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會員的苛刻監督,讓教練們患上了進食障礙症|GymSquare

2021-01-08 GymSquare精練

自律教練,可能也是進食障礙患者。

作者/Aurora Cai 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和明星為了保持完美形象一樣,要求較高的教練們,為了在健身會員前保持完美體形也同樣頗為焦慮。這種焦慮讓嚴格飲食成為教練信條,甚至引發進食障礙。

運動醫學上,把它命名為「進食障礙症」。

這種「吃喝病」屬於精神科疾病,通常體現在神經性厭食的「極端不吃」,甚至暴食障礙後的「羞恥感」。原因在於害怕和試圖抵消食物的發胖作用,而每天都要面對的健身會員,也加速教練們患上進食障礙。

事實上在教練群體中,女性患進食障礙佔比59%,是《國際進食障礙雜誌》於2015年發表的研究結論,相比之下,同年的普通公民進食障礙患病率僅為5%。

健身會員的苛刻監督,讓教練們患上了進食障礙

國內有社會學學者,經訪談研究證明,健身房教練往往需要展現身材結構、知識儲備、運動表現等方面的至高性,具有高於普通健身者的權威力量,才會得到更多認可。

事實上,2018年中國國家職業健身教練行研報告中便提到,在對10.7%對教練的正面評價中,有1.8%來自於「教練外觀」這一因素的單獨考量,而這佔所有正面評價的16.8%。

換句話說,對完美身材的監督,使健身教練更容易得進食障礙。

教練重視健身心理健康,不僅是對自己的生活質量、職業發展的保障,也是為了成為學員們更好的「健康榜樣」。

但如何保持職業與生活的平衡,適度運動,建立良好的社交環境,是健身教練行業,必須要面臨的話題。

進食障礙,

可能是教練的「流行病」

進食障礙可能是教練的流行病,根據進食障礙學會的醫療指南,這種「吃喝」病主要分三種:

神經性厭食:長期能量的攝入不能滿足個體需求,導致在相應年齡、 性別、發育和健康狀況下的顯著低體重;暴食障礙:長期高頻地,在並不感到飢餓的情況下,快速地進食,直至出現明顯的 飽脹感,和/或伴隨抑鬱,羞恥或罪惡感;神經性貪食:長期高頻暴食並伴隨催吐等代償行為。

以上非健康進食狀態,更多歸於精神科原因,而在崇尚健康飲食的教練中,這種現象頻頻發生。

2015年,進食障礙期刊《國際進食障礙雜誌》(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中就刊登過一篇,針對教練進食障礙普遍性問題的調查報告。

