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諺語:豬來收,馬來賤,灰菜窩裡吃飽飯,說的是什麼意思

2021-01-10 棒奔霸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民以食為天,家有餘糧心不慌,不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農業生產的豐收,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在過去農業設施不發達,很多時候都是靠的望天收,只有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農田裡面才能夠有好的收穫,除了直觀的天氣影響之外,農村的一些諺語也是能夠,通過對於一些雜草生長的態勢,能夠分辨出一些端倪,對於今年是否有好的收穫,也有提前的預知。

這裡說的豬來收,馬來賤,灰菜窩裡吃飽飯,這裡說的可不是我們餵養的豬和馬,而是我們農田裡面常見到的一些植物、雜草,現在卻被當作美味的野菜,作用還是蠻多的,是哪些野菜呢?

豬來收,這裡說的是我們很多地區都非常多見的豬毛菜,根根細針一樣的針刺葉片,確實很像扎手的豬毛,生長旺盛,一叢叢的生長,在一些貧瘠之地、沙灘之地最為多見,尤其是一場透雨過後,在一些農田邊緣、樹林之中,豬毛菜更是一夜之間就生長的綠意蔥蔥,豬毛菜也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野菜,現在也被人工種植,一年四季都有豬毛菜出售,但還是野生的豬毛菜嫩梢味道感覺更佳一些。

馬來賤,這裡指的可不是我們騎的高頭大馬,而是我們農田裡面的一種害草,叫做馬齒莧,現在馬齒莧身價倍增,被認為是用途很多的野菜,在過去馬齒莧可是農田裡面的害草存在,看到之後必須拔出,馬齒莧發布面積很廣,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對於農業生產是有一定影響的。

灰菜也是我們冀中平原的十大害草之一,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很難進行根除,那麼為啥說豬來收,馬來賤,灰菜窩裡吃飽飯呢?其實農諺還是頗有一定道理存在的。

這也是根據每年野外的植物觀察,能夠預測到今年的年景,是否雨水豐沛,先說一下豬毛菜,豬毛菜只有在雨水豐沛的時候,才會密密麻麻的生長出來,如果是過於乾旱的年份,豬毛菜也會變的無影無蹤,數量是相當的少,所以說豬來收,也是說豬毛菜長的多、而且隨處可見,那麼今年的降雨是肯定豐沛,我們的莊稼自然會有個好的收成。

馬來賤,馬齒莧是一種極其難纏的雜草,尤其是在乾旱之年,反而會愈發的多見,這貨有完全的生命能力,我們將其拔掉之後,仍在路邊,曬上好幾天之後還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一場雨後還會成活生長,馬齒莧是不怕旱的,也就是說當我們的野外,馬齒莧出現很多,接連成片的生長,那麼這也預示著今年是一個乾旱之年,莊稼是要欠收的,也被稱之為賤。

灰菜作為一種野草、害草,對於生長環境也是要求很高的,只有在肥沃的土壤和雨水豐沛的年景裡,才會生長旺盛、茂密,如果我們發現灰菜數量很多,那麼今年也就是一個很好的年景,土地肥沃、降水頗多,這也是過去靠天收的一種植物生長現象,隨著我們的農業灌溉設施齊全,豐收變得也是不在那麼難,對於一些農諺老話,也成為了過去式,但這些老話還是頗有道理,值得我們借鑑,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相關焦點

