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經濟」背後的2000億市場:寵物服務消費「擬人化」,國產寵物...

2021-01-12 上遊新聞

紅星新聞消息,「它經濟」成為今年又一熱詞。

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到9915萬隻,整體消費規模達到2024億元。

廣闊的寵物消費市場及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催生了大量寵物相關企業。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過67萬家與寵物相關的企業,其中,今年前10月新增數量同比增長超76%。

寵物服務也在往精細化方向轉化。除了常規的寄養、醫療等服務,近兩年,在寄養方式上,還出現了「寵物酒店」,甚至出現了寵物殯葬服務。消費者購買寵物服務甚至買出了一家上市公司。今年國慶節前一天,成立10年的中國寵物服務電商波奇寵物以10美元/股的價格在紐交所發行上市,成為「寵物生態第一股」。

▲資料圖 來源:圖蟲創意

一片繁榮背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它經濟」在今年又呈現出不同變化。在越來越完善的寵物產業鏈上,有人歡喜,也有人憂。

寵物服務消費逐漸「擬人化」

寵物業務成為本地生活新戰場

前段時間,一條關於寵物狗幫忙做家務的消息,引發大眾對寵物訓導行業的關注。畫面中,一隻狗子舉著掃帚像人一樣做家務。

「對狗狗而言,它並不明白所做動作的含義,訓練只是一種行為誘導。掃地一類視頻,大多或是營銷號自行剪輯。」成都犬之谷寵物訓導學校執行副校長魏屬吾說,聰明的狗狗可以做出這些簡單動作,但它們並沒有這個智商,背後需要人進行輔助。

魏屬吾表示,作為寵物服務細分領域之一,寵物訓練並不算新型行業。在他所開設的寵物學校裡,寄養訓練一般需要1個月時間,收費3000元。所訓練的內容包括糾正狗狗自身所有行為問題、社會化培訓,以及基礎服從訓練包括坐、臥、等待、有繩隨行、喚回等。如果顧客有特殊要求,比如叼籃子、取快遞、裝死、開門關門等,花費的時間和費用就更高。

整體來看,魏屬吾所在學校今年單量比去年上漲了30%左右。原因在於,這類只能通過線下門店才能完成的服務對養寵人士而言「是剛需」。他說,疫情期間,很多人在隔離或回老家時,會選擇將寵物進行寄養,寄養期間順便對其進行訓導。「人們也越來越願意為自家寵物買單。」

▲成都一所寵物訓導學校

事實上,隨著需求增加,寵物服務也越來越精細化。

就成都來說,記者在美團平臺上看到,在寄養方式上,出現了「寵物酒店」,如同人類酒店一般,還可以選各種房型,這樣的寄養服務價格約150元1次。在寵物清潔方面,除了常規的洗澡剪指甲等服務,還出現了寵物遊泳服務,如同人類去遊泳館遊泳一樣,還提供辦卡服務。甚至出現了寵物殯葬服務——主人可以向商家定製印有寵物照片的骨灰盒和墓碑,商家會提供火化服務,並舉辦葬禮。

由此可見,圍繞寵物衣食住行的消費行為正在逐漸「擬人化」,而在巨大的需求驅動下,寵物業務已經成為本地生活的新戰場。

餓了麼發布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顯示,90後用戶已經成為最大的寵物外賣消費群體,寵物相關外賣的訂單正在飛速增長,過去一年,餓了麼寵物外賣訂單增長135%,用戶平均一單消費125元,遠高於餐飲外賣的客單價格。

在京東到家,寵物業務已經成為其全渠道戰略重要的一環,自上線以來,其寵物業務已經覆蓋寵物食品、寵物玩具、寵物健康、寵物洗護等多個品類的商品。

2019年下半年,美團打出「寵物用品最快30分鐘送到家」的標語,上線寵物外賣業務,並推出了寵物在線醫療等線上服務。

▲訓犬師資格證書

國產寵物品牌迎來「春天」

線下活體經營受阻

寵物服務在不斷往精細化方向發展,寵物食品如何?

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寵物食品是養寵消費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佔整體消費支出的61.40%。從國內A股市場上的寵物食品概念股中寵股份來看,2019年年報顯示,中寵股份國內市場的銷售收入為17.16億元,同比增長21.5%。根據其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財報來看,不僅「營利雙增」,淨利潤更是同比翻了一番。

「在很多寵物主的固有觀念裡,進口糧總好過於國產糧,但疫情給了國產糧一個『翻身』的機會。」麥仕寵物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總經理劉海東表示,其工作的企業系2008年成立的國產品牌,主要業務涉及寵物食品、清潔等領域,在成都亦設有分公司。