報告中,實驗者邀請了挪威1473位團課教練,填寫問卷。問卷中使用了進食障礙測量表(EDI-3),以及對教練運動上癮情況的評估。

在自願填寫問卷的837名教練中,高達22%男性教練及59%女性教練有進食障礙症狀或行為。

■進食障礙是團課教練行業的隱形病

來源:《國際進食障礙雜誌》

為了探索進食障礙在教練行業如此普遍的原因,實驗者對問卷結果進行了更細化的數據分析。

研究發現,相比於沒有進食障礙行為(No DE)的教練,存在進食障礙行為(DE)的教練減重次數顯著更高。

其中,進食有障礙的男性教練一生的平均減重次數有12.4次,女性教練有10.9次;而普通男性、女性一生的減重平均次數僅為1.3、1.7次。

數據結果還顯示,進食有障礙的男女教練都比沒有障礙的教練存在更高的對「瘦」的渴求,和對身材的不滿程度。

簡單來說,部分教練對「精瘦」的偏執,可能導致了過度的減重行為,從而增加了進食障礙的風險。

■p值<0.01表示實驗中樣本差異極其顯著,在統計學中具有意義,患有進食障礙的教練減重次數更高

來源:《國際進食障礙雜誌》

與此同時,實驗者認為,過度運動、運動成癮可能是誘發進食障礙行為的另一因素。

在這次實驗中,參與調查的教練都普遍運動量超標。並且真正願意承認自己「目前確診」進食障礙的,僅有27名女性教練,為驗證這項假設加大了難度。

但是在確診的女性教練中,患有進食障礙的教練上課的周時長,的確比沒有進食障礙的教練,有顯著的提高。

■p值<0.05表示實驗中樣本差異顯著,在統計學中具有意義,患有進食障礙的教練上課時長更多

來源:《國際進食障礙雜誌》

北歐藥物與運動科學期刊(Scand J Med Sci Sports)刊登的另一份研究報告也為這一假設提供了佐證。

研究者發現,女性教練更高的運動強度,與患有進食障礙的可能性相關。

總的來說,至少在對「精瘦」的身材有偏執的女性教練中,為了變輕、變瘦而做的補償性大量運動可能會誘發進食障礙。

■高度的周運動量與病理性減重行為有關

來源:Scand J Med Sci Sports

雖然缺少男性教練樣本量,在之前挪威的實驗中,研究者發現男性教練更容易對身體的某一部分,胸、肩、腿、臀「練得不好」,產生焦慮。

也就是說,男性教練更可能會擁有對「肌肉」的偏執。這樣的「肌肉偏執」,會導致肌肉成癮下的「過量蛋白攝入、極低脂肪攝取」的進食障礙。

但不可否認,很少有專業實驗研究患有進食障礙的男性教練。

這或許是因為男性患有進食障礙的可能性較低,也或許是因為男性更不願將自己的焦慮或心理問題告訴實驗者。但為了「更大」「更好」的肌肉,可能是男性教練會過度運動、影響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

教練進食障礙,

來自健身會員的「監督」

之所以教練得了進食障礙,其實來自於會員的「監督」。

《中國青年研究》於2019年發表健身房訪談型研究並指出,教練的言行對學員會產生較強影響。

但是教練自身,需要體現營養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專業性,具有高於普通健身者的權威力量,才可能成為被認可的「凝視者」。

在談論健身凝視的研究中有受訪者表示 :「…教練的飲食特別瘋狂(極度規範的意思,很佩服的語氣),就感覺咱們每天吃得太隨便了,太不講究了,他們吃得很科學,什麼蛋白啦,多少碳水(化合物)啦,多少卡,都計算好的,所以人家身材保持得那麼棒(崇拜的表情),我也要堅持。…」

換句話說,教練是「凝視學員者」,也是被學員崇拜、效仿的「被凝視者」。

同時,有研究調查顯示,健身者傾向於選擇更有肌肉感或身材纖細的教練。

因此,健身教練不得不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雕刻更完美的身材,才能吸引更多學員,爭取晉升機會。

2018年中國國家職業健身教練行研報告中便提到,在對10.7%對教練的正面評價中,有1.8%便來自於「教練外觀」這一因素的單獨考量,佔所有正面評價的16.8%。

■來源:《2018年中國國家職業健身教練行研報告》

可以看出,健身教練承受了來自學員和自己,對身材和外表的「凝視」。而控制飲食、嚴格運動、更是成為了教練吸引學員、職業晉升的一部分。

而對於全職的健身教練來說,健身房幾乎是他們工作、娛樂、健身、社交的唯一場所,因此長期被曝光於這樣「被凝視」的狀態。

在這樣高度期待和競爭壓力下,教練或許更容易產生對「完美身形」的偏執。

甚至為了自己心中滿意的健身身材,教練通常需要高度的自制力和耐性,執行嚴格的增肌期或減脂期的飲食要求和訓練計劃。

如果增肌減脂計劃執行過度,容易忽視身體的自然需求。

長期過度壓抑的食慾,會似彈簧一樣突然鬆開。若突然經歷難以控制的對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的渴望,這些健身者容易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的食物,導致暴食。在暴食的愧疚感下,健身者會採取補償性的運動行為以防止體重增加。

就像《國際進食障礙雜誌》的實驗所中提到的,進食有障礙的教練,往往對自己身材有更多的不滿,也有更多的減重行為。

總的來說,健身教練對身材的過度苛刻,容易導致過度運動,進食焦慮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為進食障礙埋下隱患。

教練更需要心理健康

教練可能更需要心理健康支撐。

至少從當下首先能執行措施來看,打破「健身榜樣」的印象是關鍵。

事實上,來自專業諮詢師和身邊人支持,是進食障礙的早期治療與預防的關鍵一步。

同樣,只有給予教練更好地科普進食障礙,更應該宣傳身心同步健康。鼓勵患病教練「尋求幫助」,值得反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來源:Ted演講呼籲在健身業,更應宣傳「身材自信」

除此以外,這裡也有一份識別進食障礙的基礎指南:

早在1999年《英國醫學雜誌》(BMJ)就曾發布了一份進食障礙的自測工具SCOFF,(每回答「是」得一分,得分≥2表明可能患有進食障礙症),具體問題如下:

是否因為吃得太飽而感到不適?是否擔心自己已無法控制食量?最近在3個月內減掉超過7公斤的體重?即使他人說我太瘦時,仍相信自己肥胖?是否認為食物主宰了自己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SCOFF更多用作初步篩查,不同於臨床診斷。如果懷疑自身有進食障礙,需要儘快至醫院精神科室就診,通過及早治療縮短康復時間。

