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開國將軍,有兄弟,有夫妻,有翁婿,有叔侄

2021-01-10 會講故事的明月

王樹聲(兄)大將,王宏坤(弟)上將。1955年3月,王樹聲任總軍械部部長。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1950年5月,王宏坤調任海軍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範朝利(兄)中將,範朝福(弟)少將。範朝利將軍在1930年參加紅軍的同年就入了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川南軍區副司令員、軍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長徵、百團大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鬥。範朝福將軍1929年就加入了紅軍,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59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任海軍直屬政治部主任、海軍副參謀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謝良(兄)少將,謝有法(弟)中將。謝良,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炮兵學院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謝有法,193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月15日,任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丁榮昌(兄)少將,丁盛(弟)少將。丁榮昌,19歲參加紅軍,20歲入黨,曾經擔任軍分區副政委、師政委,參加過兩次反「圍剿」戰鬥和萬裡長徵,建國後曾經擔任昆明軍區司令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丁盛17歲就參加了紅軍,19歲入的黨,他是我軍歷史上有名的勇將、悍將,先後參加了萬裡長徵和百團大戰,在保衛四平、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賀晉年(兄)少將,賀吉祥(弟)少將。賀晉年陝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紅軍時期擔任過紅27軍軍長,抗戰時期擔任過軍分區司令,解放時期當過兵團副司令,還是有名的東北「剿匪專家」,人民解放軍第48軍首任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賀吉祥,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4年入朝,任志願軍1軍1師師長、副軍長。回國後,後擔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戴克林少將,戴克明少將,程啟文少將是三兄弟。戴克林,浙江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戴克明,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晉為少將。程啟文,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晉為少將。

夫妻將軍:甘泗淇上將,李貞少將。 甘泗淇(1903年-1964年),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甘泗淇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李貞(1907-1990年3月11日),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最高人民檢察院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翁婿將軍:姜齊賢少將,賀炳炎上將。 姜齊賢(1905年-1976年),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建國後任國家農墾部副部長等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療衛生事業和獸醫農牧區建設做出了貢獻。1955年9月,姜齊賢被授予少將軍銜。 賀炳炎(1913 - 1960),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賀炳炎的夫人姜平是姜齊賢之女,二人1942年結婚。

翁婿將軍:周士第上將,彭富九少將 周士第(1900-1979.),192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彭富九,1933年由青年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後,歷任中央軍委技術部局長、副部長,總參謀部三部部長兼解放軍外語學院院長,軍事科學院副政委,總參謀部三部政委。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周士第的女兒周博雅是彭富九的夫人。

梁仁芥少將,梁興初中將,梁必業中將,梁仁芥與梁興初同族叔侄,梁興初與梁必業同族叔侄。梁仁芥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建國後,擔任蘭州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梁興初,1930年四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0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三十八軍軍長。1967年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梁必業,193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軍事科學院原政治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相關焦點