  • 農村種植諺語:茄子要栽闊,辣椒要栽窩,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端午過後,天氣也越來越熱了,之前種植的辣椒和蔬菜現在也開始掛果兒了,在我們農村菜地裡種植的最常見的就是辣椒、茄子、西紅柿,這幾種菜了,隨然種植的這些菜是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種植的,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種植的,但是我們種植茄子和辣椒的時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的,雖然現在都已經很少在有人育苗了,都是直接購買的現成小苗來進行種植
  • 農村俗語「狗來窮,貓來富,豬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
    狗年當然要旺旺了,當然豬、狗、貓都是農村常見的動物。農村的諺語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農作物的種植還是親鄰之間的情感關係都有著成熟的知識體系。而應用在動物身上的諺語也很多。題目的諺語和我們的叫法不一樣,我們都是這樣說的「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你知道「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嗎?1. 豬來窮農村經常用豬來形容一個人好吃懶做,因為它不僅吃得多,而且還不幹活。整天吃飽了睡,睡醒了吃。
  • 2019年農村諺語「三屠共豬,五牛耕田,四人分餅」農民:什麼意思
    今天我的文章是:2019年農村諺語「三屠共豬,五牛耕田,四人分餅」農民:什麼意思村裡一位90多歲老人,經常會說一些讓人似懂非懂的話,他說這是農村諺語。我們都知道農村諺語,是古代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通過觀察總結,代代相傳,後來通過文字記錄,就形成了一個有「預言」性質的民間文化。不過在農村流傳的農村諺語,比較朗朗上口。
  • 農村俗語「狗來窮,貓來富,豬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
    所以也應運而生了一句諺語:「狗來窮,貓來富,豬來頭上頂百步」這句話,大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諺語,這都是古人們通過平日裡的生活常識,和在生活中對各種事物的細微觀察得出來的。例如「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出門靠父母,在家靠朋友」「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等等,這些都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諺語。
  • 農村老諺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講的是些什麼意思呢
    上下五千年,有不少諺語流傳下來,其中就有句叫: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這句話講的是什麼呢?下面就給大家講下這其中的意思:豬來窮:豬,在以前是農村們實現增收的一種家禽,豬也不挑食,現在條件好了,有很多飼料供豬食用。不過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們家養豬都是要山上割野菜或野草,還有自己家種的地瓜藤這些都是餵豬,那時人都沒有飯吃,土瓜除非爛了,要不然豬就別想有類似的東西吃了,因此當初豬是生長很慢的。
  • 農村諺語豬來窮,狗來富
    然而正是這些小動物,老祖宗日夜與老百姓相處,總結出了許多通俗易懂、內涵豐富的許多,其中,農村有句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過去,農村的老人認為外國豬上門不是吉利。豬是邪惡之星,豬上門表示輕則會賠錢,如果嚴重的話,家庭將會毀滅。過去治安在農村地區不是很好,盜竊和其他事情經常發生,農村的養殖豬,一般人不會偷。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財不富」,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生活在農村,你會發現農村其實有很多有趣的東西。農村人比較喜歡熱鬧,往往在茶餘飯後,都喜歡歡聚一堂,暢談各種趣事,生活很是休閒。而在農村,往往就能看到上了一定歲數的農民,喜歡坐在一塊,聊聊各種有趣的諺語。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有點像生活中的俏皮話,還像吃大餐前的開胃菜,生活中來幾句俗語諺語,總能讓人感到親切,就像咱們今天要說的,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很經典的一句俗語。說句不誇張的話,在我們這裡,坐標山東西南地區,小到七八歲的孩子,老到白翁老人,都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 農村諺語說的「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帳」什麼意思?
    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農耕文化,古老的農業發展至今,也是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很多的讓人記憶深刻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古老的諺語。小編之前也是花了很多的篇幅去寫我國農村有哪些諺語,寫著寫著就發現這些諺語真的是意義深刻呀,每一句都是蘊含了很多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或者是做事的道理,也是讓人大開眼界!
  • 農村人賣豬,豬販子的這些套路你要懂,不要再被收豬佬坑了
    農民賣豬不想被坑,一定要掌握豬貶子的4個套路,不然上當受騙農村人沒有什麼經濟來源,都是靠自己自力更生,自己種植莊稼,吃的大米自己種水稻,吃的蔬菜自己種的,一般是很少去買東西吃的,除非是那些自己種植不出來的東西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
