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音鄉情共話家鄉發展|王志綱:釋放貴州的唯一性優勢

2021-01-20 天眼新聞

剛剛落幕的第八屆天下貴州人新春聯誼活動暨貴商總會年會,可謂群英薈萃,而嘉賓論壇是活動的一大亮點,全國政協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原院長周其仁、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著名戰略諮詢專家王志剛,在論壇上發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講。他們從不同視角,圍繞「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貴州經濟與貴商責任」這個中心展開話題,體現了對家鄉貴州的濃烈情懷和殷切期望。論壇由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顧久主持。以下為王志綱發言摘要。

我從事戰略諮詢。作為一個智庫,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幫政府和企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簡稱「正確的做事和做正確的事」,就是找方向、找路徑。

這幾年,每次我在家鄉貴州穿過隧道,走過橋梁,就嘆息不已:以前5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只用1個小時就可以搞定。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發展,無非就是三架馬車。第一個是出口拉動,第二個是投資拉動,第三個是消費拉動。在法國、西班牙,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時尚的歐洲青年,他們用的東西、戴的首飾,居然都是中國生產的。短短的三四十年時間,中國成長為一個進出口貿易很厲害的國家,這就是需求拉動的結果。

國家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是由東部拉動西部。那麼西部是什麼戰略呢?就是投資拉動。投資拉動在貴州表現得十分明顯,在十幾年當中,貴州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公路,9個市州有8個市州通高速鐵路,每個市州都通機場,貴州的戰略區位優勢日益凸顯。

不求低質量的發展,而要高質量的發展,這是中央的戰略考慮。從出口拉動到內循環帶動外循環;從投資改革到消費改革,特別是打通堵點。根據這些年做戰略諮詢的經驗,我認為,從縱向上來講,我們將從吃住行為王、產品為王,到內容為王、生活為王,這就是下一步整個中國包括貴州在內的巨大轉換。

貴州有個打工出身的企業家,在遵義做了幾十個項目,這些項目的核心,就是做精準旅遊。這是一個抓手和引擎。貴州從一個閉塞的地方浮現出來,成了一個通達四海的地方。貴州是避暑的天堂,武漢、長沙、廣州這些大火爐,避暑首選貴州。現在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打通後,貴州的唯一性還沒有釋放出來。貴州距離周邊省市的大城市非常近,但很多人就不了解貴州,只知神秘,不知基本,茅臺酒、老乾媽、苗姑娘等,都是從貴州走出去的。

貴州要成為全中國的一個制高點,就要解決廣度、深度、關聯度的問題。抓住中央「十四五」規劃的契機,高質量地發展文旅康養產業,通過消費拉動,最後真正的變成東方瑞士,這樣的話,貴州將做出一個全球最大的市場。

