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文化傳承的情懷,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有計劃地保留了山頭村。
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內部培養了一批熱心於閩南文化傳承推廣的導覽員,並將他們親切地稱為山頭村的「村幹部」。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曾嫣豔 通訊員 餘慶東 圖/通訊員李毓琳)守望,讓記憶風華再現。隨著紅布簾慢慢地被揭起,山頭村畫面慢慢地被呈現,象徵文化保存和傳承的理念慢慢延展、滲透。這是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式。
10月10日,位於火炬(翔安)產業園區的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用一部影片《守望·山頭村》展示友達人對傳承與發揚閩南古厝文化熾熱的初心,見證現代企業與傳統文化的和諧共生的情懷。
百年古厝展閩南風情
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佔地100公頃。2005年底,友達光電在此建廠時,秉承以原跡、原樣、原味方式保存歷史的理念,在極富科技質感的廠區裡,保留了山頭村的閩南古厝聚落。雖然經歷時空變遷,景物更替,但這處擁有170年歷史的閩南古厝在友達人的保護下,反而熠熠生輝,大放光彩。
昨日的《守望·山頭村》首映式活動,分緣起歷史、揭幕開卷、影片首映、螢光漣漪、遊村相聚五部分,脈脈開展,層層深入。每個故事的開端都有一個讓人銘心的回憶。友達光電的董事長彭雙浪講述友達與山頭村的相遇。「我們在建廠初期,就有意識地保存一些老的事物,也算是保留一些老的記憶,老的文化。」彭雙浪告訴記者,在廠區內劃出特定區域,重建山頭村的部分村落,將其保留下來,成為廠區的一部分。
隨著紅布簾被揭起,山頭村古厝畫面躍然在展開的捲軸上,閩南古厝深沉而獨特的底蘊盡顯其芳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70多年歷史的閩南古厝山頭村隨著影片真實生動地映入觀眾眼帘。保存完好、歷久彌新的古厝凝聚著友達人對歷史文化的付出與守望。山頭村是廈門友達文化之根,是友達藍圖中不可或缺的一抹風採,它的發展與傳承是友達人持續肩負並不斷堅持的歷史重任。
風景旖旎秀友達風光
這處山頭村古厝聚落的入口,是一面布滿魚鱗狀圖案的山牆。它的前身是廠址內小山頭上一所學校廢棄的牆壁。2005年建廠選址時,彭雙浪站在這個山頭高處俯瞰整個廠區,背靠著這面山牆來規劃廈門友達光電的未來藍圖。為了紀念,這面山牆最終被移到此處,作為入口標誌。
這處聚落由三座民居組成,山頭16號、山頭14號、山頭11號,經過細緻修繕及精心布置,儘可能還原原跡的建築風格,如今已成為閩南文化歷史的呈現展廳。走進山頭16號古厝,映入眼帘的木構空間,洋溢濃濃的思古情懷;深淺交錯的木構件,訴說著新舊交替及世代變遷的過程。大門兩側的迴廊,記錄山頭村古往今來、歷史變遷的故事以及山頭村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一些保存良好的農具、家具,將過去生活、生產場景真實呈現,讓參觀者們憶起純樸的農村生活。
除了聘請閩南傳統民居建築專家,考究當時的建築形態與工藝,對古厝進行修繕與保護,友達光電還內部培養了一批熱心於閩南文化傳承推廣的導覽員,並將他們親切地稱為山頭村的「村幹部」。他們以專業的姿態向參訪者介紹山頭村的人文歷史,傳播閩南文化精粹。截至目前,該公司在冊的「村幹部」已有41名,僅過去一年導覽、接待參訪超千人。不斷擴展的高質量年輕隊伍,是友達傳承閩南古厝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
建築無聲,文化有音。友達光電作為全球光電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在對文化的活態傳承上也是不遺餘力的推動者——為山頭村留下珍貴的歷史遺蹟,守護著這方人文和風情。據悉,除了保護百年閩南古厝,友達光電在蘇州、臺中等工業區,開疆闢土的建廠過程中亦不忘保存在地文化遺址,蘇州跨塘穀倉、臺中西大墩窯,是友達落實永續發展理念,達到科技與歷史文化平衡共存的見證。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