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銷售團隊被解散,醫藥行業進入寒冬?

2021-01-09 製藥網

  【製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有消息稱,一家初創藥企研發的主要產品是某替尼類腫瘤靶向藥,因為其後期的臨床數據不盡人意,投資方不願意繼續投資,企業只能原地解散銷售團隊。同時,其解散補償方案也在業內引起了熱議。
 

  筆者注意到,隨著新一輪醫改的不斷深入,這個曾經攫取醫藥發展紅利的行業似乎陷入了困境,裁員、高管離職消息頻頻被傳出。如前不久嘉林藥業在擴面集採中掉標,也宣布了解散銷售團隊。「帶量採購中標的銷售團隊解散,沒中標的也解散,這就是現在的行業現象。」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行業處在巨大的變革中,以往的藥品價格體系、銷售模式等都已經被打破。如在『4+7』集採背景下,藥品價格、醫藥代表的作用、銷售營銷模式、藥企產品結構等都處在深刻變革中。
 

  而且,不止在中國市場,近來,全球市場也不斷曝出跨國藥企銷售裁員的消息。從今年1月起就有多家大型跨國藥企宣布裁員計劃,如輝瑞宣布關閉2家印度工廠,禮來裁減在法國工廠的人員、阿斯利康美國工廠裁員。近日又有報導稱,默沙東宣布從2020年1月3日起,將在美國多個州裁撤約500個職位,主要影響銷售人員以及少量的市場營銷人員。
 

  表面上看,藥企裁員都表示是為了削減成本,聚焦優勢業務以及戰略架構調整,但這背後更多的是產業格局的劇烈變動以及市場格局的重新塑造,而「4+7」帶量採購等政策下引發的一系列變革,也越發加大了這一影響。實際上,《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目標任務總結起來就是,實現藥價明顯降低,減輕患者藥費負擔價。
 

  從今年的採購談判中,藥企間的價格競爭非但沒有舒緩,反而更加激烈其實可以看出。為了用價格搶市場,生產仿製藥的企業對價格放得更開了,掌握

原料藥

生產的藥企更有底氣降價了,而原研藥生產企業更捨得降價了,絕大多數的企業給出的競標價格都比去年競標價格下調更多。 

  這也就導致中標產品雖然市佔率提高,但是中標價格大幅下降。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也難有大幅增長。因此,即便產品中標,企業也養不起全部的醫藥代表和整個銷售團隊。而產品單一的未中標企業就更不用說了。
 

  對於正處於調整轉型窗口期的醫藥產業來說,目前藥企傳統商業運營模式的轉型、投資策略的調整和新能力的建設及提升都迫在眉睫。而國家創新驅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地,正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巨大機遇。據了解,本土龍頭企業如恆瑞醫藥、正大天晴、石藥集團、科倫藥業等,儘管沒有直接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傳出,但也都已經轉向創新藥和不易被模仿的仿製藥,來豐富產品線,增加競爭力。
 

  總的來看,醫藥格局生變在所難免,藥企需要根據市場發展趨勢、企業自身需求進行調整人才結構,而相對的醫藥代表們也要根據企業的轉變,進行自我規劃,快速做出決斷。在整個行業都在變化的情況下,一成不變只能是坐以待斃。

