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韓國搞了個半隱身五代機,這東西會搶了骨頭鷹的外貿市場嗎?

2020-12-10 騰訊網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主,還是問個骨頭鷹的。眾所周知,骨頭鷹一開始就是作為外貿機亮相的,但是進展非常緩慢,如今南棒半埋掛架的五代機已經開始組裝,雖然戰力不如骨頭鷹,但是目前國際市場就肥電一個外貿五代機,如果棒子的先出來,廉價五代機市場會被搶嗎?堂主好幾年前好像就提過這個問題,五代機的外貿市場,真的存在麼?

現在你看全世界這個經濟狀況,有幾個國家買得起五代機?發達國家現在基本都訂了F-35,沒買的那都是想肉爛在鍋裡養活自己的航空工業。剩下的,也就巴西、印尼、馬來相對有錢一點,之外就是巴基斯坦之類水平的國家了,這種國家四代機實際上都吭呲吭呲的買不起,還買五代機那不是想多了麼。

圖:F-35項目參與國,北美和歐洲有錢的國家很多參與,獨立在外的也就是法國、德國、俄國這幾個。歐洲之外還有錢買得起的還有中國、印度、巴西、阿根廷、沙特這麼幾個,但真能買足夠規模的還得去掉南美雙弱。

實際上四代機時代的軍機市場,比起三代機時代都已經嚴重收緊了,幻影2000和陣風的銷售成績那就是被幻影3吊錘的。因為需要高性能戰鬥機的國家都找美國了,剩下的國家要麼買不起,要麼不買,這才有其他四代機的生存空間。但是這個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了,幻影2000好歹還湊合,陣風就只有阿三挑三揀四的拿了。瑞典的鷹獅因為更小,價格更便宜,賣得也還可以。

圖:與幻影2000很相似的幻影3,使用國包括法國、以色列、南非、黎巴嫩、瑞士、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西班牙、巴基斯坦、委內瑞拉、阿聯、比利時、利比亞、哥倫比亞、加彭、薩伊、智利、秘魯、埃及,光幻影3E就520架。至於幻影2000,那就只有印度、中國臺灣、阿聯、希臘、埃及、秘魯這麼幾個國家和地區,加起來不到300架。

現在能買得起蘇-27系列新機的國家都不多了,小巴這種買廢柴都還是靠海灣爸爸,現在海灣爸爸日子也不好過,大家都歇了吧。

圖:約旦皇家約瑟夫·費薩爾航空技術學院院長採訪時展示了他桌子上的梟龍戰機。冷戰後開發的新戰鬥機很少,FC-1這麼便宜的飛機都賣不出去多少,更別說貴的了,尤其是那種高端戰鬥教練機,真沒什麼市場。

圖:韓國這個五代機,發動機還是用的F414,彈艙還是半埋入的,一掛上彈隱身功能立刻破功,也就是個能和沉默版的四代機互殺的水平,論技術不如FC31,論研發進度不如蘇57,就算飛機真造出來,如果不賠本賺吆喝往外賣的話搞不好比F22都得貴,而且同樣價位的東西萬一碰了F35市場的蛋糕,美國人可以直接斷供發動機,也就韓國人自己把自己當個人物了非要自研隱身機,等這東西成熟,估計二手五代機都有人開始賣了。

問:堂主,二戰中美軍的M1榴彈炮和日本的92步兵炮似乎差不多,都是很小的一隻,幾個兵推著就能走,兩種炮的定位一樣嗎?美軍機械化程度這麼高,為何還要造這麼個小東西?M1榴彈炮那可是超過1噸重量的……還是105毫米榴彈炮,跟92步兵炮這樣200多公斤的小傢伙完全兩碼事。

圖:92式步兵炮重212公斤,彈重3.8公斤,最大射程2788米,在無後坐力炮服役前是營級步兵的得力武器。

看輪子就知道了,M1是可以用汽車拉著走的橡膠輪胎,直徑還大,而92步兵炮輪子那麼小,用常規的挽馬其實都沒法拉。M1對應的不是92步兵炮,而是日本師屬的山炮。92在日軍叫做大隊炮,也就是營級火炮,而山地步兵師(馱馬師團)則有三個75毫米山炮營。師和營這差了兩級了。