  • 開國將軍詹大南逝世,開國將軍僅剩七人!
    開國將軍詹大南逝世,開國將軍僅剩七人!剛剛從朋友圈中得知詹大南將軍今天(11月21日)上午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逝世,享年105歲。詹大南逝世後,目前仍健在的開國將帥僅剩七名,均為開國少將。分別是1955年授銜的:原瀋陽軍區副政委鄒衍、原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楊永松、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1961年授銜的:江西省軍區原政委張力雄。1964年授銜的:烏魯木齊軍區原副司令員王扶之、原總參謀部炮兵部部長文擊、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塗通今。
  • 山西「將軍之鄉」痛失開國將軍張中如!開國將軍僅剩12人!
    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13名老將軍均為開國少將。從2010年至2017年,每年開國將軍的隕落數量都在兩位數以上,分別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2017年的12人,2018年的6人。健在的12名開國少將中,1955年授銜的有5人,1961年授銜的有3人,1964年授銜的尚存4人。
  • 開國將帥中都有哪些武林高手?誰的武功最高?許世友甘拜下風
    雖說近代的戰場是熱兵器時代,但是少不了要有自保能力。在新中國的眾多位開國將帥當中,誰沒有點武功呢?但要說這武功誰最高強,小編認為是徐海東將軍。我們都知道許世友將軍武功高強,是少林出身,但是徐海東將軍都能三勝許世友,那他的武功是多麼高強,肯定是高手。開國將帥中的武林高手眾所周知的許世友將軍,出身少林,他還有一個師弟錢鈞將軍。
  • 沒有經歷抗日戰爭,沒有參加解放戰爭的開國上將都有誰
    1955年授予的57位開國上將中,除了解放戰爭起義的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三人外,剩下的開國上將都是在土地改革時期就參加了紅軍。因此這些人,都經歷過我黨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三個時期,第一個是土地改革時期,第二個是抗戰時期,第三個是解放戰爭時期。
  • 他是山西唯一的高姓開國將軍,來自太原,曾任正兵團職務!
    高氏族人的分布古今大體相同,北部方居多,南方較少,山西高姓人口數量有百萬餘,排名位列第十位。高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答案是13位。在高姓開國少將中,陝西高姓開國將軍數量最多,分別是高文智將軍、高維嵩將軍、高朗亭將軍,高朗亭將軍是延安市第一任市長,他1936年擔任延安市長。總體來說,高姓還是北方居多,那麼我們山西唯一的高姓開國將軍來自哪兒?答案是山西太原市。
  • 葉飛:中國唯一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中國的將軍,菲律賓的兒子
    周恩來總理就拿出一盒送給了上將葉飛,當時周恩來總理說:「葉飛同志是中國的將軍,也是菲律賓的兒子。」那周恩來總理為什麼說上將葉飛是中國的將軍,也是菲律賓的兒子呢?因為,葉飛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時他的祖籍是福建南安,而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他是中國唯一一個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
  • 徐姓開國將軍,湖北人多,還是江西人多?安徽人嘿嘿笑了!
    徐介藩 徐姓22位開國將軍中,徐立清中將、徐國夫、徐介藩,徐光友、徐體山、徐其海少將等六人都是安徽人。那麼湖北有幾位徐姓開國將軍? 答案是五位:如,湖北黃陂徐海東大將軍,紅安縣徐深吉中將、獨眼開國將軍徐斌洲,湖北麻城徐其孝少將、紅安縣徐紹華少將(原名徐光)。湖南有一位徐姓開國將軍——徐德操將軍。他被譽為現代交通「鼻祖」!徐德操1914年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長田鎮平江。
  • 開國將帥中,在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哪一位將軍的年齡最大
    史可全在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度時,共有798名將領授予開國少將軍銜。就在這1360位開國少將裡,年齡最大的是史可全將軍。他是湖北天門人,1927年參加紅軍,在革命隊伍中一直負責後勤供給工作,並非屬於作戰型的將領。相對而言,比那些在前線上陣殺敵的將領危險性要小。所以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當時他的年齡達到了63歲,是開國少將裡年齡最大的一位。然而,在1955年共有175位開國將領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 隋朝開國的九位功臣都有誰
    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建國,以為御史大夫,後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後,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隋煬帝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大業二年去世,追贈光祿大夫、太尉公,諡曰景武。8、雙槍將定彥平定彥平與羅藝、楊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
  • 山西唯一吳姓開國將軍,生於晉商之家,曾活捉國軍中將黃正誠!