相關焦點

  • 帶量採購蝴蝶效應顯現:藥價大幅下降、銷售團隊解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帶量採購蝴蝶效應顯現: 藥價大幅下降、銷售團隊解散、產業格局重塑無論中標還是未中標,國內外藥企都不約而同地解散或調整產品及銷售團隊,市場格局將重塑。藥品「4+7」帶量採購的影響仍在擴散。「帶量採購中標的銷售團隊解散,沒中標的也解散,這就是事實。」
  • 未順利進入19年醫保談判目錄 一款新藥銷售團隊被解散
    某跨國藥企解散一款新藥的銷售團隊。▍一款新藥,銷售團隊被解散據藥斯拉消息,一跨國藥企今年新上市的C肝產品,由於未順利進入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目錄,準備解散銷售團隊。今年,成功進入醫保談判目錄的C肝新藥共有3個,分別是默沙東的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片和吉利德的來迪派韋索磷布韋、索磷布韋維帕他韋,3款C肝新藥平均降價85%以上。據該藥企的員工透露,目前對於被裁的銷售團隊有2個選擇:一個是內部轉崗,可以轉到腫瘤、免疫、麻醉等產品的銷售團隊;另一個是等待賠償,但截至目前,賠償方案還沒有出來。
  • 「4+7」落標/中標企業都在解散銷售團隊?|2018醫院採購金額TOP10...
    一周行業熱點盡在醫趨勢的午間新聞上周醫療行業重磅不斷:注射劑一致性評價正式啟動;美敦力推出首個結腸鏡人工智慧系統;2018醫院藥品採購金額TOP10公司,輝瑞、阿斯利康、恆瑞分列前三...03【熱點】「4+7」落標/中標企業都在解散銷售團隊?10月18日,據業內媒體報導,「4+7」擴面落標的企業北京嘉林,宣布解散銷售團隊,月底之前陸續辦好員工離職。此後,有媒體向當事公司求證,北京嘉林營銷負責人馬明回應,「北京嘉林採用的是代理制,企業本身沒有銷售人員,因此不存在解散銷售團隊之說,至於代理商的銷售團隊是否會被解散『不清楚』。」
  • 默沙東再裁500人,藥企巨頭輪番賣廠重組,有的直接解散銷售團隊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陳廣晶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全球的醫藥銷售模式都面臨顛覆。據外媒報導,默沙東近日宣布,從2020年1月3日起,默沙東公司將在美國多個州裁撤約500個職位。
  • 傳統醫藥商業進入電商唯一之路——代運營
    醫藥B2B電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電子化階段,時間為90年代初至2005年。該階段各醫藥商業企業相應國家號召進行行業內的電子化辦公。除了內部電子化的實現,很多醫藥商業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官網,進行藥品的銷售。
  • 年銷售1500億!袁亞非正式入場中國醫藥實業
    現在袁亞非將三胞的方向調轉到大健康,駛進中國醫藥行業,也讓自己成為目前外界可以明確觀察到的第一位,以技術引進、全產業鏈布局的方式進入中國醫藥實業的跨界大佬。袁亞非就這麼來了。2018年醫藥界「聲音·責任」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還是一副陌生面孔。第一次參會的袁亞非身著西裝、腳穿布鞋,做完簡短發言後便奔向了採訪間。
  • 中國醫藥行業「百位80後」精英榜最終揭曉,Forever Young!
    繼2019年推出中國醫藥行業44位44歲以下未來領袖,E藥經理人在今年再次重磅推出中國醫藥行業「百位80後」精英榜,展現中國醫藥行業80後群體的時代特徵和不同面相。在前期的網絡投票中,共有近20萬人參與,並由此產生最具人氣TOP10。(名單附後)最終,經過網絡投票+行業專家推選,「百位80後」正式出爐。
  • 醫藥代表自述:工作重心不斷變化,「帶金銷售」越來越少
    「一說我是醫藥代表,大家都會認為我在做藥品銷售,這其實也不算是誤解,因為醫藥代表的職責就是推廣藥品。」焦權(化名)是某知名藥企的醫藥代表,他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從業八年,醫藥代表的工作重心也在發生變化。「醫藥代表主要是做藥品的學術推廣,但具體怎麼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 知名藥企,銷售團隊調整
    1知名藥企,人員調整近日,據醫藥第一時間消息,暉致公司將於近期進行產品線調整,醫院代表裁員200個,OTC代表增長400個名額,KA增加100個名額,DM可轉崗KA;愛寧達維骨利和西樂葆合併。肝病獨立團隊。
  • 進軍醫藥電商不惜虧錢,「康之家」寒冬下掛牌新三板
    原因就在於「醫藥電商賠錢賺吆喝」,這也是不少行業內人士多次指出的醫藥電商問題之一。對於虧損,康之家在公告中指出,這是「為了在短期內力爭擴大產品銷售市場、提升註冊用戶數量和培養消費者的網絡購藥習慣、以迅速佔領醫藥電商市場的橋頭堡。」
  • 英伯來,一家專注醫藥行業的人才招聘網站,已獲百萬種子輪融資