圖:八路軍繳獲的94式山炮。九四式山炮重536公斤,是92步兵炮的2倍半,彈重6.5公斤左右,最大射程8.3公裡,是92步兵炮的3倍。

二戰前各國都有營、團炮的傳統,給營、團級配備比較輕便的火炮,因為步兵進攻的時候車輛和馬匹都是用不上的,高大的車輛和馬匹很容易被機槍掃垮,所以只能人靠腿前進。炮靠人推,尤其是拉著前進是車馬在前炮在後,推著前進人可以躲在防盾後面。要能推著走,那自然只能指望輕量化了。美國人用M1的炮架裝上短的105毫米管子就做了團級火炮M3榴彈炮。

圖:92步兵炮只需要4個人扶著炮架即可推動,大家還能得到炮盾的掩護。因為人彎著腰高度低,也不像馬一樣容易被發現。

這套徒步步兵戰術在二戰中發現不行,最後歐美各國是用突擊炮或者乾脆用坦克來幹營/團炮的工作。M1則是山地步兵使用,山地步兵缺乏道路,只能把火炮拆了用馬背著走,更大的炮就背不動了。

圖:美國M101型105毫米榴彈炮,1940年代初服役,彈重15公斤,最大射程11.27公裡,二戰時屬於師級火炮。

圖:美國M1型75毫米榴彈炮,1927年服役,1962年重新命名為M116式。全炮重653公斤,最大射程9千米,到二戰結束時總產量5300門。

問:這麼多年各個戰場上都能看到,大口徑高射機槍和小口逕自行高炮在對地攻擊方面的巨大威力,大家都愛不釋手,20/30毫米的高射速炮堪稱死神鐮刀,但為什么正規的軍隊都沒有將這樣的武器作為固定編制,用到地面部隊中呢?因為這樣的高射炮本身重量也不小,哪怕是4連裝高射機槍都是需要牽引的,相當於105毫米榴彈炮的運輸需求了。

圖:美國雙聯裝M33型12.7高射機槍,就得用半履帶車做底盤。我國引進的蘇聯12.7毫米單裝高射機槍重180公斤,怎麼都沒法人力攜帶。

圖:當年自衛還擊戰,雖然我們的雙聯四聯高機在打越南人的時候突突的很爽,但實際上因為槍實在太重了,使用場景很受限制。

而能滿足運輸需求的地方,大家打起來就是裝甲部隊對打了,這麼高大的高射炮面對坦克能咋辦?火力再猛也拿坦克沒用啊,又不像遊戲是可以扣血條。反而坦克看到你開火,直接就一發入魂了。

圖:德國黃鼠狼步兵戰車。30毫米高炮對地打擊,不就是步兵戰車裝的小口徑火炮嗎,這有啥了不起的,對坦克來說就是個痒痒撓。

高射炮能掃步兵沒用,步兵本身面對誰都是挨打的,也不差高射炮比重機槍強的火力了。但是步兵是有坦克大腿抱的,而重機槍好歹小,高射炮就太大了。

圖:正規軍的車載小口徑高炮,不僅是比較窮的國家才裝備,而且不用於正規戰場,而是執行突襲等特殊場景任務。

在正規的摩託化、機械化戰場上使用的非裝甲武器,除非是射程特別遠的,不然一定要低矮才行,低矮還能在被消滅之前陰對手一波。

當然像韓戰這種,美國人以強凌弱,機械化部隊的高射炮沒有坦克威脅,反而還有坦克支援的情況下,才有發揮的空間。

圖:內戰國家和遊擊隊大都沒有坦克可用,其改裝車都不是用來對抗坦克,而是對敵人的步兵和皮卡,誰都扛不住對方的火力打擊,也都沒有召喚炮兵覆蓋的本事,於是誰射速快、射程遠誰就佔優勢,這才有了車載機槍高炮的用武之地。

圖:敘利亞政府軍也用23-4自行高炮來打巷戰,這一招是俄軍從車臣戰爭流傳下來的。不過高炮要打巷戰,必須加裝柵欄裝甲,以防被RPG一發入魂。

問:堂主你好!解放戰爭初期東北還在國民黨手裡,在我這個偽軍迷看來,戰略上我黨應該是處於被包圍了的態勢,運輸大隊長為啥不利用這個大好形勢?東北快丟的時候傅作義咋沒動靜呀?拋開政治宣傳不提,客觀的說大隊長軍事上到底是個啥水平?因為打不過……46年國民黨軍奪取了吉林和遼寧大部,看起來關外形式大好,但是你得看同時期關內啊。

