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王婆婆講鬼故事

2021-01-16 作家薈原創文學

文/圖布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有一段深刻的記憶——那便是偎依在母親的身旁聽婆婆嬸嬸講鬼故事。夜總是很黑,四周突兀的連綿高山像臥躺的巨蟒,在悠深悠深的時光裡隨時準備吞掉一切。

那時候,我們山溝裡14寸的黑白電視還是個稀罕物,一個生產隊也難得有一臺。農村人吃過晚飯便無事可做,為了打發時間,三五個男人要麼坐到哪裡開闊地抽著劣質的菸草擺龍門陣;要麼在哪家屋裡玩不輸錢的紙牌;或者是玩棋盤可以隨手而就,棋子都可以順手拈來的1「狗卵子棋」或者2「繃繃棋」。女人呢?就隨腿似的串門,串到哪家就東家長西家短的嘮起來,人很自然的越聚越多。在我的印象裡,總是有那麼少則三四個,多則七八個婆婆嬸嬸聚在一起,這個沒來那個補上,總也少不了人。要是逢哪兒大隊或是公社放電影,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便扛著木凳,提著竹凳像螞蟻搬家似的黑壓壓走在凹凸不平的鄉道上。孩子隨娘,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偎依在母親的身旁聽她們拉家常。

有那麼一段時間,這些婆婆嬸嬸似乎是迷上了講鬼故事。每天晚上都講一些離奇的鬼故事,而且是有板有眼,指地名點人名,為了讓聽故事的人能確定故事的真實性,她們還非得給故事的主角串上一兩個溝前坡後的親戚,而這個「親戚」恰好有一兩個聽眾認識。所以她們講的每一個玄而又玄的故事讓小小年紀的我都認為是確實發生的。

有一個經常講故事的主角姓王,按輩分我得管她叫婆婆。她講了一個鬼故事讓我現在也記憶猶新。

話說是有一個女人每逢趕集的日子就到一個屠夫的肉攤前去買一斤豬肉,但這個女人並不給錢,每次都給屠夫說她男人管著錢,讓找她男人要。屠夫認識這個女人也認識女人的男人,都是山前溝後,所以每次也都把肉賒給了這個女人。

一來二去也就一月有餘了,這天女人在屠夫肉攤前把肉拿走後。屠夫就有些納悶了,那時候農村窮,一月半月能見葷腥也就不錯了,像這個女人這樣每逢趕集就來買肉在農村裡還真沒有。屠夫思前想後後決定去女人家裡看一下,是不是家裡在修房蓋屋或是搞其它什麼建設,順便也把肉錢收回來。

於是,屠夫在中午把肉賣完以後,還顧不及吃飯就蹬著自行車朝女人家裡去了。出來見屠夫的是女人的男人,屠夫說是來收他賒的肉錢,男人半天摸不著頭腦:「你是殺豬賣肉的我知道,但我啥時候欠你肉錢了呢?」

男人的話把屠夫也惹急了:「山前溝後,你還耍起賴了,每逢趕集你都叫你家女人到我那裡賒一斤肉,你女人讓我管你收錢。我也是信得過你,一個多月了我都沒來收一趟錢,你現在跟我耍起賴來了。把你屋女人喊出來。」屠夫說著就往男人家裡鑽。

男人也不攔著,任憑屠夫在家裡鑽。可屠夫挨間挨間屋子找完後也沒找到女人,心裡的氣不打一處來:「遇上你這麼個耍賴的了,讓自己女人來賣肉賒帳,現在我來收錢,你卻把女人藏起來想抵帳。沒門。你一個大男人幹這事兒不害臊嗎……」

男人也不示弱:「我耍賴?我看是你想訛人,我是個什麼人四周八鄰清楚得很,我窮得乾淨餓得新鮮,吃不起肉我知道把褲腰帶勒緊點,還從沒有到哪兒去賒過一錢半兩肉。我女人找你賒肉,你說出去看有人信不,這周圍誰不知道我女人死了兩個月了,還找你賒肉?怕是你闖到鬼咯!」

屠夫一聽這話,不由得背心發涼,但仍不甘心:「你女人死了?死了總得有個土包包。你帶我看看去。」

男人見屠夫不相信,遂帶屠夫走上後山。兩人一前一後,悶不吭聲地走在崎嶇的山道上。還沒有走到墳前,男人就停住腳步愣住了。屠夫遂跟著男人的眼神看過去,只見林木荊棘裡一處新墳的墳頭上往外冒著炊煙,還繚繞著陣陣肉香,而墳前是一堆散亂的3肉綰子。兩人楞了片刻,回過頭撒丫子就跑。