另一方面,長期接觸有不健康運動行為和想法的學生和同事,容易影響教練本身的心理健康和壓力水平。教練也應調整自身心態,在必要時候尋求專業心理醫生幫助。■ GYMSQUARE

相關焦點

  • 健身教練需要訓練痕跡,但這不是唯一評價標準|GymSquare
    為什麼訓練痕跡成了教練唯一標準,在這背後有市場認知、健身房需求等主要因素。最明顯的,改造形體的健身法仍是市場主流,而教練專業大概率被健美專業概括。因為人類對形體健美的崇拜,在上個世紀就已全面爆發。比如剛剛結束的中國奧賽,可能是健身圈層內,觀看受眾最多的賽事之一。相反,即使有更多年輕人面臨功能障礙,但功能性訓練是非主流的。
  • 女生為緩解壓力暴飲暴食患上「進食障礙」 想減肥的女士要注意
    在寧波市心理諮詢治療中心,小陳被診斷為患上了一種叫「進食障礙」的心理疾病。原來,她每每飽餐一頓後,都會偷偷吐掉,等於什麼都沒吃,所以身體日漸消瘦。 □通訊員 曾蔚 金報記者 賀豔 漫畫 吳玉涵 她的經歷 猛吃東西能讓心情變好 吃完後又偷偷吐掉 小陳是個文靜的女孩,一直學習成績都很優異。最近三個月因為身體日漸消瘦、閉經等原因只能請假在家休息。
  • 跑步機,是時候不變成晾衣架了|GymSquare
    雖然美國家庭健身公司Peloton,擁有每月超過20次的單個用戶使用頻率,但在這背後是數億美元的運營成本。跑步機,是時候不變成晾衣架了。如何實現更高的「用戶活躍」,也到了被中國家庭健身公司討論的時刻。在疫情刺激下,中國的Peloton們勢頭上漲,但在高銷量的背後,也存在較低的用戶使用率。更多人並沒有因為家裡多了一臺跑步機,而培養起健身的習慣。
  • 進食障礙(厭食、貪食、暴食)醫生排行榜2.0
    【診療特長】擅長神經症、睡眠、飲食障礙、強迫症等各種焦慮疾病的診斷治療。擅長精神分析治療方法。擅長決策行為、應激障礙、強迫症、分離性身份障礙、人格障礙等疾病的心理和生物學特點及心理生物綜合幹預模式研究。
  • 小心患上進食障礙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很多人都對體重有著嚴苛的要求,尤其是女生,很多人對消瘦的身材有著強烈的追求,甚至有一些人存在進食問題,也叫進食障礙。那麼,到底什麼是進食障礙呢?顧名思義,進食障礙和進食息息相關,指人們在進食方面的態度和行為出現了異常,從而出現生理、心理很多方面的損害。
  • 進食障礙嚴重嗎
    核心提示:  有一種關於飲食的疾病叫進食障礙,通過字面意思我們基本上也可以得知,這是患者某程程度上厭食,這種進食障礙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症以及神經性貪食症,兩種極端性的飲食方式,他們共同屬於精神類障礙。進食障礙是一種表現非常異常的行為,並與身體的其它疾病共存在。
  • 專業私人健身教練培訓是什麼?
    所謂專業的私人健身教練培訓就是健身房私人健身教練的培訓,在全國各地都有專門正規的健身教練培訓機構對健身愛好者以及想要從事健身教練的人,進行全面的培訓。首先我們來說私人健身教練的發展前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這個行列裡來,但是出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大家都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需要私人健身教練的指導和幫助,所以這也使得私人健身教練這一行業很有發展前景。
  • 美國槍擊事件頻發導致民眾患心理障礙症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8日報導,有專家指出,美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導致許多美國民眾患上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受影響的並不限於槍擊事件的生還者和死難者的親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施雷伯說,如果你把死傷者、救援人員及親屬等都加起來,這些事件「影響了所有人」,許多企業、醫院和小學開始定期舉行演習,這使得越來越多人出現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等症狀。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症狀包括焦慮、抑鬱、疲勞、不斷做惡夢、失眠和莫名哭泣等。
  • 健身教練臨時改行送外賣:每天有進帳,我心裡踏實
    在紅星新聞記者採訪的多位健身教練中,他們大部分沒有選擇兼職,仍在靜待覆工那一刻,但也理解那些為了生計奔波的同行們。「全職教練會有底薪,但兼職教練沒有,他們還要生活啊,打零工也是沒辦法。」有人表示。他們對不久的未來抱有期待,相信疫情過後健身行業重新迎來「春天」。
  • 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ED)是以進食行為異常為顯著特徵的一組症候群。這組疾病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屬於精神類障礙。