內戰全面開始後,關內搞的是全面進攻,結果發現全面進攻下單位戰場兵力密度不足,被解放軍抓住機會吃掉了不少大集群,這樣才被迫轉入重點進攻。

圖:全面內戰爆發前的國民黨兵力調動,大量兵力從西南運動到華北和東北,同時重慶談判中逼迫國產黨放棄長江以南的根據地,這就是大隊長利用優勢軍事和政治形勢的結果。

從時間來說,東北是46年4月全面開打,關內是46年6月,到46年底東北已經轉入防禦態勢,關內則是46年底全面進攻破產,47年開春轉入重點進攻,國軍處於進攻態勢實際上就是那麼幾個月時間而已。

圖:全面進攻階段,國民黨佔領了延安和東北中南部,瓦解了中原解放區,鞏固了山西北部的形勢,這就是其主要成績。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經過8個月的作戰,國民黨方面戰鬥減員約71萬人,可用於一線作戰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個旅,下降至85個旅。自己損兵折將,後面就沒有能力擴大和維護戰果。

東北快丟的時候,那華北也崩盤了啊……46年傅作義打了大同集寧戰役,給國民黨爭取了一個好開局,切斷了晉綏和晉察冀的聯繫,這是吹了幾十年的傅作義戰勝過聶榮臻賀龍。但是只過了一年多,到了47年11月,晉察冀軍區已經奪取了石家莊,石家莊那可是平漢鐵路、正太鐵路兩條主要幹線的樞紐站,這都能丟掉那只能說明完蛋了。

圖:石家莊戰役是1947年11月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楊得志、羅瑞卿兵團對石家莊國民黨守軍發起的攻城大戰,共殲滅敵人2.4萬多人,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石家莊不是山區(陰影部分),它位於華北平原中部,國民黨丟了這裡就意味著它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權,在哪都打不過解放軍。

大隊長的軍事水平啊……指揮一個連估計是極限了,不說別的,到48年打遼瀋戰役,他還覺得解放軍一個縱隊戰鬥力只相當於一個師,解放軍在東北只有十個師野戰部隊,優勢在我……

圖:我軍縱隊是軍級單位,一個縱隊下轄3個師,2個縱隊已經超過國民党進攻塔山總兵力的一半,作為防禦方兵力已經很充足了,正常進攻作戰怎麼也得有3倍兵力才行。

問:為什麼金國崛起時那麼生猛,在蒙古崛起時卻打不過了呢?另外柴榮、趙匡胤時代的宋軍,能不能和金國巔峰時代對決呢?遼以釋廢、金以儒亡啊。到了蒙古崛起的時候,金國的親王們一個個都變成文弱書生了,整個社會意識形態也是偏向文官化,章總用女真語對他爺爺世宗請安,都能讓世宗老懷大慰。

圖:釋也好儒也罷,核心都是統治階級放棄祖先馬上徵戰的生活,轉而驕奢淫逸墮落下去,釋儒只是其享受型生活方式的表象。

至於文官化的戰鬥力嘛,看看大宋不就知道了麼,東華門外唱名而出的才是好漢,那怎麼能指望大家努力打仗?畢竟打仗得到的財富和地位很低,還不如五經勤向窗前讀。

只要尊儒,戰鬥力一定垃圾,這是可以完全畫等號的。像明朝,第二代成國公已經是「勇赬面虯須,狀貌甚偉,勇略不足,而敬禮士大夫」,就是對儒生恭順,結果土木堡他就帶著明軍大部分騎兵直接一波就送了……

圖:儒家起步就只是通識與道德教育,董仲舒之後的儒家更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倫理學,強調的就不是努力做好工作,而是服從宗族與官僚上級、維護既定秩序不發生改變。這樣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自然能力就弱。諸子百家裡,道家、兵家、法家、縱橫家都是統治學,儒家可不是。

封建時代的資源是很有限的,如果儒生體系更能升官發財,那整個社會上都會傾向於走儒生科舉路線。而儒生官僚的自我繁殖又會壓榨軍隊的資源,所以一旦開始搞科舉,戰鬥力下降就是必然。

圖:軍官掌握兵權,容易發動兵變取代既有皇帝,因此穩定下來的朝代大多用文官去壓制武將,以維護帝位皇權。這麼做的必然結果就是軍隊戰鬥力下降,然後國家就被外敵或農民起義軍摧毀。