屠夫後來沒要錢就急匆匆走了,說是回到家以後大病了一場。男人去找了4端公問這咋回事,原來當初女人死的時候,男人為了省錢,沒有找端公就自作主張把女人埋了,沒想到恰恰把女人葬在了「養屍地」上,所以死身不腐,陰魂不散。後來男人只得出錢請端公另外尋了墓地。說是移墓穴的時候,有膽大的人還專門撬開了棺材,看見女人果然和當初下葬的時候一個模樣一點沒腐爛。後來移了墓穴,這事也就沒有下文了。

後來,關於這個故事我還聽到過另一個版本。說是女人每逢趕集都去屠夫那裡買肉,而每次都是付了錢的,那些錢要麼是缺了一點角,要麼是有一兩個小洞,像是不小心讓火星子燒的,屠夫看著錢也還能用,就沒上心。每天回家就把錢放進小錢箱了,大概差不多一個月了,這天屠夫把小錢箱抱出來,裡面讓火星子燒過的錢全成了一把冥幣。屠夫自然想不通,就找到女人家去理論,至於後面結局和前面王婆婆講的都是一樣,就不再贅述。

王婆婆年長,經歷見聞頗多,所以只要她在場幾乎都是大家聽她講。偶爾其他人也講,但敘述得始終沒有她那樣活靈活現,讓人聽得心驚肉跳。關於那些「倒路鬼」、「弔喉鬼」、「餓死鬼」、「水鬼」、「色鬼」、「殭屍」等等鬼怪的精彩片段和種種笑談也就不再詳述了。

總之,對於恐懼的最初概念絕對不是母親口中的大豺狼或者小偷強盜,而是這種超乎常情,玄而又玄的未知。可也恰恰是這種使人恐懼的未知促使一個人的探索和期待,我的小說《重蹈覆轍》的最初構想和這些鬼故事是有一定聯繫的,裡面的另一個與我們平行的世界大概就是我兒時給那些面目猙獰的,各式各樣的鬼怪尋找到的出處和他們本來的世界。

未知於人類,就像是掛在牽牛繩上的青菜於牛一樣,如果牽動牛繩的人不停下來,牛是永遠也吃到,牛就會一直為這一株青菜而奔波。世界這麼大,宇宙那麼廣,人類的尋找與探索就在浩瀚的宇宙中躑躅前行、跌跌撞撞,一切現有科學不得解的現象和人類憑空的思緒便是觸發人類前進的那棵「青菜」。後來,村子裡的電視機越來越多,於是大夥坐在一起5擺聊齋,拉家常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至於鬼故事更是鮮有提及。大家都樂於聚精會神地看電視裡的「故事和傳說」和奔波於朝村子外面蔓延擴大的世界中去了。

再看看現在到處的手機黨,對周遭事物和親人的淡漠,卻對著手機上隔著千山萬水的另一個地方親近熨帖,似乎他們真的找到了一個與我們平行的世界,那個世界裡有更多的驚奇和快樂。當朝見晚聞的身邊人猶如身處兩個平行世界裡永無交集的人,當時空穿梭機還沒有成為現實的如今,我們究竟該如何安放自己的靈魂和身體呢?很大意義上來說,當交流越來越少的時候,生活也就越來越遠了,那麼人類的尋找和探索會不會成為發掘孤獨與寂苦的歧途。

夜黑幽深,天空孤懸半月。

我想我只是懷念那些年偎依在母親的身旁聽婆婆嬸嬸講鬼故事的日子了。

附註:1、2:四川農村地區流行的兩種簡易的棋局。

3:以前在集市買肉並不是用熟料袋裝起來的,而是屠夫在劃下來的那塊肉的一端用尖刀豁一條口,穿進用坡草或者棕樹葉擰成的細繩以便提拿。

4:當地對陰陽先生的一種俗稱。

5:也是拉家常、擺龍門陣的另一種說法。

(圖片來自於網絡)

