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演員演得很好,但最讓我感動的不是男主女主的苦戀,而是他們背後父母的沉重。
母親為了省錢給兒子治病,買菜要掐葉,為幾塊錢的停車費斤斤計較。父親每天瞞著兒子去跑專車,得了胃病也不捨得去醫院。
一家人省吃儉用,為了兒子拼盡了全力。就像是現實中的我們:
犧牲我一個,成全一家人。
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也是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父母的疼愛,心裡也藏著很多夢想和情情愛愛,但當他們有了孩子之後,他們就很快長大了。
長大的內涵很深刻,比如以前什麼都想著自己,開心不開心都那麼隨性,而當我們開始養兒育女之後,就不能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
先是孩子,再是父母,然後是另一半,最後才是自己。
不知道你的順序是不是這樣,反正我是。
父愛為什麼如山,因為責任比山還要重很多啊。
什麼是愛?
雖然男歡女愛也是愛的一種,但大愛無言,愛是無私和成全,愛是犧牲和奉獻,愛是恆久忍耐。
人的成熟和強大有兩大必要因素,一個是磨難帶來的痛苦,一個是品味愛的滋味,兩者都會帶來人生的巨大轉變。
我們知道人性都是自私,人人都愛自己,愛自己是必要的,不愛自己的人就很難做到自尊自信,但光知道愛自己也意味著狹隘和封閉。
對別人的愛可以讓人克服自己的自私,不識字的老乾媽陶華碧為什麼能把企業做起來?她說因為自己當過媽媽。
「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上面我們說孩子第一,因為孩子的成長不等人,孩子代表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話說哪個父母不是在給孩子打個前站呢?
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從孩子的孕育到出生,從幼兒園到大學,從工作到結婚……,做父母的勞心勞力,吃盡了千辛萬苦,不知作了多少犧牲——面對這些,父母都是安之若素,甘之若飴。
其實,換個角度看,孩子也是對父母的治癒和教育,養大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重拾過去、自我修正的過程。
從這點來說,孩子確實是天使。
為什麼說父母是第二,因為養育之恩難以為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個中年男人最恐懼的事之一,就是害怕自己成功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要知道,沒有什麼從頭再來,人生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時間不等人,生死更不等人。
而伴侶是我們的戰友,是彼此的溫暖,是相伴終老、共度一生的人。
男人再強,也不可能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在生活的戰場上,你必須有個人作為你的大後方才行。
家庭是避風、修養的港灣,為了家庭,「犧牲我一個,成全一家人」又有何妨。多少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在外面能做到打脫牙和血吞,但就是見不得家人受一點委屈。
最後,男人可以犧牲很多物質上的享受,在時間和金錢方面作犧牲是可以的,但是男人不能真的「犧牲」自己,因為男人的責任是終生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真正的男人不講犧牲,他們知道人生是一場持久戰,與其犧牲自己,不如說是成就自己,如果沒有成長和成功,那犧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其實,人生不要那麼功利主義,不要短視,要明白什麼才是人生的基礎,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愛是恆久忍耐,而不是一時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