圖:我國歷代封建王朝,建國初期的戰鬥力都是最強,而後持續下滑。哪怕是末期被清軍吊起來打的大明朝,建國初期也幾度追擊北元到蒙古國北部,和漢唐時一樣。但是國家免稅特權階級越來越多,納稅者越來越少,各級官府吏員貪的越來越多,軍隊拿到的經費在減少,軍官們貪的還多了,士兵能拿到的可能只有建國初期的幾分之一,那自然沒有戰鬥力。

趙匡胤時代的宋軍,兵力是不太夠的。他跟金軍兵力相當,但是機動性差,打起來還是不行。

問:堂聖,風洞是怎樣操作的,不就是吹風機嗎,為什麼還是國之重器?是不是用繩子牽根個飛機模型吹著看,就能精確測繪飛行狀態?最早期的風洞,比如萊特兄弟的風洞,那確實就是個吹風機,跟生爐子用的風機差不多,甚至手搖都行。

圖:萊特兄弟風洞複製品,一個木頭箱子加個風扇而已,確實非常簡單。

但是那時候他只是吹一個很小的模型,而且只需要幾十公裡的風速就行了,但是現在飛機速度越來越快,甚至都要10馬赫級別的測試了,這需要的風機功率跟萊特兄弟的能比嗎?

還有大尺寸的風洞,甚至可以把整機拉進去吹,這樣才能採集到誤差最小的數據,這十幾米跨度的風洞跟萊特兄弟十幾釐米的能比麼?現在就連造個汽車,都得有大直徑的低速風洞群,更不要說飛機了。

圖:1931年人類首個全尺寸風洞投入使用,飛機模型下面站著的就是一個人。這麼大的風洞,需要的風扇功率就得很大,要讓風速均勻也很難。

圖:現在一般先用縮比風洞吹模型以降低費用,模型用支架固定著,固定點通常在尾部,以減少對氣流的影響(是的,還是有影響的)。

很多東西原理都是很簡單的,但是一旦落實到性能要求增加、規模增大,那難度就瘋了一樣的暴漲。但是要研製現代飛行器,這些能力又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現在能養得起完整的從低速到高速,還能有足夠尺寸的風洞群,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都是沒可能的。

圖: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究設計需要高超音速風洞,這個難度和費用就極高。我國1990年代很是搞了一大批風洞,這才有了2000年後航空和飛彈設計的飛速進步。

迷你踢館

問:遇到個有點疑惑的點,「SLC-2E雷達對155毫米火炮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了50公裡,對遠程火箭炮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了90公裡。」這裡反炮兵雷達的探測距離是什麼意思啊?是說假如人家火炮與雷達超過一定距離就不行了,還是說只要炮彈彈道經過雷達附近一定距離就行。這探測距離主要指的是對炮彈的探測距離,也就是50公裡範圍內飛行的155毫米炮彈都能被搜索跟蹤,從而反推出發射陣地位置。

圖:我國進口美國TPQ-37炮兵定位雷達的指標。火箭彈體積大,所以發現距離更遠。

問:帥糖,26號的踢館說三代放棄高速追求敏捷是國內瞎翻譯,我看的文說F-15的設計主要就是大推力加低翼載,而F-16確實是高敏捷但極速不高,是不是說高端機在保持二代高速下提高機動,低端就放棄了對極速的追求,但低翼載不是和高速是矛盾的嗎?久踢不中忘解答高速和低翼載確實是一個巨大的矛盾,所以三代機那麼大的推力,高速性能跟二代機比起來區別也不大。

圖:JSF在項目之初對十幾個主要指標的選擇取捨。飛機有很多指標要追求,其中很多彼此矛盾,這時候就需要設計師以系統工程思維進行協調。高速和高加速能力可以用於接敵時佔位,低翼載可以在狗鬥時佔位,都有用,沒法直接放棄其中一個。

低端機是放棄了空優任務,F-16和F-18其實都是接替A-7的,能比A-7快就夠了。

問:堂兄,最近看俾斯麥戰列艦圖紙發現一個問題,軍艦中部像梯子一樣的是水上飛機彈射器吧。可是看有些國家的水上飛機彈射器是裝在艦尾或是艦首,中部改成炮位,這是不是也是俾斯麥設計落後的表現呢?這是取捨問題,裝屁股上很容易被浪打,但是省事,看設計的取捨了。

圖:俾斯麥號的彈射器設置在軍艦中部,這裡的操作環境會好一些,但是這下面有輪機和鍋爐,這點空間也布置不下一個炮塔。

圖:像這種傳統的布置在尾部的設計,主要是比較方便,但是操作環境要稍微差一些,並且突然交火的話這個位置可能會被本艦的主炮炮火直接給掀了……

問:我覺得我國應該建設並保持一隻核動力艦隊,作為保持艦用核動力的技術產業的延續,這個想法如何?船用堆不能在陸地上搞試驗機嗎?為啥非要造個整船?