點讚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相關焦點

  • 張震講鬼故事被嚇死是謠言,活動現身,謠言不攻自破!
    說到恐怖故事,相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張震,畢竟他講的鬼故事有那個氛圍還有那個情境,讓粉絲聽的是瑟瑟發抖,不過隨著張震名氣越來越大,網上有消息稱張震講鬼故事把自己嚇死了,看到這個消息後,張震本人還有他的妻子都非常的無奈,他明明活的好好的,但卻被網上的虛假消息給造謠說他死了,他也很無奈啊。
  • 燕子|二哥講鬼故事
    文|燕子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昨天娘這值班,聽二哥講鬼故事,我偷偷地錄下來發心夢群。臧老師說:有趣;琴語姐說:有哥真好,燕子你太幸福了,好羨慕你!琴語姐還誇:有本事,膽大福就大;清風說:現在的農村小孩可能已經體會不到偷瓜偷菜的樂趣了,這是一代甚至幾代人特有的記憶。
  • 《天機》:鬼節講鬼故事,嚇死人不償命
    於是在8月27日,我們借著鬼節這一特殊傳統節日,於《天機online》中舉辦了鬼節說鬼故事活動,廣受玩家好評。這另類的活動出乎意料地受歡迎,據說有女玩家邊怕怕邊催著GM快往下講,而男玩家則趁機大獻殷勤,用實際行動給MM溫暖呵護。據小道消息統計,在鬼節活動結束後,玩家之間的情侶比率上升了8個百分點。
  • 講鬼故事的張震,與他所經歷的時代
    多年來,一個流言在坊間深入人心:張震——這個中國最著名的講恐怖故事的人,被自己的故事嚇死了。這個故事不斷演化出各種版本,置入不同的細節,但逃不出那個宿命式的結局,就像戰士死在沙場,講故事的人,死在了自己故事裡。鮮有人真的去探索傳聞真偽,他的作品則一直在年輕人群體間流傳著。
  • 「我們的故事」第一期:《牙婆婆》
    這是「我們的故事」第一期故事會,《牙婆婆》是應府佑社區邀請,為小朋友們舉辦的公益故事會。
  • 會講道理的爸媽很多,會講故事的卻很少
    有段時間我家孩子害怕晚上窗簾縫透的光,一定要我把窗簾完全拉黑,然後我靈機一動,講了一個月亮婆婆的故事,說每天晚上月亮婆婆都會來看望小朋友,它的光就是從窗簾的縫隙進來的,這樣月亮婆婆就能看到小朋友啦,然後還會給小朋友一個甜甜的夢。孩子慢慢地就不害怕了。
  • 農村婆婆進城探望帶了一箱石榴,隔天打開一看,兒媳泣不成聲
    不管是從電視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會看到或者聽到關於農村婆婆的議論,在大多數人眼裡,農村婆婆就是「土」的代名詞,而且還有很多陋習,比如不講衛生,迷信等。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兒媳,特別是從小在城裡長大的兒媳對農村婆婆充滿著嫌棄和討厭。
  • 靈異鬼故事:愛講故事的女人
    因為張雯喜歡在車上講鬼故事。你想想看呢,加班到三更半夜,路上人員稀少,你開車回家,旁邊還坐著個人講那些滲人的鬼故事,有幾個人受得了啊。但是張雯的擁護者還是挺多的,主要是幾個男同事,對這些人來說呀,工作疲勞的時候聽個刺激的鬼故事,就跟大熱天裡衝個冷水澡那麼酣暢似的,所以啊,張雯就經常坐這幾個男同事的車。
  • 故事為王,創企高管講好「故事」的六大技巧
    我們認為,這是我們始終如一堅持故事導向的結果。」實際上,「故事為王」最終成為了這家動畫工作室的座右銘,這一細節的基礎性可見一斑。除此之外,這一經驗並不局限於故事板,甚至遠遠超出了由衷的腳本創作和開創性動畫的範疇,一直貫穿到其軟體開發團隊的運作方式。初創公司也可以從皮克斯的發展中借鑑一些經驗:講故事並不僅僅局限於內容創作者、營銷人員或公關專家。
  • 唱三百多首歌 講六十多個故事 醫護人員喚醒昏迷老人
    佛教在線2月8日消息  據重慶晨報報導: 「喻婆婆醒了!」 2月6日,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創傷科重症監護病房的醫護人員聽到這一消息,都圍到了喻婆婆的病床前——31天的真情呼喚,終於讓78歲的喻婆婆從昏迷中醒來,大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 婆婆不講衛生不顧及我的感受,讓我很無奈
    作者:寶寶知道 水飄荷葉我比較忍耐,婆婆不愛挑事,所以我們相處得還算融洽。總的來說,婆婆還算是個好婆婆,若要我給她打分,我會給她90分。只是,婆婆的以下三點,讓我感到很無奈。婆婆有點不太講衛生:(1)家裡的大盤子,婆婆洗衣服,被子,蚊帳,蓆子都是用它來洗。
