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志大才疏的陳勝終究不能成功

2021-01-18 盤石為之開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第一個站出來的是陳勝和吳廣,即使是後來的項羽和劉邦都或多或少受到陳勝的影響。

為了彰顯其意義,《史記》專門給陳勝一個「世家」。

陳勝是一個有志向的人,曾經為別人耕田時對邊上的人說,如果我富貴了,絕對不會忘記你。

那人一笑,就他這樣幫別人耕田的人怎麼可能富貴了!

陳勝微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在發現機會之時,他毫不猶豫,和吳廣進行了一番開天闢地的事業。

他有一些才能,利用鬼神之術拉起來隊伍,又借用秦始皇的大公子扶蘇和項燕收買眾望。

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多少英雄豪傑為之瘋狂。

攻城掠地,建立張楚,自立為王,派遣大軍四處徵伐,大有滅秦之勢。

然而,當上王之後,派人「徇趙地」,結果他們私自恢復趙國;派軍攻秦關,一敗,再敗,最後身死人手。

不能得人,因為不會用人。

自以為是!

當是時,百姓苦於暴秦,故陳勝一吆喝,四處動亂起。很多人利用他的名號行事,並不是說就心服於他,不明就裡,隨意派人幹涉他人,結果只會招引不滿。

當上王之後,態度傲慢,對親近之人以客待之,親人不親,無親近以自固。

任人以喜惡,不依法令治人,眾將離心。

……

只有燕雀之能,卻有鴻鵠之志,也許對於自己沒什麼,對於看「錯」自己的人卻是滅頂之災。

陳勝的失敗是個必然。

然而,無論如何陳勝在歷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可是那些本以為跟著他會有光明前途卻又默默無名而死的人呢,他們又會是怎麼的想法呢?

《史記》記載了許多生動形象人物和相關故事,並且對他們進行了一番評價,無論史學價值還是文學價值都非常高。

這部《史記》中集原文、譯文、註解、注音於一體,能夠讓讀者更容易地理解其中內容,值得收藏!

相關焦點

  • 陳勝為何要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兩句話?
    文·段宏剛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兩句名言都出自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口,但不是一起說的,而是在兩個特定事件下說出了這兩句話。
  • 青島候鳥傳|你不是燕雀 安知鴻鵠之志?
    半島記者 李百明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初中語文課本原有《陳涉世家》,去年剛從教材「出局」,一度曾引發熱議。陳勝,字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年輕時,給人種地,中途抑鬱抑鬱憤恨了許久,對夥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 曾宣稱「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在稱王后為什麼將投奔他的朋友殺死
    陳勝又來了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由此可見,陳勝是把自己當做鴻鵠,把這幫兄弟當作燕雀,也就是說,他其實先前想說的是,「等老子那天混好了,我不會忘記你們的」。不久,陳勝攻下了戰略要地陳縣,並在此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稱王之後的陳勝自然是風光無限,他的大名也傳遍了天下。這時,陳勝的一個老朋友來了。
  • 燕雀非麻雀,善鳴漂亮多!叫聲很悅耳,跳躍又活潑!
    燕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4-17釐米。嘴粗壯而尖,呈圓錐狀。燕雀從外形看較似麻雀,多數善於鳴叫。雄鳥從頭至背輝黑色,背具黃褐色羽緣。腰白色,頦、喉、胸橙黃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兩脅淡棕色而具黑色斑點。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
  • 陳勝從起義到遇害,為何6個月就眾叛親離?種種細節早已埋下伏筆
    突然,他對旁邊的同伴說:「將來咱們富貴了,可不能互相忘記啊!」同伴冷笑道:「陳勝,你一個打工的,哪裡來的富貴啊!」說完,旁邊其他的少年們也咧開嘴笑。陳勝扭開頭,不理他們了。沉默了一會兒,他長嘆一聲:「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北大校長林建華念錯字引熱議 「燕雀」和「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
    而「鴻鵠」一詞,讀者大多都是從語文課本《陳涉世家》一文知道的,此文源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年輕時的感嘆:「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那麼,「燕雀」與「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呢?與「鴻鵠」對比的「燕雀」又是什麼鳥呢?《淮南子·說林訓》稱:「湯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新屋落成,燕雀翔集,作巢其間,古人視為吉兆,故有「燕賀」一說,可見「燕雀」是一種吉祥之鳥。至於「燕雀」到底是燕還是雀?筆者認為也應將「燕」與「雀」分開來理解。
  • 陳勝,看似只離成功只有一步之差,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關於陳勝大家一定是有了解的,可是他最後為什麼沒有成為一統天下的帝王呢?就是因為走錯了一步,所以最後死的是非常的窩囊,那究竟是哪一步走錯了呢?
  • 苟富貴勿相忘,陳勝踐行了當年的諾言了嗎
    假王吳廣成功之後的陳勝,是否像自己當年說的那樣「苟富貴勿相忘」呢?建國之後的陳勝必定要獎勵身邊一起揭竿而起的兄弟,在大澤鄉起義中的吳廣和陳勝是同為領袖的,相比較而言,陳勝在謀略方面要比吳廣更勝一籌,吳廣則在勇猛和執行方面的比陳勝更勝一籌,二人互補,配合默契。成為張楚王的陳勝,封賞一起起義的吳廣為假王,假王也就是陳勝的副手。這也是在史書當中記載的吳廣唯一的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