圖:艦載武器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軍艦的落伍速度也是很快的,以長灘級為例,單艦的造價達到3.32億美元,這個價福萊斯特級航母都能造一個半了,該艦在服役之初火力還不如二戰老艦改的奧爾巴尼級,在80年代宙斯盾系統出現以後戰鬥力又迅速落伍,雖然有相關計劃把該艦進行宙斯盾化改裝,但是為了給這玩意續十幾年壽命花能造好幾條提康的錢去大改,這不是瘋了麼?新軍艦一般服役十幾年就會變成二線艦艇,用價格昂貴的核動力只會是巨大的累贅,而航母的戰鬥力核心是艦載機,直接換飛機就完了。

圖:海軍目前唯一需要核動力的就是潛艇,如果未來真要造核航母,操作人員也可以用核潛艇和模擬器來搞培訓。

問:大國退役的重型裝備(飛機,坦克,軍艦等等…)還沒達到使用壽命的,可以賣給小國繼續使用,但是賣出來的錢是歸原服役部隊,還是歸國家或者國防部所有?當然算軍費了,驅逐艦支隊換新艦的時候讓你自己掏錢買船了麼?

圖:講道理,以我們往外賣二手艦的「友情價」,賣的錢可能還不夠買幾發反艦飛彈的,而且搞不好是以貨易貨,我國往南亞倒騰二手艦,真差這點錢嗎?

問:蘇聯賣了阿拉斯加是真的嗎?不是蘇聯,是沙俄。

阿拉斯加最早是沙俄和美國共同託管,後來沙俄因為克裡米亞戰爭背上了巨額的戰爭債務,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掉了阿拉斯加這塊似乎沒什麼用的荒地(平均每英畝不到兩美分),然後美國人就在阿拉斯加發現了大量的煤礦和有色金屬……

問:堂主您好,想問一下蘇-57上的那個可動邊條真的有那麼好嗎?既能起到鴨翼的作用,又能減輕重量,還能有助於隱身,為啥蘇-57不把尾翼去掉呢?蘇-57上面「有助於隱身」的東西多了去了……真要有助於,那這玩意真就賣掉了。

圖:蘇-57的尖頂襟翼還是在提高機動性上下功夫,可不是為了隱身考慮。

問:進西藏,是發展鐵路運輸好還是發展戰略運輸機好,哪個效率高、費用低、意義重大?進西藏,感覺還是發展戰略運輸機好,速度快,不受地形影響,不受海拔影響!戰略運輸機隊還能用作其他地方,西藏鐵路受地形氣候影響!鐵路,一定是鐵路!2017年一個暑運,青藏鐵路就運送了554萬噸貨物+378.8萬人次,別的不說,這個貨物運量就夠運-20滿載飛幾萬架次了……