    微信內置的騰訊新聞近日推送了一條與醫藥行業相關的新聞,題為「河南醫生遭毆打墜電梯身亡 醫護人員上街譴責襲醫」,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醫患關係由此可見一般。確實如此,醫藥行業的諸多職業承受著過多的社會壓力,行業本身也有很多的壁壘桎梏,從業者經受的職業壓力與其高於其他行業數倍的培養周期極不對等。
  • 醫藥行業中期投資策略:科技引領未來
    在 A 股醫藥板塊市值前 20 的企業中,80%是民營企業。但在過去的產業環境中,市場開拓能力的重要性較高,這使得企業通常會將很多的資源和精力放在銷售的環節。2018 年國家醫保局的成立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伴隨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等系列政策的出臺,銷售能力的權重已大幅下降,科學的進步和技術的積澱成為企業構建新的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的主要途徑。
  • 醫藥包裝行業專題
    據了解,造成這種差距主要有 3 個原因:首先是我國製藥行業整體水平較低,醫藥生產企業的技術相對較落後。我國製藥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小,重複生產嚴重,企業管理水平較低。其次 , 是醫藥產品長期以醫院銷售為主,在藥店銷售的藥品只佔總量很小的一部分,企業自然很難在包裝上下大力氣改革,醫藥包裝長期保持老面孔。
  • 醫藥行業怎麼吃網際網路營銷紅利?
    數據來源:海馬大數據  而據2020中國消費洞察顯示,新消費模式與網際網路營銷同樣衝擊著傳統醫藥行業。醫藥企業必須從中尋找機遇,才能獲得新的生機。    來源:普華永道《2020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中國報告》  如果將傳統醫藥營銷模式比作「前浪」,網際網路營銷則是「後浪」,面對全新的營銷模式,想要翻湧出新的巨浪,醫藥行業亟待變革與發展。
  • 醫藥行業研究與2021年投資策略:戰略與戰術
    通過 這些年的發展壯大,中國已經形成了像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翰 森製藥等一批一線的藥企。比如在臨床實驗上,這些公司會有臨床實驗方案選擇 更多的經驗,審評時間更短,溝通環節也有更多歷史經驗可以借鑑。醫保的進入 過程中,其談判的經驗也會更加的豐富。
  • 2020醫藥關鍵詞,一個比一個扎心|關鍵詞|關聯詞|網際網路|醫藥|集採|...
    隨著集採疊加新冠,而新冠又加速了集採,這使得藥企裁員潮提前到來,有按照N+1/2/3來補償的,也有不講武德花式裁員的。其中有的公司非常有意思,前幾年急劇擴張銷售團隊,使銷售團隊屬於超額配置的情況。而目前正逢有產品可能被納入集採,於是放出風來即將優化。一則師出有名,二則降低後續裁員成本。與裁員相關的詞是B計劃。B計劃,大抵是35歲以後的新精神鴉片。
  • 醫藥行業倉儲物流新技術「庫寶系統」亮相第三屆全國醫藥商業流通...
    醫藥行業倉儲物流新技術「庫寶系統」亮相第三屆全國醫藥商業流通發展高峰論壇 日前,第三屆全國醫藥商業流通發展高峰論壇在無錫宜興陶都半島酒店隆重舉行。
  • 「醫藥創新與產業升級」中國醫藥城打造產業新格局
    本次論壇聚焦「醫藥創新與產業升級」的主題,知名醫藥企業家、創新科學家、投資人等200多人盛情出席,就醫藥行業面臨的新形勢、生物類似藥在自身免疫疾病應用的挑戰與機遇、醫藥產業創新升級過程中的園區作為、醫保談判和帶量採購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為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戰略思路。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從核心到中堅、跨越「不可能三角」
    而對已經在醫藥行業從業多年的產業資本來說(主要是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創新藥研發又更是產 業環境迫使其做出的必然選擇。由於中國傳統的製藥企業享受多年的政策紅利,在仿製藥集採的大 背景下,製劑企業受到的影響跟原料藥企業完全相反(過往賴以生存的銷售能力逐步弱化、過往的 高利潤率持續下降),迫使其不得不走向研發創新。
  • 泰康HWP吸引醫藥優秀人才加盟
    大健康時代,泰康健康財富規劃師(HWP)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醫藥行業優秀人才加盟。據了解,一年多來已有百餘位醫藥背景行業精英加盟泰康,其中碩士、博士學歷佔到20%以上。大健康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日前,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管理世界》發表了泰康保險集團陳東升董事長論文《長壽時代的理論與對策》,詳解「長壽時代」人們面臨的健康和財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