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都備受文學愛好者推崇。畢竟很多時候,可能需要長篇大論去論述的問題,用上古詩詞,可能一句話便能將想要表達的意思道盡。就像對心儀的姑娘表白,很多時候千言萬語都不如一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遣詞用句精煉這是古詩詞的特點,也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不過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特點,很多時候我們理解古詩詞的時候都很容易出錯,就像《詩詞大會》中就曾有一道題,考的是「春來江水綠如藍」中,形容顏色的詞有幾個?
很多人看到這句詩,第一反應都是兩個,「綠」和「藍」這兩個不都是表達顏色的詞嗎?
但實際上這句詩中表達顏色的詞只有一個,那就是「綠」。這裡的「藍」並不是形容顏色的詞,最簡單判定這道題的方法其實是看它的上一句「日出江花紅似火」,這兩句是相對應的,「紅」和「綠」代表顏色,而「火」和「藍」則代表物。這裡的「藍」其實指的是藍草,是一種植物。
從這個例子中其實不難看出古詩詞用詞的凝練,有時候我們看似理解了一首詩,但是當遇到具體的問題時,卻還是「習慣性地」做錯。
南宋著名詩僧志南曾寫過一首《絕句》,其中有兩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可謂是流傳千古的名句,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兩句詩,那麼如果有關於這兩句詩的問題,是不是大家都能答對呢?
在《詩詞大會》的一期節目中,就曾有個問題「沾衣欲溼杏花雨」中「杏花雨」是什麼意思?這道題看似簡單,但當時很多選手都因為理解錯誤答錯了,選擇了「杏花如雨般飄落」。但看這一句詩,似乎這樣的理解也沒有什麼問題,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是按照這樣的理解,那麼「吹面不寒楊柳風」中「楊柳風」的意思就成了「楊柳如風般吹拂」,這樣的理解顯然是不合適的。
兩句結合,這裡的「杏花雨」其實是清明前後「杏花開放時下的雨」,而「楊柳風」實際指的是春風。古人把把應花期來的風,稱為花信風,從小寒到穀雨8個節氣中,每個節氣有3侯,共二十四候,每候對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其中清明節尾期的花信是柳花,這時的風就叫柳花風,或稱楊柳風。
所以在理解古詩詞的時候,通讀全詩,了解一些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和特指,我們才能正確理解一首詩。遇到與這些詩詞相關的問題時,我們才能遊刃有餘。
現在每年的中考高考,關於古詩詞的題目都從不缺席。那麼在平時我們又該怎麼去積累關於古詩詞的知識點呢?在這裡我向大家推薦一套正版《中國詩詞大會》全集。這套書一套8本,每本都有一個主題,基本上考試中經常出現的經典詩詞在這套書中都有收錄。
而且這套書中,每首詩詞都有著專家們有趣又準確的解讀,細細品讀,不僅能夠注意到很多我們平時的理解誤區,還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如果有興趣,不妨點擊上面的連結購買。
閱讀更多我的文章: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詠月詞,年年入選課本,其中兩句卻被很多人用錯
席慕蓉建議將《愚公移山》移出課本,她提出的理由說得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