而且鐵路可以帶動沿線經濟,修機場在這一點上可差的太多了。

圖:能修鐵路的地方地形就不是問題,鐵路對於惡劣氣候的容忍度還更好點。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又一個亞洲鄰居研發五代機,投入400億美元能隱身
    在韓國展出自己的準隱身戰機原型機KF-X之後,日本也按捺不住自己擴軍的熱情了。近日,據媒體報導稱,日本航空自衛隊與三菱重工正式就日本下一代隱身戰機F-X項目籤訂了合同,三菱重工是目前日本唯一有航空技術積累的公司,理所應當的成為了該項目的主要承包商。
  • 踢館|二戰亡的那麼快的法國,是怎麼搞出戰前最能打的坦克的?
    圖:米格1.44全機共有鴨翼、前緣內外側襟翼、襟翼、副翼、垂直尾翼、可動腹鰭這12-14個獨立的氣動控制面,一般飛機只有10個。 圖:2010年以後才出現的沉默大黃蜂,為了減小雷達反射面積把武器塞到隱身掛倉裡,這東西傳說可以把雷達反射面積搞到亞米級(就是和蘇57差不多,堂主本人是不信的),波音搞它的本意是在
  • 印度投資研發蘇57,不僅便宜了阿爾及利亞,結果自己還沒有五代機可用
    事實上,印度雖然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軍購環境,但是戰鬥機市場尤其是五代機這樣的頂尖戰鬥機卻一直是賣方市場,賣給誰,賣多少錢甚至於戰機要怎麼用都是賣家說了算。這也導致印度除了蘇57隻剩下美國的F35可以買,但是美國是出了名的附加條件多,而且還是幹涉內政的那種,這讓目前民族自尊心爆棚的印度肯定接受不了。
  • 誓要打破美國壟斷,2500人研發六代機
    目前美國裝備的兩款第5代隱身戰鬥機中,F-22才是美國空軍的絕對主力,雖然這款戰機早在2011年就已經停產,而且其航空電子設備已經出現了明顯落後,但是該戰機強大的掛載能力以及無與倫比的機動性都是單發的F-35根本無法比擬的,因此五角大樓以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直把F-35當成他們在海外市場的圈錢利器
  • 中國已被五代機包圍了
    為了遏制打壓我國,美國當前正在不懈餘力地展開軍事行動,除了派出軍艦軍機頻繁在南海以及臺海挑釁以外,還將五代機 在中美關係越發緊張的背景下,或許要不了多久,我國欲將面對超過600架的五代機,換句話來說,中國已經被五代機包圍了。就目前殲-20的產量來看,想要對付如此龐大的五代機群,還遠不夠。成飛現在有兩條脈動生產線,每條年產量約16架殲-20,一年能生產32架,自2017年服役到現在,殲-20的數量可接近100架。
  • 踢館:美俄的重型運輸機都停產了,我們以後還要搞載重200噸的大運嗎?
    超大件運輸軍隊其實還有需求的,但是問題就是為了這個需求搞個型號太虧了,目前運-20可以解決絕大部分需求,再有需求換個好發動機也夠了。運大件現在也有辦法,採用折開式艙門設計,把屁股整個向旁邊摺疊,也能有個大貨倉,只是要先運個大型裝卸平臺過去才能裝卸超大件,不如安-124方便。
  • 越南宣布自主研發隱身戰機,殲20疑成假想敵,真拿五代機當白菜?
    然而到了五代機時代,這一規律似乎被打破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似乎都想在這一領域證明自身實力。儘管目前僅有中、,美、俄三國成功拿出了成品,但這並不妨礙越來越多的國家試圖加入到「五代機俱樂部」中,印度、韓國、日本、伊朗、英國、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均在推進著國產五代機項目。現在又一個「玩家」出現了,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國家是越南……
  • 蘇57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
    蘇57戰機雖然早在2010年就已經成功實現了首飛,但是時至今日首架量產型蘇57才正式下線,這就使得俄羅斯在隱身戰機發展道路上相比我國屬於「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所以也有一些觀點認為,蘇57雖然號稱俄羅斯的五代隱身戰機,但是真的以隱身性能來說的話,蘇57隻能算是「隱身性能更好的四代戰機」。對於蘇57到底應該算是五代戰機還是高端的四代戰機其實我們可以從隱身戰機衡量標準的「4S技術標準」來衡量。
  • 「代搶」演唱會門票的偏門生意鏈
