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對蠼螋這兩個字不認識,首先我給大家說一下這兩個字的讀音吧,蠼螋讀作qú sōu,知道它們怎麼讀了,這個時候大家又有疑問了,這個是什麼東西呢,其實它就是我們經常在自己家衛生間裡見到的夾板子或者剪刀蟲。大家可能對這些蟲類非常害怕,害怕他們有毒性,今天我們就專門來介紹這個蠼螋。
蠼螋是昆蟲類的有翅亞綱革翅目,俗稱耳夾子蟲,很多人聽到這種蟲就心生恐懼。傳說即將產卵的雌蠼螋,會通過它的螯,把自己依附在人體上,在晚上你睡覺的時候,蠼螋就會爬進你的耳朵,然後鑽進大腦。緊接著蠼螋會小心的切斷人的顱神經,讓可憐的宿主無法察覺,便開始在大腦中產卵。
蠼螋一次能夠產下上千枚卵,4天後,這些幼蟲就會孵化出來,以柔軟的腦組織為食,這個時候宿主就完全沒有辦法了,最終只能在無限的恐懼中恐怖的死去,然後蠼螋就會從身體中爬出,可以發現一大片黑蟲子從腦袋中爬出。不過這只是恐怖的傳說,並不具備科學依據,實際上蠼螋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恐怖。
其實蠼螋是益蟲還是害蟲很難說,因為它在家庭裡出現確實很嚇人,畢竟很少有人喜歡這種爬蟲,但它又是家中蟑螂的天敵,所以如果家中出現蠼螋,那麼蟑螂一般都會消失,相比而言,人們應該更加討厭蟑螂。而且蠼螋雖然長得可怕,但屬於「膽小型」,即便是受到騷擾也不會主動攻擊對方,反而會裝死逃命,雖然有時候會上舉雙鋏示威,但是它也沒毒,所以並不會造成什麼危害。
小呂來到南方醫科大學廣濟醫院例行產檢。在產檢時,婦科醫生詢問她身體最近有無不適時,小呂想了想告訴醫生:「耳朵裡不舒服,好像有東西在爬,還會一陣一陣地痛。這種蟲子名叫蠼螋,俗稱耳夾子蟲,性喜潮溼陰暗,習慣夜行。進入人耳內不僅會在耳內產卵繁殖,還會傷及鼓膜及耳內軟組織。小呂在用水進行耳內衝洗時感到疼痛,
其原因就是耳膜發炎所致。夏季天氣炎熱,是昆蟲繁殖的高峰季節。有人習慣開窗睡覺或席地而臥,導致小蟲很容易在人睡眠時進入耳內;還有些人在出遊時躺在草地上入睡,也很容易遭到蟲子入耳。醫生提醒,蟲子入耳後切記千萬不能亂掏,稍有不慎就會損傷鼓膜和耳道導致感染,因此應儘快到醫院進行處理。
淺盤式捕蟲器
放一個淺罐(如貓食罐頭)在蠼螋經常出沒的地方。往淺罐裡倒入約1釐米的植物油。植物油能吸引蠼螋,令蠼螋無法掙脫,從而溺斃。視乎實際需要,更換淺罐或添加植物油。
將舊報紙捲成管狀,日落時分放到植株附近(你也可以用一段舊澆水軟管)。翌日清晨將報紙或軟管浸沒在水中,或將其棄置到足夠遠的地方去。
在鞋盒底部戳幾個小孔作為蠼螋進入的入口,盒子裡鋪上少量燕麥或谷糠,然後蓋上蓋子。將鞋盒放在門廊或房屋的其他出入口或室內。
蟾蜍和鳥
這些動物以蠼螋為食,能有助減少蠼螋的數量。那也就意味著你需要在花園裡營造一個適合蠼螋天敵生存的環境,例如培養食物資源(種一些它們喜歡吃的植物)以及建造樹上的鳥屋。
要吸引蟾蜍,你可以家附近種植植物。不要在緊鄰住宅的地方種植,以防蟾蜍數量過度增長,成為另一個煩惱。你也可以在地上放置幾塊磚頭,在磚頭上放一塊木板,再在木板上放置植物。上述的兩種方法都可以為蟾蜍提供一個陰涼的生存環境。要吸引小鳥,你可以在庭院放置鳥類餵食器和鳥屋。種植漿果類灌木,為本地鳥類提供食物。飲水盤也能吸引小鳥。
在房屋外牆腳噴灑合適的殺蟲劑
圍繞房屋外牆噴灑約60釐米寬的殺蟲劑帶。花壇護根也要徹底噴灑殺蟲劑,別忘了室內地板的角落處。建議在日落時分噴灑殺蟲劑,確保殺蟲劑對夜晚活動頻繁的蠼螋依然有效。先使用噴霧式的殺蟲劑。如果殺蟲效果不明顯,改用殺蟲乳膏。用大量清水稀釋殺蟲乳膏,深入滲透到土壤,殺滅隱藏的蠼螋。
噴灑室內專用的除塵噴霧或空氣清新劑防止蠼螋入屋。踢腳線、櫥櫃和其他隱秘的角落也要做好殺蟲措施。
用蒼蠅膠或滅蟑螂噴霧這兩種殺蟲產品對蠼螋也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