他表示,疫情不單單是讓進口糧進不來,對於國產糧也產生一定衝擊,比如工廠無法正常開工,無法發貨等。儘管曾受2個月疫情影響,但就其企業在四川領域經營的情況來看,「仍超額完成了全年的經營指標」,「這證明行業需求率在不斷增加。」他說。

據劉海東觀察,近年來,寵物經濟均呈現一個持續增長態勢。「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溫飽,開始追求更多的精神滿足感,獨身的都市白領、獨居老人等更多的人加入養寵的行列中,寵物在人們心中從最初的看家護院到寵物再到現在的家人,情感上的傾注多了自然花錢也就多了。」他說,這樣的現象也讓整個行業開始出現寵物食品多樣化、寵物用品擬人化、寵物飼養專業化的苗頭。他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內,行業仍會保持25%—35%的增長。

▲人們越來越願意為自家寵物買單

另一方面,他認為,疫情也讓行業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部分領域開始洗牌重組。

從線下門店來看,部分寵物門店主動或被動選擇停止營業,租金、人員成本、庫存等問題對寵物行業的資金鍊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今年很多經銷商轉為淘寶小賣家,由原來的實體店供貨轉為網店供貨,「更多的寵物主也對網購養成了習慣,目前仍呈上升趨勢,但對線下仍有部分依賴。」

從寵物醫療領域來看,劉海東說,2018年前,寵物醫院的收益較多,在此後資本傾注的2年時間裡,寵物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增多。而一旦競爭加大,一些小型的寵物醫院就會進入淘汰階段,今年疫情讓淘汰階段提前。「寵物醫院的生意不好做,首先影響到了經銷商,而寵物醫院、寵物店的淘汰,必然導致部分經銷商的淘汰。」

並非全行業都因疫情而受益。成都「龜與熊貓」建設路店店長告訴記者,對於動輒幾千元交易的活體經營來說,顧客更願意親自到店進行體驗,疫情期間,門店客流減少,也給經營造成一定影響。

疫情也加速了店鋪轉型。該店於5年前成立,前期以售賣水族為主,因魚類飼養難度大轉而做倉鼠、兔子等。疫情影響下,鼠類受到嚴格管控,基於前期市場調研,去年開始,店鋪逐漸轉型至現在的以貓狗活體經營為主,除了活體,還售賣寵物食品、用品等。

▲成都一所寵物訓導學校

行業基本形成規範

但仍存在監管「空白」

「目前國內養寵保有量約10%,與國外發達國家60%—70%左右的養寵保有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四川省寵物協會秘書長張勇兵認為,中國人口基數大,加上消費水平提升,未來10年,寵物行業或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經歷前幾年的『野蠻式』發展,目前國內寵物行業雖尚處於發展初期,但已基本形成規範。」張勇兵舉例,在國內,寵物行業線上線下已形成並行發展的關係,區分明顯,各自獨立。比如,線下主要從事服務類,如美容、醫療等,線上主要是食品、用品。同一款產品,為了保證渠道的良性競爭,一般不會在線上線下同時出現。

看到了寵物經濟蘊藏的增長空間,資本也紛紛入局:高瓴資本、紀源資本、天圖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先後進場,其中,高瓴資本先後投資了芭比堂、寵物家、愛諾、龜與熊貓等寵物品牌。到2019年,國內寵物行業融資事件有40餘起,累計吸金規模超過42億元。

▲寵物服從訓練

「但也存在一些『空白』。」張勇兵補充,在寵物墓地和火化方面,因種種原因,目前尚缺乏相關法律法規支持。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2200家寵物殯葬相關企業,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我國今年共新增超過1200家寵物殯葬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同比增長447%,超過歷史相關企業增量之和。另一方面,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 》顯示,在巨大的寵物消費市場中,寵物殯葬的消費滲透率僅僅只有0.5%。

寵物殯葬也並非一個新型行業。2018年年底入行的秦先生表示,據他了解,寵物殯葬自2014年左右興起,入行之初算上自己,成都共有4家從事寵物殯葬服務的企業。發展到現在,成都一共也只有約12家寵物殯葬企業。

截至目前,秦先生一共接待了約3000隻寵物的殯葬服務,按照寵物重量收費,一般一隻40斤重的狗狗,收費在8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儘管現在養寵人的理念和意識已慢慢建立,但限制寵物殯葬行業發展的,是在寵物火化和寵物墓地領域,尚缺乏相關支持。他提及,火化是寵物殯葬的重要流程之一,「但目前業界寵物火化基本靠私人營運,寵物也沒法入墓地。」

「未來越來越多的養寵用戶也將會去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愛寵更體面地與世界道別,但能否形成行業規範,最終還需各方努力。」秦先生說。

