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巫師財經:以我為準
知乎網友:抄襲永不眠
2019年,不少人通過B站知道了3個月時間狂吸200萬粉絲的「B站第一」財經類UP主——巫師財經。
一定程度上,巫師財經幾乎通過一己之力,掀起了知識視頻化的浪潮。此前有很多人做過類似的實驗,但都未能獲得巫師財經這樣量級的流量和影響力。巫師財經也獲得了B站蓋章認可的2019年度新人獎UP主。
自信是巫師財經的一大標籤。在一些喜歡他的網友看來,複雜知識的降維處理+自信滿滿的「以我為準」+數據資料支撐+觀念輸出+光鮮亮麗的人設等等,是巫師財經能夠出圈的各種原因。
與名氣相對的,是來自知乎、豆瓣這兩個社區斷斷續續的質疑。我之前也是巫師財經的路人粉,直到最近在知乎熱搜上看到了「巫師財經抄襲」的熱搜。順著熱搜下去,發現了問題「如何看待B站財經類up主巫師財經被扒抄襲、造假?」
截止到3月1日下午六點半,這個問題已經有863個回答,很多知乎網友都在分析巫師財經過往節目裡涉嫌抄襲了哪些知乎回答。
另外,也有人發了知乎專欄,專門來梳理這個事件。知乎網友Hello Smile發了一篇「抄襲永不眠,「巫師財經」抄襲事件完整版梳理」的文章。
我挺認同這個網友的說法,不應該人肉個人信息,雖然立人設會反噬,但很多看看巫師視頻的人,其核心訴求都是內容。一個UP主是否站得住,內容創作絕對是最關鍵的因素。
所以更多的分析還是圍繞內容本身展開。比如巫師財經這一期《金融各細分行業概覽+鄙視鏈+職業發展,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路人》,其中13分鐘後的滿分文案,內容幾乎全來自2016年知乎的一個網友回答。
視頻中,巫師財經甚至把他人經歷也嫁接過來了,儼然投行身經百戰的大佬,「見過親手上市的企業半年內就被人收購,寫過MEMO的收信人後來進了監獄,曾有項目失敗後CEO出家信佛的,還見過上市第三次失敗的公司,最後還是不甘心上了新三板,也曾因為三分錢的定價當著客戶的面和自己的老闆吵起來……」
其他各期視頻,陸續也被貼出洗稿的證據,比如《楊超越與資本博弈之路,起底幕後老本與資本運作,【資本與明星01集】就套用了「數娛夢工廠」的文章原文,包括推導邏輯、對賭實例和結論等。
當然,巫師財經個人也通過知乎道了歉,包括澄清經歷、復盤不規範引用、洗稿、經歷套用以及將如何調整。言辭確實體現出了其懂傳播會傳播的功力,同時也證實了其抄襲實錘。兼聽則明,感興趣的網友可以移步到知乎問題下面,了解更多的事件發展。
在其他平臺如魚得水,在知乎卻意外翻車的例子很多。一方面,知乎網友喜歡裝B,比如「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已經成為一個梗。但與此同時,知乎網友也真的很較真。在「上知乎對你們的意義是什麼」這一問題下,有個高贊回答只有一句話:在這,沒人笑話我「太認真」。所以說,裝B也是需要資本的,裝得不到位,很容易就翻車了,比如這次的主人公巫師財經。
對靠抄襲剽竊、販賣焦慮的人來說,知乎是個「危險勿進」的地方。即便文字視頻化,很難被網絡系統查驗出來,但裝B和較真的知乎網友們以群體的智慧貢獻了更豐富的證據鏈。
另一方面,知乎9年下來,沉澱了龐大的優質內容庫,這些內容已經成為各路洗稿者剽竊的對象。而知乎去中心化的屬性,讓不少多年前的回答仍然不斷收穫長尾流量。
這時候就需要嚴苛的版權保護措施,才能維護社區氛圍,並且讓答主的權益不受損害了。這也是下面我要重點展開的話題,關於問答內容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02
知乎回答作品維權時間線
知乎是一座虛擬城市,是物理世界的人們求知以及答疑解惑的投射。要讓這座城市健康運轉,就需要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問答也是作品,應當受到版權保護,這也就意味著智慧財產權保護,就是知乎基礎設施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根據公開報導,大概梳理了一下近4年來的一個簡單的時間線,知乎最頻繁的動作之一應該就是,幫知乎答主「維權、維權和維權。」
