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花,女,1977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徐州司法局宣傳教育處副處長。孫冬花同志奮戰在政法戰線十餘年,始終以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為己任,把法治精神滲透進每一件具體工作中,教育感召100餘名未成年犯迷途知返;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疫情中為166名疫區群眾提供心理援助,幫助他們重建生活信心。她用法治信仰和司法為民精神譜寫了一名普通司法行政幹警的忠誠篇章。孫冬花先後榮獲徐州市優秀共產黨員、徐州市優秀法官稱號,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優秀公務員等榮譽,並榮立個人三等功。
用自己溫暖他人的「燃燈者」
-徐州市司法局宣傳教育處副處長孫冬花
孫冬花,中共黨員,法學碩士研究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現任徐州市司法局宣傳教育處副處長,公職律師,徐州仲裁委仲裁員。她先後就職於徐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徐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曾榮獲徐州市優秀共產黨員、徐州市優秀法官稱號,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優秀公務員。工作中,她是奮戰在政法一線的「拼命三郎」,法官、立法者、黨建工作者、司法行政工作者,無論職業如何改變,不變的是她兢兢業業的執著;在家裡,她代替突然過世的父親成了全家的「頂梁柱」,殘疾的弟弟,年邁的奶奶和多病的母親等著她去照顧;疫情期間,她是熱心公益的志願者,參加武漢心理援助活動,為受疫情困擾群眾提供心理援助。她就如一根火柴,雖然不似太陽一樣光芒萬丈,但總在關鍵時刻閃耀光芒,為他人照亮黑夜中的一角。
精益求精,任勞任怨,甘做政法戰線的「燃燈者」
她是「三過辦公室而不入」的「工作狂」。
孫冬花研究生畢業後,2009年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徐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成為一名人民法官。她對待工作勇於探索、精益求精,撰寫的裁判文書法理相融,在全市法院優秀裁判文書評選活動中獲得二等獎,被市中院評為「全市優秀法官」。
她潛心鑽研、破解難題,執筆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下民事送達機制之建設進路》獲江蘇省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一等獎,撰寫的《法院文化初探》等30餘篇論文在國家、省、市學術研究會多次獲獎,500餘篇司法宣傳文章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
她一心撲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200餘件涉未成年人案件經過她的審理,未成年人權益得到最好保護。在她的教育感召下,100餘名未成年犯迷途知返,組成志願者小分隊回饋社會。因成績突出,她被共青團徐州市委員會授予徐州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她參與的立法項目《徐州市電梯安全管理條例》,她辦理的《徐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實施細則》等10餘件政府規範性文件的法律審核意見,不僅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肯定,還被兄弟單位和上級領導所讚譽。
機構調整後,她放棄到其他單位工作的機會,紮根政法工作,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司法行政宣傳教育中,精心準備、細緻安排黨組中心組學習,起草意識形態、績效考核工作獎懲辦法等多項文件,確保司法行政意識形態陣地安全。當前,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中,她積極參與籌備組織教育整頓政治輪訓、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加班加點撰寫、修改教育整頓信息簡報120餘篇,多次參與教育整頓材料的初稿擬定。現在,她連走路都「生風」,她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教育整頓時間寶貴,要多總結經驗才能出成果」。因為忘我沉浸在隊伍教育整頓中,她離開辦公室去匯報工作,回來經常錯入別人辦公室,她笑稱自己成了「三過辦公室而不入」的人。
不懼風雨,樂觀堅強,甘做守護家庭的「燃燈者」
熟悉她的人都說,她內心肯定住著一個超人。
她身體單薄,瘦小,看上去弱不禁風,就是這樣的身板,硬生生扛起了家庭的重擔。2017年,她家庭遭遇變故,一向身體強壯的父親突然過世,讓她猝不及防,更讓搖搖欲墜的大家庭風雨飄搖。她的弟弟殘疾,母親體弱多病,奶奶已經84歲,作為獨子的父親退休後照顧全家老小生活,她才能騰出精力學習和工作。
