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的一番慷慨陳詞後,讓螞蟻上市之路宣告終止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不僅馬雲自身積累的口碑急轉直下,還讓一些細分行業亮起了「紅燈」,比如此前頗為火爆的網際網路存款。
前幾日,央行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有過一次公開講話,核心內容就是線上存款的爭議,此外還提到網際網路平臺從事金融活動,必須持牌經營,不能「無照駕駛」,其實言外之意已經很明顯了。有分析指出,這是預備將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納入金融監管範圍,可能加速目前牌照和資質不全的企業退出行業。
說來也巧,在講話過去後沒幾天,曾經萬億估值的螞蟻集團選擇主動出擊,在支付寶的細分界面中,「銀行存款」頻道改為升級,且此前多家銀行的存款產品也不再銷售,沒有購買過的用戶目前已經失去了購買的資格。據業內人士透露,螞蟻主動出擊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背後可能意味著監管部門會有大方向上的整改。如果加上螞蟻上市失敗後的連續幾次表態,一些網友感慨,馬雲開始服軟了。
確實,監管還沒明確指出問題所在,支付寶就主動採取行動,馬雲的確有向監管服軟的態度。可回頭再看,其實不只是馬雲一個人服軟了,螞蟻主動出擊調整後,騰訊和京東也開始效仿。
據媒體報導,在支付寶之後,騰訊和攜程在全面下架了有關網際網路的存款產品。而京東方面早之前也表示,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不再新增,新用戶也沒有了購買資格,目前相關產品只對已購買的用戶展示。客觀一些講,當螞蟻,京東,騰訊等企業主動「妥協」,便有可能說明這個行業將有一次徹底的改革,畢竟這幾家企業在業內都是「王者」般的存在。
京東金融,是業內最早開始代銷存款產品的企業,且銀行的合作數量和產品規格均排名靠前,與京東保持合作關係的銀行就高達71家。支付寶方面代銷存款的銀行數量也超過12家。此外,小米和滴滴也有對應的網際網路存款商品。雖說這些平臺都是網際網路的大企業,但是在這個商業本質上,還是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
站在用戶的角度,跟銀行合作是一個變現的主要來源,而站在銀行的角度,如果提升存款額度也面臨瓶頸,恰好兩者的合作是各取所需,更何況線上存款的模式簡化了線下的繁瑣模式。看上去網際網路平臺還有助於存款額的提升,可實際上,在此過程中網際網路平臺又充當了「中間商」,而銀行會向平臺支付不同的「倒流費」,這是未來的潛在麻煩。
我們都知道,資本是逐利的,在導流費等費用的驅動下,很容易讓平臺成為「賣人頭」的中間商。當平臺的影響力做大做強之後,銀行和用戶「兩頭吃」的現象難保不會出現。要知道,網際網路存款業務是沒有地域區分的,各家銀行的利率也有不同,倘若真的出現「價高者得」,想制止的難度就要大許多。或許是看到了行業的瓶頸,在網際網路平臺退出後,大批銀行也開始撤退出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由此可見,銀行都想退出網際網路存款,一個行業將迎來巨變。
不得不說,金融發展作為國家的根基,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穩定,可以理解網際網路企業的存在對於行業產生的部分創新,但在創新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至少要壓縮和打擊部分企業的套利空間。就如馬化騰說的那樣,網際網路企業做金融,不是比誰的速度快,而且比拼誰的命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