文、圖/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 趙相康

文字編輯/曹雯

視覺/實習生 龔拉

編審/李纓

相關焦點

  • 先試先行 共話發展!貴州這個利益聯結機制將打造兵支書發展2.0版
    貴州同奔食品(集團)總經理張磊說。  早在今年9月26日,貴州同奔食品(集團)就舉行了「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銀行+政府」的四方利益聯結機制座談會。時隔兩個月,增加了「兵支書」及「科研院校」兩方代表的利益聯結機制被不斷充實、完善。  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兵支書素質過硬,熟悉農村、了解農戶優勢,能夠帶動合作社、廣大農戶開展一定規模種養殖。
  • AI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訊飛來電用「家鄉話」接電話
    「老鐵,過來幫幫忙唄」,隨著享譽大江南北的一首《野狼disco》火遍全國,多元文化融合的家鄉話也吸引了廣大人群的關注,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親朋好友之間撥通電話問候的時候,聽到一聲原汁原味的聲音,瞬間就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五城聯動首映活動 全明星陣容為家鄉喝彩
    》路演   2020年9月27日,將於國慶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以五城聯動特別模式舉辦了首映活動,聯動北京、貴州黔南、浙江千島湖、陝西延安、遼寧瀋陽五個會場,實時連線與當地觀眾共敘鄉情。總策劃張一白則從「月是故鄉明,家國共團圓」角度出發,以情動人,在他看來,電影中的五個故事單元都在演繹火熱的生活,最終都能歸結到對家鄉的熱愛和深切眷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從高標準、強共鳴、真情感三個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現鄉村發展變化,共譜家鄉勝景。
  • 近鄉情更怯,賀知章李白宋之問的故事
    【解答謎] 笑問客從何處來(打四字文學名詞一)謎底:章回小說解謎時要聯繫全詩內容來看,因為詩人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家鄉的兒童們根本不認識這「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老人是誰,於是才笑著問「客」從何處而來。
  • 壯麗70年·共和國地產印跡訪談系列|丙方王志綱與他的「第三種生存」
    慶幸的是,王志綱成為了前者。  十五六歲的他,已經非常關心政治,「在貴州大山深處閉塞的小縣城中,成天豎著耳朵關注北京的新聞,因為政治和我們的命運太關聯了。」終於有一天,一個在北京體育學院讀書的老兄回來了,他從北京帶回消息,「鄧小平復出。」  1977年,中共十一大宣布文革結束,中斷了10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光明照進了黑暗。
  • 廣東茂名外僑局長訪港澳茂名同鄉會 促鄉情謀發展
    廣東茂名外僑局長訪港澳茂名同鄉會 促鄉情謀發展 >  中新網茂名5月17日電(梁盛 廖榮祿)近日,廣東茂名市外事僑務局局長鄧崇可率團前往香港、澳門,分別拜會了香港及澳門茂名同鄉總會,促鄉情謀發展。
  • 帶你認識神秘的貴州飲食文化
    僅洪武到永樂年間,就大約超過100萬漢族人湧入貴州,移民不僅帶來了先進技術,還連同他們的飲食習慣一起帶到了大西南邊陲之地。移民來自四海八荒,當他們來到他們想像的「荒涼」之地時,是帶著某種傲嬌的,尤其是那些身披鎧甲軍屯的士兵及其家眷,在心底裡是看不起當地少數民族的。因此他們在生活習慣、文化傳襲上我行我素,保持著自己家鄉的特色。
  • ——崑山貴州商會成立...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李漢宇致致辭「商會的成立,標誌著貴商在崑山有了合法的民間組織,有了一個聚鄉親、話鄉情、謀發展的交流合作平臺,可喜可賀。」李漢宇表示,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有志的貴州人先後奔赴崑山創業發展,在這片富有包容性和商業機遇的土地上艱苦創業,辛勤工作,收穫著事業、收穫著希望。為崑山的建設作出了努力,為家鄉貴州增添了光彩。
  • 傳承家鄉話 馬來西亞廣西婦女聯誼總會舉辦講座
    中國僑網1月1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廣西婦女聯誼總會舉辦線上講座,講座會全程以廣西話交流。當晚的線上講座反應非常熱烈,線上觀眾超過500人,facebook瀏覽量短短半個小時高達3萬以上。
  • 〖咱們村〗葉慶生:家鄉的番石榴樹
    葉慶生 我的家鄉,早年是十裡八村聞名的窮山村。家鄉的番石榴,非人工栽培,長在田埂地頭,路人或村裡人隨意採食,是不會有人出來幹涉的。在夏日炎炎、肚子空空的時候,吃上幾顆熟透的番石榴,既止餓又解渴,是當年挨餓時的不二選擇。
  • 《我和我的家鄉》西瓜視頻限時免費上線 大鵝舞掀起模仿潮
    在電影上線的同時,西瓜視頻也聯合抖音發起「家鄉大鵝舞挑戰賽」專題活動,呆萌可愛的舞蹈掀起一波模仿熱潮,為電影宣傳助力。 品質喜劇熱播中,西瓜視頻與你共迎2021 《我和我的家鄉》通過《北京好人》《天下掉下個 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和《神筆馬亮》五個故事單元,將喜劇風格與扶貧主題結合到一起,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
  • 王志綱|我是怎麼讀中國的?
    作者:王志綱 智綱智庫編者按廣州黃埔書院是一家推動全民閱讀和終身學習的現代書院,自2016年成立以來開展了320多場公益讀書活動,是廣東地區頗具影響力的文化盛會。2019年11月30日,王志綱先生受邀在黃埔學院做了題為《四十年來家國|我是怎麼讀中國這本大書的》的演講。註:本文根據王志綱老師的演講整理而成。
  • 貴州辣椒產業鏈漸大漸強——「火辣」登場 「精深」發展
    8月8日,遵義市紅花崗區鳳凰山廣場人聲鼎沸,第5屆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共享辣博·百企惠民展銷活動」在這裡火熱舉行。 作為本屆辣博會的系列活動之一,展銷活動共吸引了160多家企業參展。參展的辣椒產品琳琅滿目,數不勝數。追根溯源,這些都是貴州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發展辣椒產業的成果。
  • 上饒話的意思你懂多少?
    你是否覺得上饒話等方言如今已漸行漸遠?不妨打開微信,點擊微信朋友圈中的「2014年上饒話專業六級考試」,十道輕鬆有趣的選擇題可以帶你初步領略一下上饒的「鄉土鄉音鄉情」,見證傳統方言如何引領新的熱潮。上饒話測試題也在本地掀起了一股學說上饒話的熱潮。  近日,記者參與上饒話測試後了解到,這項測試的內容是10道詞語選擇題,每道題會給出一個上饒話中的詞語或短語,並附帶三個選項,要求選出與題中所給的詞或短語意思相同的選項,10題答完之後系統便會根據答題情況為參與者評級、打分,有意分享者還能將成績和測試窗口一併分享到朋友圈。
  • 夜市「打冷」:獨具潮汕特色的鄉情風景線
    中新社汕頭5月1日電 題:夜市「打冷」:獨具潮汕特色的鄉情風景線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潮菜因「色、香、味、型」並美而飲譽中外,僑鄉汕頭夜市上的「打冷」,因其匯集上百種潮汕傳統配菜,深受海內外潮人和遊客的喜愛,成為當地獨具潮汕特色的鄉情風景線。
  • 貴州產業發展大踏步前進
    恆力(貴陽)產業園項目的快速落地,充分體現了恆力集團看好貴州、投資貴州的魄力和決心,體現了貴州狠抓落實的效率和作風,更展現了貴州重商親商的誠意和態度。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是貴州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抓手。強一產,壯二產,拓三產,貴州農業增加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位居全國前列。現代服務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各領域蓬勃發展,動能強勁。
  • 學上海話:鄉音
    【學上海話】鄉音 作者:袁念琪 資料來源:《上海電視》1985年第八期 滬語改編、朗讀:馬家駒 詞語注釋:楊張悅、張林龍作者:袁念琪資料來源:《上海電視》1985年第八期滬語改編、朗讀:馬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