    01單張票價50元起步「親,需要代搶嗎」、「可以代搶」、「代搶保真」……在微博輸入「2018 TFboys五周年演唱會」這一關鍵詞時,隨機點開幾條微博的評論區,會發現有不同的用戶在發布這樣的信息。淘寶買家王先生進一步強調:「遇到演唱會旺季的時候,平均一個月能接20多單,命中率不敢說100%,但也在九成以上,這東西就是賺個零錢,積少成多,因為每張票我只收100元。」北京商報記者結合淘寶賣家報價,以及大量微博、微信散戶報價發現,現階段演唱會代搶單張票價的價格區間在50-280元不等。
  • 殲10已掌握獵殺隱身機必殺技,能快速鎖定隱身機,F22將無所遁形
    大家都知道第五代戰機最大的一個屬性就是「隱身」性能,從美軍的F-22戰機開始美軍的戰機基本都具備隱身性能,在對付三代,四代機時猶如鬼魅一般將其獵殺。但是我軍的殲-10戰機裝了一個「眼」,它能發現隱身的F-22等戰機,給予致命一擊,這就是IRST。
  • 外貿原單是什麼意思?一文讀懂外貿原單和正品的區別
    剛進外貿這一行的朋友十有八九都會提起外貿原單相關的問題,比如外貿原單是什麼意思?外貿原單是正品嗎?淘寶上的外貿原單是不是假貨?等一系列問題。那麼今天小漁夫就跟大家聊一聊外貿原單的那些事。工廠拿到的面料輔料數量都受到非常嚴格的控制,但儘管如此,代工廠仍然可以在從瑕疵率範圍內的計劃報廢物資中偷偷加工生產多餘的一部分,我們把這多出來的部分,叫做原單貨,而原單貨和正品的關鍵區別在於,它不在原計劃內,數量較少。真要說外貿原單與正品區別的話,主要體現在價格、輔料和細節這三個方面。
  • 逐鹿新市場:外貿企業的破局之策
    廣東科榮電器有限公司(下稱「科榮電器」)總經理梁海昌相信,「機」中藏「危」、「危」中有「機」,疫情讓電烤箱這樣的小家電成為更多人的剛需,長期市場機會巨大。轉產防疫用品迎接新商機一些佛山企業,則選擇了生產口罩等防疫用品來對衝外需下行的影響。
  • 朝鮮半潛艇正向隱身高速進化 採用內置彈艙
    朝鮮半潛艇正向隱身高速進化 採用內置彈艙 (4/19) "← →"翻頁
  • 全球第二款隱身無人機,雷達反射面積比麻雀還要小,戰力不容小覷
    由此可見,歐洲第六代戰鬥機不僅會擁有操縱隱身無人機協同作戰的能力,而且也是當下世界各國研發下一代戰鬥機的方向和趨勢,即在五代機的4S標準上再增加一項無人機操縱能力。客觀上說,在中美俄三國相繼服役第五代戰鬥機之後,很多人會忽視歐洲飛行器的研製進程。總以為老牌軍事強國早已是過去式了,但事實上這個看法是相當錯誤的,比如「神經元」就是繼美國X-47B之後的全球第二款隱身無人機。
  • 中美俄搞五代機靠單打獨鬥,歐洲喜歡搞拉幫結派,印韓能否聯合?
    現代武器裝備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許多國家很難承受高昂的研發成本,如今中美俄三國搞五代機尚可以靠單打獨鬥,輪到歐洲就喜歡搞拉幫結派,試圖進行聯合開發,以便分擔成本,減輕難度,日本咬牙堅持自主研發前景不明,印度與韓國依然獨自完成,那麼印韓能否聯合?
  • 機翼線纜如蚯蚓般顯露,甚至不及三代機,蘇57工藝水平一般
    蘇57戰鬥機能力不錯隱身差  蘇57隱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發動機沒有採用類似於殲20和F35那樣的最新型鼓包式進氣口設計,二是整體氣動布局的隱身能力不強,被網友形容為「猶如一架拍扁的蘇
  • 韓五代機最新設計曝光,讓人摸不著頭腦,對設計師而言是犯罪
    近日韓國航空航天發布新聞,稱其首架KF-X戰鬥機原型機已經在組裝中使用了機身自動組裝系統(FASS),通過計算機控制的高精度雷射跟蹤器將該機前機身、中央機身(翼身融合結構)和後機身的組裝精度控制在0.025毫米之內,將確保飛行特性與設計完全吻合。
  • 阿爾及利亞接收新款米格29,上馬五代機有錢了
    上世紀90年代起,米格公司在生產經營上陷入了低迷狀態,全球市場都對米格29戰機沒啥大的興趣,直到進入本世紀初,向印度出口米格29K戰機才重新恢復生機,如今生意也越來越不錯,在2020年又交付了一批新的米格29戰機給阿爾及利亞,談起這個事兒感覺,不長記性?
  • 踢館:國產液力變矩器現在水平怎麼樣?與日本差距有多大?
    問:為響應堂主要多踢館的號召,我問一個之前問過關於國產液力變矩器的問題,它被歸類到優質留言,但是沒回復,那我再問一次。我讀大學時,還聽說國內不能自主生產好的液力變矩器,那這玩意兒難在哪,有哪些用途以我們的工業實力還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