原標題:「它經濟」背後的2000億市場:寵物服務消費「擬人化」,國產寵物品牌迎來春天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它經濟」背後的2000億市場:寵物服務消費逐漸擬人化 國產寵糧...
    ● 在寵物清潔方面,除了常規的洗澡剪指甲等服務,還出現了寵物遊泳服務,如同人類去遊泳館遊泳一樣,還提供辦卡服務。  ● 甚至出現了寵物殯葬服務——主人可以向商家定製印有寵物照片的骨灰盒和墓碑,商家會提供火化服務,並舉辦葬禮。  「它經濟」成為今年又一熱詞。
  • 寵物服務消費逐漸擬人化 「它經濟」背後的2000億市場
    ● 在寵物清潔方面,除了常規的洗澡剪指甲等服務,還出現了寵物遊泳服務,如同人類去遊泳館遊泳一樣,還提供辦卡服務。  ● 甚至出現了寵物殯葬服務——主人可以向商家定製印有寵物照片的骨灰盒和墓碑,商家會提供火化服務,並舉辦葬禮。  「它經濟」成為今年又一熱詞。
  • ...背後的2000億市場:寵物服務消費「擬人化」,國產寵物品牌迎來春天
    「它經濟」成為今年又一熱詞。  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到9915萬隻,整體消費規模達到2024億元。  廣闊的寵物消費市場及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催生了大量寵物相關企業。
  • 寵物經濟大爆發:市場規模超2000億
    主糧佔大部分,滲透率已達80%,雀巢和瑪氏佔有率較高,寵物食品還是雀巢2019年增長最快的部門(7.3%)。近5年國產品牌突飛猛進,尤其在電商渠道。零食市場分散得多,A股兩家寵物領域上市公司均以零食為主,同時涉足非常多其他品類。整體寵物食品市場,國產品牌銷售佔比上升,目前已出現銷售額10億級左右的多個本土品牌,如比瑞吉、乖寶、華興等;以及數億級的中高端品牌,如伯納天純等。
  • 寵物市場細分化加快 「它經濟」崛起消費規模激增
    ● 在寵物清潔方面,除了常規的洗澡剪指甲等服務,還出現了寵物遊泳服務,如同人類去遊泳館遊泳一樣,還提供辦卡服務。● 甚至出現了寵物殯葬服務——主人可以向商家定製印有寵物照片的骨灰盒和墓碑,商家會提供火化服務,並舉辦葬禮。「它經濟」成為今年又一熱詞。
  • 寵物消費市場突破2000億 但有超半數寵物受到亞健康困擾 皇家寵物...
    (圖片來源:壹圖網)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現如今,寵物主愛以「鏟屎官」「貓奴」「汪奴」自稱,這種自娛自樂式的稱號走紅背後是寵物經濟的悄然興起。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突破2000億關卡,整體消費規模達到2024億元,比2018年增長18.5%。其中,寵物食品消費領跑,消費佔比達61.4%,仍然是最大的養寵支出,較去年增長9.2%;服務類消費相對低頻,寵物診療在服務類消費中滲透率較高,其次是洗澡美容。
  • 寵物經濟:鏟屎官挖出2000億的大生意
    從五花八門的寵物產品方面來看,擬人化寵物消費正在成為一種潮流,基本的寵物用品以及滿足不了飼養人對寵物的愛,有一部分飼養人正在把他們的寵物當孩子養,出門有鞋子穿,出行有寵物車代步,夏天有寵物冰淇淋吃,回家還有寵物專用床睡,過生日還可以定製蛋糕……
  • 中秋市場「它經濟」:生活儀式感催生中國寵物經濟新浪潮
    俞靖 攝中新網南寧9月15日電 題:中秋市場「它經濟」:生活儀式感催生中國寵物經濟新浪潮作者 楊陳 蔣豐慧隨著中秋、國慶「黃金周」臨近,月餅、旅遊消費市場日漸火爆。近日,中新網記者走訪發現,除常規產品外,寵物月餅、攜寵旅行等已成為商家掘金假期「它經濟」的「法寶」,生活儀式感正催生中國寵物經濟新浪潮。
  • 2000億規模的寵物經濟,為何沒有巨頭誕生
    《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整體消費規模達2024億元。但遺憾的是,目前中國寵物行業中無一巨頭誕生。巨頭誕生條件之一:足夠大的市場容量一個行業能否誕生巨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業的市場容量。就寵物經濟來說,它完全具備誕生巨頭的這個先決條件。
  • 寵物消費的擬人化傾向,敲開寵物零食億萬市場大門
    那麼,寵物零食真的如案例一般能賺錢嗎 ?隨著寵物數量的增加,與寵物相關的生產、服務、醫療等行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寵物商店、寵物醫院、寵物美容院等遍地開花。而在其中,使用量最頻繁、消耗量最大的當屬寵物食品。
  • 1億鏟屎官的剁手狂歡:雙十一「它經濟」異軍突起,寵物市場規模近3000億
    貓糧、罐頭、貓條、貓布丁、貓砂、貓窩、貓玩具,各式各樣的貓產品幾乎塞滿了曾麗的購物車,總價算下來至少 2000 元。"雙十一"將近,曾麗不過是為寵物"一擲千金"的無數鏟屎官的縮影。關於寵物,一個巨大的市場已然興起。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寵物市場規模在 2019 年已達到 2212 億元,預計 2020 年將達 2953 億元。
  • 貓爪杯背後,網際網路寵物經濟正在進入大眾消費
