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入學後,晚上輔導孩子寫作業變成了家長們的日常,尤其是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輔導更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僅有助於幫助孩子答疑解惑,而且還能起到監督的作用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過雖然輔導孩子寫作業有很多的好處,可是這對於家長來說卻是一種「負擔」,於是有不少家長選擇了相對簡單的「粗暴輔導」方式。
「媽媽你打我吧!」男孩哭求媽媽揍自己,背後的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此前有這樣一段家庭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個小男孩正在哭天抹淚地寫作業。寫了幾筆後,小男孩抬頭滿臉淚痕地對媽媽說道,「媽媽,你打我吧,你可以打四下!然後你就別讓爸爸打我了!」
原來,小男孩在寫作業之前和爸爸約定好了寫完作業的時間,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完,爸爸就會按約定胖揍男孩一頓。眼見著自己的作業寫不完了,男孩這才想到讓媽媽幫忙揍自己一通。
一旁的媽媽看到兒子哭得稀裡譁啦的,有些想笑,又有些心疼,於是她一邊安撫一邊鼓勵孩子加油,於是她說道,「還有10分鐘呢!我們可以的!」可是男孩卻「絕望」了,「我不行的!真的寫不完了!」男孩越說越激動,哭得也越來越大聲。
不過,雖然小男孩的情緒很崩潰,但是媽媽最後還是拒絕了他的「求揍」要求,「這是你和爸爸之間的約定,媽媽也沒有辦法!」聽到媽媽這樣說後,男孩知道媽媽「幫」不了自己了,於是,他抻起衣領用力地擦了把眼淚,穩定情緒後繼續低頭寫起作業。
看到男孩的反應,網友們紛紛逗笑了,有的網友調侃道,「這孩子真是求生欲滿滿,嘗試著以付出小的代價來避免受到更大的損失,這腦子還是挺機靈的!」
「太有代入感了,我已經跟著急哭了!」
「想起了我家娃寫作業時候的樣子,只有哭天抹淚才能讓他更堅強地面對作業!」
顯然,寶爸靠「武力」的方式來逼迫孩子寫完作業的做法並不可取,這不僅讓孩子承受了更大的壓力,同時也容易激發出孩子對於學習的反感情緒。所以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事上,家長們不能「圖省事」。
家長們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究竟是怎樣的呢?
1. 結合孩子的能力來設定合理的完成時間
家長們有必要意識到,設定作業的完成時間是為了防止孩子寫作業時貪玩、分心,但是這一定是要建立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的。如果家長們總是對孩子過於高要求,一味地嫌棄孩子寫得慢,這難免會讓孩子內心生出更多的畏難情緒和挫敗感。
2. 引導孩子安排好功課的完成順序
面對繁雜的作業,孩子難免會有些「打怵」,所以父母在輔導孩子功課時,可以安排孩子先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來增強孩子的完成信心,讓孩子更加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之中。在遇到難的問題時也不會輕易地被「惹哭」。
3. 不輕易地打斷孩子的專注
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父母們一定要保持好監督的分寸,畢竟孩子才是做作業的主體,父母的輔導作用是輔助和配合。所以在孩子認真思考、努力完成作業時,即便孩子做錯了,家長們也不要輕易地打斷孩子去急於糾錯。
輔導孩子功課時,父母們最需要的是一種共情心理,父母們要從孩子的角度以及承受能力去考量作業的複雜程度,適當地給予引導和幫助才是輔導的最終目的。一味地依靠「暴力」來要求孩子「寫快」「做好」,這顯然有些過於不近人情了。
話說,你家孩子能夠按時完成作用嗎?大家對於輔導孩子作業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