    正打算將它帶回去養時,過路的老人卻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聽完老人說的話後,決定不將這隻貓咪領回去了。後來才知道,那位老人說的話並非空穴來風,其實是一句農村俗語。那麼,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嗎?一、豬來窮大家都知道,豬的食量很大,一天能吃到幾十斤食物,而且整天除了吃就是睡,而不像養牛養驢還能承擔一些農事,減輕農民負擔。
  • 夏至到來,農村諺語:「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什麼意思?
    而在農村有一句諺語:「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這是什麼意思?說的準確嗎?進入夏至以後,各地氣候突變,特別是南方地區會出現持續的暴雨天氣。很多地方都開始啟動防汛抗旱緊急預案。高溫、多雨也會影響很多地區,但是由於我國南北跨服大,即便進入夏至以後各地氣候依然會呈現不同的方式。
  • 農村俗語:猛狼怕一拖,土狗怕一摸,什麼意思?有一定的道理嗎?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俗語一詞肯定不陌生,小時候經常聽到村裡的老人,說一些農村的俗語老話,雖然簡短但意義卻非常深刻,其實它的真正名稱叫諺語,是一種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語言文化,特點是通俗易懂廣泛交流,農村老人在說諺語的時候,經常會說「俗話說」,久而久之這些諺語就被說成了俗語。
  • 農村老話:門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對於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我們大家都不陌生,很多的俗語都是帶有極大的地域性的諺語,大多數都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也有諸多的關於天氣的,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對於天氣的諺語,民間都是根據自己的地域,都有一套自己的說法,這些氣象諺語,對於農業的生產有極大的作用,也是過去在缺少科技的一種必要的經驗積累
  • 貓來窮狗來富豬來扯孝布!
    科學解釋古諺語農村有很多古諺語很多一聽覺得很沒道理,但是一輩傳一輩雖然不懂什麼意思卻都當了真。其實慢慢思量還真有它的道理,今天我就說一句當地傳得最多的諺語,我說得對不對大家一起參與討論!諺語:貓來窮,狗來富,豬來扯孝布。
  • 今日立冬,農業諺語,立冬不分針,不如土裡悶,講的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11月7日,農曆九月廿二,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這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這個節氣對於農業生產也有很多影響,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總結出許多關於立冬的農業生產諺語,言簡意賅的講出了一些立冬時的農業生產注意事項!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立冬不分針,不如土裡悶」這句農業諺語講的是什麼!
  • 農村諺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是什麼意思?草魚能長多大?
    農村俗語是農村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對當時社會條件下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是什麼意思?我會詳細解釋的。一、三百斤豬。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眾多,農村人口佔絕大多數,解放前,地主階級統治農民,解放後,生產隊又稱公社,統一物資,統一配送,過去,有肉票買肉,有糖票買糖,這些票很重要,即使你有錢,沒有豬肉在內的票,你也買不到東西。
  • 農村老人常說「狗來富,豬來窮,貓兒來時帶麻布」,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常常流傳著一些聽起來十分有趣的老話,這些農村老話基本都是老一輩的經過多年的生活經驗彙編而成,經過多個時代的打磨,流傳至今,仍有十分大的參考價值。這些農村老話,很多都是根據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或者動物的行為進行總結的。那麼,農村老人常說的「狗來富,豬來窮,貓兒來時帶麻布」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啥意思?草魚最大能長到多少斤?
    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啥意思?草魚一直養能長多少斤?文/農夫也瘋狂近些年在農村裡搞養殖創業的不少,許多的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掙到錢了就想著回鄉自己幹一番事業。老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農民在農村裡可以搞的項目真的不多,無非是搞種植、養殖這些。其中種植往往因為回本周期太長,很多人因為資金方面沒有保障而不敢幹,而養殖方面雖然也有風險,在前期的時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但是回本周期相對還是短一些,所以很多回鄉創業的都會選擇養殖。對於搞養殖的朋友來說,肯定是養殖的動物越大越好,這樣才能多掙錢。
  • 農村諺語:「六月初一流一流,狗子不吃白饅頭」農民:那吃啥呢
    農村諺語:「六月初流一流,狗都不吃白饅頭」農民:大豐收啊!農村諺語作為一門民間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廣為流傳,上至80多歲的老翁,下到10多歲的兒童,都能夠說上幾句。六月初這一天的天氣變化,古代農民都非常重視,所以就在不同地區,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農村諺語。比如孝感農村地區,就廣為流傳著這句農村諺語:「六月初曬破臉,畈裡幹起鍋巴片」,意思是說在六月初這一天,如果太陽火辣辣的,都能把臉曬起皮,也就是說這一天非常炎熱,那麼這一年就會大旱,地表的土都被曬得卷了起來,像我們吃的鍋巴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