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7日消息「咻咻」,蔣夢月吹起一聲口哨,5隻雛鳥立刻伸長脖子,張開黃色的嘴,嘰嘰喳喳叫著等待餵食。
每天早上起床後,蔣夢月立刻想到去餵他的幾隻鳥寶寶。從渾身光光到現在長出羽毛,從無精打採到現在精神飽滿,經過他連續多日的照顧,5隻鳥兒有了顯著變化。
蔣夢月正在餵雛鳥。記者 譚琦/攝
雨裡撿到5隻雛鳥 尋找鳥媽媽幾日未果
文昌小夥當起「鳥爸」
蔣夢月是文昌抱羅鎮海南天之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公司位於村道旁邊,周邊樹木茂密。12日中午2點多,一場大雨過後,蔣夢月從宿舍準備去上班,聽到微弱的鳥叫聲,走近一看,一個鳥窩掉在草叢裡,窩裡有5隻沒長毛的雛鳥。
雨裡撿到的5隻雛鳥。被訪人供圖
「當時鳥身上的毛很少,眼睛還沒睜開,它們擠在一起,時不時發出微弱的叫聲。」當時天空還飄著毛毛雨,蔣夢月將鳥窩挪到附近的樹下,並用一些大葉子對鳥窩進行了遮蓋。「附近狗比較多,怕鳥被狗咬傷了。」蔣夢月不知道這些小鳥是從哪棵樹上掉下來的,公司附近只有椰子樹,但椰子樹有六七米高,大家都夠不著。回到車間開始工作,蔣夢月放心不下小鳥,每隔半個小時就出去看看小鳥的情況。
蔣夢月在鳥窩旁守了幾天,仍然沒看到親鳥的身影,鳥窩上的樹葉也沒有動靜。「我聽到鳥的叫聲越來越小,有一隻小雛鳥已經不能叫也不動了,顯然沒有吃到食物,它們越來越虛弱。」等了好幾天,蔣夢月仍然沒看到鳥媽媽的身影,就將鳥窩移進草叢邊的車間,主動開始照顧這5隻雛鳥。
照顧小鳥有多辛苦?
用燈照給雛鳥保暖 夜裡2點多起來觀察
把鳥帶回車間後,蔣夢月一開始感到束手無策,面對奄奄一息的雛鳥,應該要做些什麼?蔣夢月想到自己家裡養雞的經驗,「在撫育雞苗的時候會用燈來取暖。」蔣夢月找到一個箱子戳了個洞,在箱子裡放上廢舊的衣服、紙巾,再用戶外的照明燈對著箱子加熱,希望燈光的溫度會讓雛鳥感覺溫暖。照了一整晚,原來很虛弱的最小的一隻雛鳥有了精神,開始動了起來。
雛鳥吃什麼?蔣夢月用手機在網上查找資料,打算餵它們一些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我用雞蛋末加上一點點牛奶和鰻魚粉調成糊,用小棍子挑著,一點點餵給小鳥吃。」一開始,小鳥並不張嘴,蔣夢月只能將食物塗一點在小鳥的嘴上。蔣夢月常常吹口哨模擬鳥的叫聲,慢慢地,雛鳥們開始伸長脖子張開嘴找吃的,也吃下了蔣夢月做的食物。
雨裡撿到的5隻雛鳥。被訪人供圖
蔣夢月本來把雛鳥放在宿舍,擔心影響舍友休息,在得到公司領導的同意後,蔣夢月將5隻雛鳥移到他工作的車間裡。「每隔10多分鐘就要去看看它們,再餵一些食物。」蔣夢月的工作是負責觀賞魚的養育,養慣了魚,照顧雛鳥的生活倒也相得益彰。每天夜裡2點多,他還會起夜到車間看看雛鳥的情況。在照顧雛鳥的同時,蔣夢月一直沒有放棄為它們「尋親」,每天上午都要把雛鳥放到室外,看看親鳥會不會來。令人遺憾的是,他一直沒看到鳥媽媽回來。
每隻鳥都有名字
像養了幾個孩子
連續5天過去了,蔣夢月習慣了當「鳥爸爸」的日子。
每天早上6點半,蔣夢月做好自己的早餐就為雛鳥做「寶寶餐」,他還在原來的食譜上加了切碎的魚肉末,用來給小鳥補充營養。
17日上午,記者在海南天之漁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裡看到,幾隻小鳥住在一個透氣的塑料筐裡,已經長出了羽毛,也睜開了眼睛,狀態良好。
雛鳥現在的樣子。記者 譚琦/攝
「我現在還不知道它們是什麼鳥,我給它們編了號,從體型分大小,從老大到老五。」蔣夢月給最小的一隻起名為「老五小包子」,他的同事們也為雛鳥分別起了「五虎上將」的名字,一直關注著雛鳥的成長。「從它們睜眼後,看到的就是我,也是我一直在照顧,我覺得它們認得我。」蔣夢月說,每次他一經過鳥窩,或者在工作的時候,雛鳥們就盯著他看,他一吹口哨,雛鳥也嘰嘰喳喳地回應。
「感覺養出感情來了,就像養了幾個孩子一樣。」與此同時,他擔心雛鳥缺乏鳥媽媽的陪伴,沒有學會生存技能的話,很難在野外生存,所以,他更希望它們能回到鳥媽媽的身邊。
這五隻雛鳥將有什麼特殊的成長經歷?「鳥爸」蔣夢月和它們還有怎樣的互動故事?我們將持續關注。
【小科普】
遇到「落單」的鳥應該怎麼做?
每年的4月份至7月份是許多鳥類繁殖的季節,遇到鳥窩或者鳥寶寶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
「看到鳥窩和鳥寶寶落在地上,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在附近的樹上或者隱蔽的地方,等待親鳥的繼續哺育。」海南公益慈善聯合會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李波說,只要親鳥存活,會一直通過聲音尋找小鳥,並繼續哺育它們。「絕大多數情況下,鳥寶寶的父母會藏在附近等著餵它們,有時候會因為附近人類活動頻繁,導致親鳥一直不現身。」李波稱,但也不排除親鳥雙雙死亡的情況,在確認沒有親鳥的情況下,才嘗試進行人工飼養,但人工飼養的情況下,雛鳥的生存率不高。
長期關注鳥類的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負責人盧剛建議,遵循自然規律是救助鳥類最好的方式。盧剛稱,人工飼養野生的雛鳥再回歸到自然是非常難的,作為非專業人士介入對鳥類進行自然生存訓練更是複雜的事情。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也不知道當地野生動物救助機構的聯繫方式,那麼放棄介入、不幹擾野生動物的生活就是對野生動物最好的幫助。」盧剛說,在大自然中,雛鳥出巢前後需要跟隨父母和其他同類學習生存技能,作為非專業人士,遠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設備和專業知識來對野生雛鳥進行自然生存訓練,如果已經救治了雛鳥,那麼可以把它們放到透氣的紙箱而不是鳥籠裡,然後聯繫當地野生動物救助機構或林業部門。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