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長公主,難道只有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才能保全自身?

2021-01-08 虛白tr

維多利亞長公主,愛稱維姬,是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第一個女兒,出生後獲封長公主,她的兒子就是日後發動了一戰的威廉二世。

她聰明、睿智卻在保守的德國王室舉步維艱,因為政見不合與公婆和兒子、媳婦的矛盾很深,但是真正了解她就知道,維姬是多麼開明睿智的女子。

1 一個得到全面教育的英國長公主

維多利亞公主,1840年11月21日出生,是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長女,1841年獲封長公主,家裡人都叫她維姬。

眾所周知,阿爾伯特親王博學廣識且思想進步,是那一個時代的佼佼者。

維姬出生後,阿爾伯特親王開始思考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而18個月大的維姬表現的很是聰明伶俐,阿爾伯特親王更是歡喜。

他聘請了家庭教師開始全面教育維姬。先是學會了法語,4歲開始學德語,隨後又增加了算數、地理、歷史幾門課程。

而阿爾伯特親王則親自教育她政治和哲學。

雖然課程滿滿,但是女王夫婦還是留出足夠的時間來給孩子玩。阿爾伯特親王一有時間就參與到孩子中間,做手工、學習各種生活技能。

應該說,阿爾伯特親王是一個優秀的父親。

在他親力親為的教導下,維姬和幾個兄弟姐妹的學識都不錯。

而且視野開闊、思想進步這在歐洲王室中是難能可貴的。

這一切真的得益於阿爾伯特親王的教育和努力,女王當時忙於政務而且對於孩子的教育很沒有耐心,對丈夫的關注對於子女。

這也是為什麼阿爾伯特親王突然離世之後,從女王到幾個孩子都感覺天塌地陷的難過。

2 維姬與丈夫初相見

1851年,普魯士的威廉王子和妻子(日後的德皇腓特烈三世)帶著小王子腓特烈來到倫敦參觀萬國工業博覽會。

女王和親王命維姬帶腓特烈王子參觀博覽會,才11歲的維姬用一口流利的德語全程陪同,交流融洽,而大她8歲的腓特烈英語蹩腳,可是這次見面卻很愉快。

幾年後,腓特烈提及此事還說,維姬的天真無邪、博學多才、簡單質樸與好奇心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的行程是女王和親王特意安排的。

腓特烈的父母本就與女王夫婦關係密切,而且阿爾伯特親王一直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大局觀,他早早定下的聯姻的政策以加強歐洲王室之間的關係。

而普魯士的統一一直是女王夫婦關心的事。

維姬作為他們精心培養的孩子,自然在各方面都是佼佼者。這次見面後,女王夫婦都很高興,兩個孩子彼此合適而且與政治策略相合。

女王再給她舅舅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信中也不時談及此事,她希望兩個孩子能有進一步的發展。

事實上,當時的威廉王子和當時的普魯士王族思想就很不相同,比較能夠接受新鮮進步的思想。

而腓特烈也在倫敦做客期間感受到了與普魯士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理念。

親王與子女平等和諧自由的生活狀態令他大為震動,這在沉悶嚴謹的普魯士王室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

他向阿爾伯特親王分享了他的自由主義思想,與親王交談甚歡。

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女王夫婦和威廉王子夫婦都是滿意的。

3 維姬與德國聯姻困難重重

雖然腓特烈和父母都希望能和英國王室結親,但是普魯士王宮卻都不同意。

他們都希望腓特烈能娶一位俄羅斯的女大公。

幾番交談,當時的腓特烈·威廉四世(腓特烈的大伯)勉強同意了這樁婚事,這一切還得瞞著當時的王后伊莉莎白(茜茜公主的一個姨媽),作為巴伐利亞的公主,她對英國的仇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而兩國的民眾也對這樁婚事十分不滿