    吳姓有36位開國將軍,有一些史書上也有38人一說,筆者研究發現,湖北的吳傑將軍原名伍書普,江西贛縣石蕪潭的吳保山將軍原名巫寶山。山西唯一的吳姓開國將軍是誰?誰又是黃正誠?小編一一和你道來!而活著黃正誠的正是來自山西的吳姓開國將軍,他出生於晉商世家,文韜武略,他就是吳效閔將軍,吳效閔1921年出生於隸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以前是太谷縣)的晉商家庭,父親吳寶壽在當地票號給人當掌柜,自家兼營小當鋪。吳效閔家境好,當時家裡有大宅子,門楣上還有「義善堂」的橫額門匾,吳效閔衣食無憂。
  • 他是山西唯一「吳姓」開國將軍:來自晉商之家,是富二代!
    在開國將軍之中,有不少富二代,比如江蘇常熟籍的周文在少將,他是《雪豹》中周衛國的原型。周文在是名門之後,父親周鼎是同盟會會員。周文在的養父是周炯如,是常熟首富。周文在的家境是非常優越,典型的富二代。在紅軍中,家庭環境優越的還有山東濰坊市昌邑的李澤福將軍,父親是當地大富戶,有房產二三百間,後到青島發展,為青島啤酒廠股東之一。李澤福也是紅軍中少有的大學生,年少時吃喝不愁,玩樂不拘,八歲讀私塾,十六歲到北京插班讀匯文中學,二十一歲到上海大廈大學(後更名為上海師範學院)攻讀經濟專業(又有記載,肄業後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政治經濟系)。
  • 230名開國將軍組成的合唱團,4首歌曲震撼人心,可惜還有一個遺憾
    這場晚會可以說是一場十分特殊的傳奇晚會,時任蘇聯總書記的赫魯雪夫也參加了這場晚會,並感嘆道:「只有你們中國能有這樣的合唱團了。」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樣的合唱團會讓赫魯雪夫發出這樣的讚嘆呢?這支合唱團就是著名的將軍合唱團,全稱為『將軍業餘合唱團』,這個合唱團特殊就特殊在他是由我新中國230名開國將軍組成的合唱團。
  • 第三季落幕有情有愛有影響力 《奔跑吧兄弟》跑出後勁
    而《奔跑吧兄弟》走過三季依然能保持如此高的收視率和關注度,甚至再創新高,與節目的持續積累不無關係。從「跑男團」之間越來越深的情感到從第一季開始就不斷倡導的正能量公益活動及至《奔跑吧兄弟》作為一個綜藝IP越來越深入人心變得更具影響力,《奔跑吧兄弟》正變得越來越「有情有愛有影響」,而隨著時間推移這樣的積累還會不斷加深,積蓄出力量令節目越跑後勁越強。
  • 最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從未殺過一個功臣,還厚待不共戴天的仇人
    光武帝劉秀畫像 劉秀的人情味兒,首先可以從他對待親屬的一件小事上看出來。正所謂「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功臣們雖然幫助帝王打下江山,但由於他們位高權重,往往在帝國創建後被視作皇權的心腹大患,因而遭到屠戮者史不絕書,這種現象在古代被高度凝練成兩句經典名言,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他是開國少將中唯一獲得五枚一級勳章的將軍
    譚友林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1916年11月在江陵出生。1929年就參加了革命,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1932年被當成「改組派」被抓。開國將帥共有1052位,能夠同時獲得這三枚一級勳章的共有142人,在少將一級中只有14人。當年搞授銜原紅二方面軍的王震、蕭克、李達、甘泗淇、賀炳炎、餘秋裡、王尚榮、楊秀山8位將軍知道譚友林的軍銜是少將時都認為評低了,應該為中將,為此他們特意給總政治部寫了封聯名信說明。總政治部為了安慰譚友林,當主任的羅榮桓還和譚友林特意談了次話:「友林同志,你的軍銜授低了。
  • 明史中十分相似的一對叔侄皇帝,侄子比伯父更幸運
    在明朝一眾皇帝之中,有一對叔侄皇帝,不管是樣貌,性格,還是一生的經歷都十分相似,這對叔侄便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以及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在明史中記載,太子朱標其人長得大腹便便,是一個走一段路都會氣喘籲籲的大胖子。但又因為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其人性格溫文爾雅,所以朱元璋很早就確立了朱標的太子地位。作為朱元璋膝下諸子中最年長者的朱標,對待一眾兄弟也頗為照顧。
  • 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中有3位獨腿將軍,他們都是誰,後來如何?
    1955年,有三位獨腿將軍接受授銜,其中中將一名,少將兩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是誰,後來怎麼樣了呢,下面咱們就一起來回顧下。鍾赤兵,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本名叫鍾志祿,1930年,紅軍離開湖南省平江縣時,16歲的他一心報名參加紅軍,便為自己改名鍾赤兵。
  • 《神獸》遇到的不止神話,更是有情有義有兄弟
    漫漫仙途,總會有人伴你長行,除了神仙眷侶,我相信陪伴大家更多是義結金蘭的兄弟姐妹,他們會問你今天日常有沒有做,副本有沒有刷,主線任務有沒有過,主動擔當你遊戲知識的小助手,熱心幫助你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所以這裡小編就向大家隆重介紹《神獸》的結拜系統,讓大家的修仙旅途不在寂寞。
  • 美女將軍和帥氣的開國元帥心心相印,有白首之約,卻因革命而錯過
    他是一個充滿追求精神的共產黨將軍,正希望在貴州東部建立一個共產主義的政權。」無獨有偶,來中國傳教的美國神父艾姆威爾斯曾在四川被徐向前俘虜,和徐向前相處過一段時間,他後來敘述說:外界傳言,徐向前是一員極其兇猛的悍將。實際上,徐向前看起來完全不是悍將的樣子。他麵皮白淨,看起來充滿智慧,是學者型的人物。
  • 此將軍曾帶著數十位戰士打垮敵人兩個連,卻有一個四十多年的心結
    此將軍曾帶著數十位戰士打垮敵人兩個連,卻有一個四十多年的心結文/無計讀史曾經的開國中將吳法憲,曾經的他聲名顯赫,更有帶著數十勇士就敢渡過烏江的壯麗戰績和不世之勇。儘管吳法憲的人生是複雜的,功過都有,但是有一件事情卻讓吳法憲惦記了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