  • 美國大規模槍擊事件頻發 民眾患心理障礙症
    他還敦促美國國會在控槍問題上有所作為。圖為歐巴馬(左)與副總統拜登(右)出席發布會。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攝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外媒8日報導,專家指出,美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導致許多美國民眾患上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受影響的並不限於槍擊事件的生還者和死難者的親友。
  • 樸秀榮自曝患軀體化障礙症,心理情緒問題成病因
    近日,Red Velvet成員Joy樸秀榮自曝患有軀體化障礙。 據悉,軀體化障礙是一種以持久的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症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徵的一組神經症,該病病症有焦慮、抑鬱、情感障礙等,多伴有社會、人際或家庭行為方面的嚴重障礙,有一些患者甚至會出現強迫症、恐怖症或者驚恐障礙。這則消息一出,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國職健身教練證書報名費
    運動健身教練資格證就是說一種很好的資格證書,非常合適廣大青年男人女人。並且健身房教練的收益較為高,當上健身房教練以後能夠隨時隨地運動健身,讓形體越來越更強。那麼國職健身教練證書報名費?考健身教練證書其實不是很難,具有專業的健身技能和知識和專業技能就能夠報名參加運動健身教練資格證的考評。
  • 健身教練暴打會員狂扇11個巴掌,網友:這是健身房還是流氓窩
    歡迎來到今天的健身食課,我是小編阿冰。【「健身食課」第253篇文章】健身教練暴打會員狂扇11個巴掌,網友:這是健身房還是流氓窩。導讀:關於健身房的暴力時常會有發生,之前還在看外國的健身人踢正在硬拉的小夥伴。在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事件,大部分都是教練的問題。一同健身的人一般力量都比較強,而和這樣的人發生暴力行為包括結局都是很慘重的。
  • 英服役士兵患心理障礙症(圖)
    「軍人公約」名存實亡  該信說:「患上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的男女軍人沒有得到足夠的治療。他們許多人病重、失業、無家可歸甚至有自殺傾向。我們認為『軍人公約』已經名存實亡,而你忽略了這些執行你的命令的男女青年。」  高級軍官十日晚亦加入聲討行列,指責政府違反「軍人公約」,公約寫明代表國家作戰的軍人回國後,政府必須提供一切必須的照顧。
  • 進食障礙:一種心理疾病的「性別色彩」
    ▲ 進食障礙的發病在國內還處於增長期,患病人群普遍呈現年輕化、低齡化,患病高峰年齡為13~18歲。▲ 進食障礙還是一種具有「性別色彩」的心理疾病:患者90%~95%都是女性。當下社會對女性的畸形審美標準,是誘發女性患上進食障礙的主要因素。▲ 教育部門不應把健康和體重完全畫等號,建議儘快對學校心理老師開展進食障礙方面的培訓。
  • 差點患上不育症!網友:進食障礙怎麼會影響做...
    九月的一天,30歲的小美和老公一起特地趕到浙江一醫院心身科進食障礙門診,向馬永春主任表達了由衷的謝意。看到這,你也許會奇怪,進食障礙怎麼會影響做媽媽呢?女子暴吃緩解壓力,擔心胖,竟去廁所摳吐!兩年前,小美換了新單位之後,難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同行間的競爭也比原先激烈,小美的壓力一下子變得很大。
  • 健身房照鏡子的人很多,買家庭健身鏡的人也會多嗎?|GymSquare
    從科學上,健身和鏡之間的關係,確實可以找到某種勾連。而相比Peloton主打的單車,健身鏡似乎與家庭場景更契合。比如宜家就推出了在外觀設計和結構形態方面,與居住環境相融合的啞鈴等健身器械。尤其對於人均居住面積小的中國來說,鏡子看起來是一個相對放得下的家具。
  • 藏在食物背後的恐懼:進食障礙群體調查
    此話題下網友們震驚、不解、批評的言論令她感到十分不悅。退出微博,她打開了貼吧,在已經待了3年的「相識於兔吧」發出了一條帖子:「都上熱搜了,有些兔子,安安靜靜做自己不好嗎?非要這麼招搖處處被別人罵嗎?」陳楠是貪食症患者。在患病的5年裡,她長期催吐,以此抵消暴食之後的罪惡感。在醫學上,貪食症是進食障礙的一種。
  • 進食障礙和抑鬱症有何關係
    核心提示:進食障礙是以進食行為異常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精神障礙,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貪食症和狂食障礙等。青少年女性和年輕婦女多見,約佔進食障礙的90%,進食障礙也可以發生在老年婦女和男性,但並不常見。狂食障礙在成人和過重婦女更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