    一個玻璃杯賣出千元,貓狗成流量利器寵物已漸漸成為這個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而90後、95後年輕人群在寵物消費中佔據越來越重的分量,其中狗主人年均消費5580元,貓主人年均消費4311元。千億級市場背後顯示出寵物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在廣告行業,有美女、動物、嬰兒三原則,意思是以此為表現手段的廣告符合人類關注自身生命的天性,最容易贏得消費者的注意和喜歡。
  • 國內寵物消費超2000億,為何年輕「鏟屎官」都願意給寵物花錢
    寵物用品市場大概以20%的增速在中國發展,進入2020年,國內的寵物用品銷售已經是一個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越來越多的人視寵物為家人和陪伴者,於是他們開始將人類的需求逐一對應到寵物身上,這些實際和不實際的需求一起催生了一門 2000 億的生意。
  • 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1708億
    根據近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中國城鎮養狗、養貓人數達5648萬,全國城鎮犬貓數量達到9149萬隻。幼犬抱來的時候,德牧身價3500元,哈士奇身價2000元。「大型犬吃得多,五斤裝狗糧兩三天就吃光了,還得給它們做營養餐,像雞胸肉、蛋黃、牛肉這種,一個月保守估計開銷也要在1500元~2000元之間。」不過小昆還想再養一隻小型犬,正在託朋友四處物色約克夏犬。根據《白皮書》,2018年中國寵物市場,狗主人年均消費5580元,貓主人年均消費4311元。
  • 「貓經濟」追趕「狗經濟」,今年我國犬貓消費市場規模將達1708億
    「貓經濟」追趕「狗經濟」,今年我國犬貓消費市場規模將達1708億  杭州一家寵物店牆上的收費價目表。根據近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中國城鎮養狗、養貓人數達5648萬,全國城鎮犬貓數量達到9149萬隻。
  • 寵物經濟今年市場規模將破2000億元
    市場規模將破2000億  目前,國內寵物行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時期。長城展覽副總經理彭璐表示,現在中國寵物市場規模世界排名第三,成為世界寵物市場的重要一部分。寵物網站波奇網副總裁陳坤論表示,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800億元,2018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  從業者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寵物行業不僅僅局限於售賣寵物食品及寵物美容。
  • 天貓國際寵物消費增長超400%,2019中國寵物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此外,天貓國際寵物食品銷售同比增長超460%,其中貓主糧增長近500%。 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預計達2953.0億元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捨得為寵物花錢。圍繞著寵物的吃、喝、玩、穿、等各方面的消費需求日益豐富,寵物經濟由此孕育而生。
  • 寵物經濟火熱興起百億線上消費 萌寵從生活需求延展到情感關注 |...
    阿里媽媽聯合亞寵展、天貓寵物行業發布alimama insight寵物經濟系列報告——針對商家推出《流動時代中的愛寵陪伴》藍皮書,以及面向養寵人群的《萌寵「富」養下的情感消費新聲》。阿里媽媽洞察發現,過去一年寵物行業線上銷售額超過300億,天貓、淘寶佔比超過七成,疫情過後快速恢復並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報告數據顯示,天貓平臺寵物品牌數量同比增速超過60%,更多寵物行業新品牌湧現。
  • 品牌商家爭相開設寵物友好店,「它經濟」背後的生意經
    在國內餐廳絕大多數還在拒絕寵物入內的情況下,它已經是走在了市場前端。01 「它經濟」大熱,延伸新式社交場景近幾年來,「它經濟」根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消費(犬貓)消費市場突破2000億。
  • 網全資訊 | 瘋狂的寵物經濟,汪星人與喵星人的消費升級
    、晚婚少子趨勢、較好的受教育程度,使得寵物經濟擴張的長期增長邏輯不會改變,寵物是長期正確的投資主題。在發達的歐美和日本市場,寵物食品又呈現出怎樣的市場格局?中國本土的寵物食品企業市場面臨什麼樣的破局點和機會?1、寵物市場受關注的原因中國寵物市場2019年達到2024億,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養寵物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實力、社會發達的一種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