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窩,對於多數動物以及昆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人類最為顯著,會花不少心思打理和布置自己的家,無論大小,都希望是舒適溫馨的。隨著你選擇了龜作為生活的陪伴者,那麼它也需要一個適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讓它覺得可以安心生活。但是每個人的設計理念和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的家庭裝修也不同,自然龜的環境布局就會不一樣。
通常來說,我們飼養水龜的朋友還是居多。陸龜因為保護性問題,很多我們就是再喜愛,也不能隨意飼養的。半水龜其次,多數還是為水龜和半水龜的龜友。
那麼對於水龜的飼養環境,你會去怎樣的布置。
從簡入繁:1、裸缸飼養。裸缸可謂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了。裸缸,顧名思義,那就是得有一個飼養容器,但是不是單單一個容器就了事了,看具體的龜種了,不過一般來說都是要加上曬臺和水體,剩下可以不帶有其他任何裝備了。相信不少龜友還是採用此方式進行飼養,簡簡單單突顯平凡之美。但也有龜友覺得裸缸有點單調,並且夏季龜的排洩多的時候,會容易髒水。加個過濾,培養個硝化菌什麼的,也是不錯的選擇。那就是裸缸的上一個層次了。
至於裸缸,就是方便,簡單。簡單也是一種情調一種美。選用的容器可以是玻璃缸,整理箱或者周轉箱一類的,各有優缺點了,看飼主自己安排了呀。
2、含有硝化菌等有益菌培養的環境。若是想要培養點硝化菌什麼的,那裸缸就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了,畢竟豐富菌群的自然界環境就不是這麼簡單單調的,還需要其它器材進行構建才行。裸缸的基礎構建不變,需要的還有讓水循環起來的過濾,過濾不僅僅只是過濾雜質,還有水循環的功能。
過濾的濾材是少不了的:細菌屋、陶瓷環這些,現在市面上還有更多的種類吧,哈哈,很久沒去了解了。至於底砂,其實好與壞看具體環境了,以往也沒少說到。簡單說就是龜的密度小,底砂是裝飾和培養菌群的好地方;密度大,底砂就是除了裝飾之外,藏汙納垢的地方。細菌的分解速度不是化學反應,得需要時間,超過了它的承載範圍就破壞了平衡。
有過濾,有濾材和一些類似沉木、躲避處的個人安放,喜歡搗鼓的朋友可以好好的設計一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淨化水質的,減少換水的頻率,而且水循環也可以給水體帶來溶氧。不過切記,飼養龜的密度別高了,不然布置再精心的環境,也是扛不住的。
至於飼養密度來說,還得看你的要求如何了。通常養殖人員都說:一平米養多少只苗,多少只種龜。而我們可以以我有多少只龜,多大的,再來調整自己的飼養環境大小。相信每個人能騰出的空間也不是無限大,個人覺得自然是越大越好。但是非得講究擠一擠,至少一隻龜要有它體積5倍以上的飼養活動空間,混養還得酌情增加。如果耐不住購龜的欲望,那是做不到小環境多龜還可以保持好環境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嘛。
3、造景、仿生態的究極缸。到了這個就是比較複雜的布局了,其實小編自己都沒有完完整整地搞過,這裡就是與大家探討探討交流一下。
造景缸很明顯是衝著仿生態去的,就是要配上過濾、底砂、水草、飾物、照明燈,UVB燈,以及溫度計等等。很多喜歡養魚的朋友都會選擇造景,這樣更顯生氣與靈動,不會太單調。同樣造景也是適合我們養龜的,龜在這種環境下更有安全感。一些水生植物也能一定程度的吸收一定量的有害成分。龜魚互相追逐,不甚美觀。在一天的勞作之後,看到龜自在的身姿,也會得到很大的放鬆。
而且造景妥當,對於龜的健康也是有益。不少朋友會遇到多隻草龜或者南石之類的龜混養咬尾的現象對吧。一是飼養密度注意下,二是可以放些假的水草之類的,既不會被咬爛,也可以起到給龜躲避玩耍的作用,這樣防止咬尾是很有幫助的。包括現在流行的龍眼葉也有這個作用,防止咬尾。額,那些消毒治癒腐皮的功效,本人只表示有輔助作用,但不是什麼神奇功效,個人意見哦。
仿生態缸的那種,真正做到實際上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的,特別是尊重自然的原生態,弱肉強食的法則。需要的是將自然元素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類生物配齊。這個首先就是對你的生態圈意識的考驗了,沒有心理準備之前別玩這麼高端了,維護也需要精力的。
對於半水龜來說,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吧,龜種之間的區分還是蠻大的。如安布、亞巨、廟,還是比較親水的,如果當作水龜飼養也不為過的。事實上確實有很多人這樣的環境飼養。而針對黃緣、鋸緣、楓葉一類半水龜而言,還是偏陸習性多些,尤其是鋸緣、楓葉,雖為半水龜,適合有點小溪流的自然環境,水性是不太好。當然還是要以陸地面積為主。這跟水龜的水環境有很大的區別。
通常我們除了有很大的私人院子或者大空地,可以發揮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外。其餘的情況下恐怕也就小範圍的布置一個環境罷了。至於怎樣的才適合自己,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了。畢竟自己是出於什麼目的飼養龜的,需要飼養到怎樣的程度,以及自己的經濟分配還有精力時間都是考慮因素。要知道越是美麗的環境越是需要付出,自然維護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龜的破壞力是我們想像不到的。
所以適合自己適合龜,就是好的環境,並不是多麼的奢華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