  • 星太奇講童話故事,人魚公主不僅救下少年航海王,還得到很多財富
    星太奇講童話故事,人魚公主不僅救下少年航海王,還得到很多財富01大海底部午休時間,冬瓜小學,星太奇的班級裡,此時星太奇正興致勃勃地給田姬和高茜講童話故事,高茜和田姬都聽得興致勃勃的故事是這樣的,傳說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輕的水手,憑藉自己不凡的身手和豐富的航海經驗,被人們讚譽為少年航海王。然而在少年航海王一次航行中,卻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風暴,在這場風暴中,少年航海王不幸沉到了大海底部。
  • 魔動王,它講了一個你想不到的動漫故事,你了解嗎?
    朋友們,你們好啊,今天我要給你們講的內容是什麼,你們知道嗎?這會可能有一些人會說標題上不是已經寫出來了嗎?這小編還用問呢?那我就真的想問你了,什麼呢?就是你給你看一下這個標題,然後來講一講,要是你能講出來,那你就可以代替我的位置了,我覺得你現在肯定是在努力地想這個標題能帶來哪些故事呢?是不是這樣的?可是你卻一點東西也想不到,那你現在重新看一下本篇文章的標題,好好讀幾遍,看看它告訴你的究竟是什麼,是不是能讀出來一點故事呢?
  • 民間故事:貓頭鷹圍攻惡婆婆
    很快,兒子到了娶媳婦的年齡,十裡八鄉都知道吳夫人是個惡婆婆,都不願將女兒嫁給她家。吳夫人也很著急娶兒媳婦的事情。正好,村裡老趙家有個標緻的女兒,叫金蓮。老趙老實巴交,膽小怕事。吳夫人就設計算計老趙,故意讓老趙攤上官司,老趙果然上當,吳夫人就拿錢幫忙擺平,並要老趙將金蓮嫁給她家,老趙無奈,只好答應。
  • 《精靈鳥婆婆》 相信故事的力量,守護孩子的童年幻想
    這個故事,奶奶至少給我們講過一萬遍了。弟弟最愛聽一個小男孩被樹妖婆婆抓進精靈森林那一段;而我呢,最愛聽小男孩呼叫奶奶那一段:他大叫一聲「奶奶,救救我」!「卟啾啾啾—卟谷!」奶奶答應一聲,就變成一隻巨大的精靈鳥,飛進了精靈森林……我知道這個故事不是真的,但又好希望它是真的,誰不想有個會魔法的奶奶?
  • 大嘴鳥大嘴│小麥姐姐講故事:NO.129
    :NO.5   小麥姐姐講故事:NO.6小麥姐姐講故事:NO.7       小麥姐姐講故事:NO.8誰偷了包子│小麥姐姐講故事:NO.9        遲到的理由│小麥姐姐講故事:NO.10貓太噼哩噗嚕在海裡│小麥姐姐講故事:NO.11風到哪裡去了│小麥姐姐講故事:NO
  • 耐耐老師講故事|《神奇的鈴鐺》
    耐耐老師講故事《神奇的鈴鐺》▲點上方綠色小喇叭立即收聽!耐耐老師語錄: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睡前故事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非常大的好處,它能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幫助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故事具有高尚的童趣,能夠引孩子們發笑,給他們以歡悅和快樂。耐耐老師講故事,每日一個睡前故事,給寶寶最好的晚安!想聽更多精彩的睡前故事,快替孩子關注子長融媒微信公眾號或調頻FM102.7每晚八點,給你說晚安。
  • 麥迪娜,婚前給兒媳婦買房的婆婆,到底是哪兒找的?!|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文 | 柳飄飄2020年的第一顆檸檬,是被麥迪娜的婆婆餵的。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人比姜潮更寵麥迪娜,那一定非她婆婆莫屬。
  • 《沐浴之王》講什麼好看嗎 《沐浴之王》劇情演員表
    喜劇電影《沐浴之王》定檔12月11日上線,帶你在歡笑中體驗北方人搓澡的快樂,看了預告片之後就已經笑的停不下來了,那麼電影《沐浴之王》講的是什麼故事呢?下面小編帶來:《沐浴之王》劇情演員表介紹。
  • 見到王太妃主動下跪,王室裡婆婆為尊
    泰國王室的宮廷規矩跟我們其實有很大的不同,沒有當過王后的女眷,哪怕親生兒子即位為王,在封號上也不會被尊為王太后。上任國王蒲美蓬的母親詩納卡琳,她一開始嫁的只是親王,隨後長子成為拉瑪八世,次子成為拉瑪九世,儘管二子都被尊為國王,但她也只能被成為王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