2016年4月,知乎發出針對「知乎大叔」「知乎大神」「知乎姐姐」「知乎醬」「我們都愛看知乎」等一系列微博營銷帳號侵權行為的公開聲明,指出這些帳號長期以文字、截圖等形式,未經授權轉載知乎網站的問題及回答,均屬侵權行為。
按照知乎的用戶協議,版權歸屬用戶。知乎在沒有獲得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無法越俎代庖代為維權,於是,2016年5月,知乎發起了第一次被侵權用戶的召集,「肥肥貓」「是贊」等7位用戶當時給予了知乎授權。2016年7月,知乎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起訴微博營銷帳號「知乎大神」一案正式立案。
籌備了一年多,2017年11月2日,該案在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中關村法庭開庭。直到兩年後,這個維權才算有個結果。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認定:涉案問答系作者對某一特定問題的認識和見解,形成了作者不同於他人的獨創性表達,構成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被告未經許可使用了原告享有權利的7篇問答,侵犯了原告所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以上,我們能看出來,問答知識版權的維權過程是艱辛的,需要依靠用戶、平臺方以及法律法規三方的合力。
不過,我們還是看到了歷史重演,巫師財經將泛財經回答改編成視頻作品,其實就是此前新片場(2019年7月,新片場將「知乎回答」作品改編成短視頻被法院認定為侵權,賠償原告近7萬元。)的翻版。
所以說,巫師財經下架部分視頻作品,並及時致歉是挺聰明的,因為文字作品視頻改編,早就有宣判的前科了。與其吃官司,不如早早自我調整。
03
知識作為非標品,如何保衛?
1970年4月26日,《產權組織公約》生效。不過,網際網路的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隱蔽性強、輻射面廣、舉證難度大,也不斷給智慧財產權維權帶來新的挑戰。
在知乎圓桌中,就有一期活動是「智慧財產權保衛戰」,眾多智慧財產權相關問題的答主參與其中。
15年前就從事智慧財產權代理行業的知乎用戶Favor在討論中說,智慧財產權重要不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是,一是人權,二是智力勞動的成果。而目前的國情是,大部分國民受制於歷史和文化的局限性,不重視智力勞動的成果。這一缺陷無法通過短期內獲得改善,只能通過言傳身教的宣傳和利益誘惑,以提高其意識;或者是讓大部分企業多吞些苦果才能明悟。
從人權的個人意識上來說,知乎上的「清流」們想做成這件事倒是不難。畢竟,對起步配置都是「坐標美西,哥大小碩,頂級投行」的知乎玩家來說,尊重智慧財產權這點意識還是有的,洋洋灑灑幾千字抨擊抄襲或洗稿也不再話下,偶爾得了閒,發個律師函給對方也是可以的。
那麼,平臺能做些什麼呢?關於知識,很大一個特徵是其非標品屬性。因為這一屬性,所有的內容平臺,都很容易面臨知識侵權的問題。如何從源頭上保護創作者的權益,留住真正能生產好內容的創作者,是各家平臺需要思考的問題。
個人答主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正是他們成就了一個平臺的繁榮。認知盈餘和分享欲望,是供給方——也就是回答者行為成立的根本。知乎本身的問答結構,則給知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出入口,這也決定了知乎必須打響智慧財產權保衛戰。而在這場保衛戰的背後,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勇士,恰恰就是被戲稱為「最愛裝B」的知乎用戶,剛下飛機便投入了這場「持久戰」。
人的最高需求是獲得尊重,實現自我價值,產出的作品得到尊重,是知識得以流通的前提。但通過抄襲得到的「尊重」,遲早會被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