當時,恰逢工作調整,因工作需要,她從立法處調到綜合處工作,一個人擔負起機關黨建、百千萬大走訪、營商環境、意識形態、解放思想大討論和部分綜合文稿等項工作。奔喪回來後,她以最快的速度調整好自己悲痛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按時完成機關黨總支委員增選和工會換屆、婦聯成立工作,組織參加徵文比賽、微黨課視頻徵集、知識競賽、一日捐和網上學習測評,並取得平均96分的好成績。她撰寫的百千萬走訪故事被市走訪辦所採用,負責的黨建工作在市級機關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考核中位於全市前列,兩個支部分別被評為五星級黨支部和四星級黨支部。
她把命運為她設置的絆腳石當成了前進的鋪路石,困難是打不倒她的,反而讓她更加堅強,與苦難和分離相伴隨的就是成長。她有時間就會回老家看望奶奶、媽媽和弟弟,每天會給媽媽打電話噓寒問暖,每個月把省下的工資打給家裡,更會按時給家人購置衣物和藥品。寒來暑往,三年過去了,她帶著家人從痛苦的泥潭中走了出來,她用她的樂觀和堅韌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說,家庭就是社會的環境,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家庭和諧了,社會才會和諧,家庭安定了,社會才能安定。
助力抗疫,播撒善行,甘做奉獻社會的「燃燈者」
疫情終有時,但為人民服務永遠沒有終點。
歲末年初,一場來勢洶湧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武漢,席捲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一場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沒有硝煙的疫情攻堅戰全面打響。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孫冬花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她擔心人們因突發疫情引起的暫時心理應激反應不能得到及時化解。看到武漢幸福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臺灣IAANLP神經語言程序發展協會聯合發起的「英招計劃」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心理援助活動招募志願者時,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經過層層篩選,2020年2月5日,她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疫情心理援助志願者。每天通過志願平臺12個小時接聽來訪電話,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視頻一對一心理援助,中間經常顧不上吃飯。晚上8點後要做好援助記錄,聯繫督導梳理一天的諮詢情況,繼續探討創傷後應激障礙心理諮詢技術,以更好為求助者提供幫助。雖然很累很疲憊,但看到求助者情緒好轉,她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疫情緩解到單位上班後,業餘時間她仍然為受疫情影響的人們提供志願者心理援助,疫情中的心理創傷在疫情後會持續很久。
面對求助者,孫冬花始終堅持接納的態度,像「繡花」一樣,和求助者共同探討疫情所帶來的細緻內心體驗和生活歷程,全面判斷人格特點、社會功能關係等,平等、真誠、尊重、鼓勵、支持求助者,幫助求助者表達內在感受,獲得自我內在資源並帶來釐清、啟發和創造力,走出疫情所帶來的的心理困境。因疫情失去親人的女孩在她的幫助下重建生活的信心,感染病毒住不上院的患者在她的陪伴下積極自助治療,擔心感染的老人經過她的疏導不再失眠……截止2020年10月6日,她共陪伴166位求助者走出疫情帶來的心理陰霾,能讓救助者撥雲見日、重見陽光,實現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心願,她感到無比幸福。
疫情期間,為更好地「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使其順利回歸家庭,重返社會,孫冬花作為心理專家於4月10日應邀到徐州市鼓樓區人民檢察院參加附條件不起訴監督考察評定會,為一名涉嫌詐騙犯罪的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輔導和測評,心理測評報告宣讀後,檢察院對涉案未成年人做出不起訴決定。當看到那名未成年人挺直了脊梁的時候,她由衷地感到欣慰。
其實,每一個人的義舉善行,每一次的無私奉獻,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無聲宣示,都會在他人心中播撒下善的種子、激蕩起生命的漣漪。她說:「如果發出一點光,放出一點熱,能夠換來他人對法治的信仰,換來家庭的溫暖和諧,換來他人生命之花的綻放,這樣的人生,我無怨無悔。」
她就是這樣一個甘願用自己的光溫暖他人的「燃燈者」,法院、法制辦公室、司法局,無論哪一個崗位,始終不改的是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法官、立法者、黨建工作者、司法行政工作者、心理服務志願者、公職律師、仲裁員,無論哪一種身份,始終不變的是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本色。她沒有辜負每一次點燃自己照亮別人機會,她相信纖微塵土亦能壘起千萬廣廈,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微笑、熱氣騰騰地生活著。
供稿 | 宣傳教育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教育整頓進行時 | 「每周一星」用自己溫暖他人的「燃燈者」-徐州市司法局宣傳教育處副處長孫冬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