英國民眾覺得普魯士不可靠,而且還依附沙俄,根本不配娶長公主。

普魯士的保守人士則認為與英國文化格格不入的宮廷根本就不適合娶維姬。

別人說什麼都沒有,權利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這個道理以前如此,現在也一樣,叫囂的最猛的不一定就是最有用的,誰掌握權利,誰說話。

但是有一點卻是權利者不能操控的 ,那就是人心。

阿爾伯特親王的理想化,把女兒推進了尷尬的境地,任何人想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一個社會,都是上天摘月的難度,更何況,維姬只是一個無法觸及核心政權的的王妃。

阿爾伯特親王一直希望女兒嫁過去之後能影響一下普魯士的風氣,帶領德國走向民主。

在維姬訂婚之後,就加緊對她進行全面的訓練,他先是自學歷史和現代歐洲政治,繼而為維姬寫了很多文章介紹德國曾經發生過的大事。

客觀的評價,在當時的歐洲王室,還沒有哪個公主接受過如此全面高水平的教育,

在我以前介紹過的許多公主身上,也不過粗略學過一些知識,能系統全面的掌握歷史、政治、文化的公主鳳毛麟角。

維姬有幸,得到這樣的教育;

維姬不幸,她得到的這些教育將令她在普魯士處境尷尬。

阿爾伯特親王沒想到,維姬也沒想到,普魯士的風氣早已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想改革,太難了。

4 婚後的維姬婆媳關係緊張、與子女不合

1858年1月25日,維多利亞公主與腓特烈在聖詹姆斯宮皇家教堂舉行。

她保留長公主頭銜,拿到了4萬英鎊的嫁妝和每年8千英鎊的俸祿。

從此她帶著父母的理想和自己的期盼走入普魯士宮廷。

當時還是腓特烈的大伯威廉四世當政,王后伊莉莎白沒有孩子,維姬嫁過去之後像孝順婆婆一樣對待伊莉莎白王后。

婚前對維姬懷有敵意王后漸漸對她親熱起來。可是維姬真正的婆婆奧古斯塔卻很是不滿。

後來維姬接連生下孩子,照顧不過來,就交於婆婆照顧,因為孩子們大多接受了保守的普魯士文化,與維姬所堅持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大相逕庭,

這一點上,維姬不僅與婆婆關係更加緊張與子女們的溝通也出現了障礙。

後來,腓特烈·威廉四世去世,維姬的公公即位,前王后伊莉莎白搬出王宮,維姬對她一如往昔的照顧,贏得了伊莉莎白王后的真心愛護,死後將全部首飾送與維姬。

對此婆婆奧古斯塔更是氣火難平,加劇了兩人的矛盾。

而維姬的長子威廉二世在生產的時候 遭到了難產,生下來左胳膊比右胳膊斷了15釐米。

維姬對兒子的殘疾一直抱有很深的自責和罪惡感。

她一直嘗試各種辦法想讓威廉二世能夠恢復正常,包括很多很極限的手段,威廉二世也因吃吃了很多苦。

後來維姬讓威廉二世多參加運動,不時向兒子灌輸英國的文化和思想,本就敏感的威廉二世對母親的不滿和怨恨與日俱佳。

而婆婆和維姬關係惡劣,不時在孫子面前挑撥離間,以至於母子之間越行越遠,連後來的兒媳都開始對維姬惡語相向,以討好威威廉二世迎合丈夫的心情。

維姬在家庭關係上四面楚歌。

就在維姬極力周旋這些關係的時候,維姬的第四個孩子西吉斯蒙德王子因腦膜炎去世,他只活了21個月。

維姬悲痛欲絕卻沒有人安慰她。

婆婆奧古斯塔要求她儘快振作好履行王室職責,

她的母親則沉浸在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去世的傷痛中,認為一個孩子的死不足以和她失去丈夫相提並論。(維多利亞女王在家庭關係上的做法真的很迷幻,她似乎不怎麼在乎孩子,心裡眼裡只有她的丈夫)

可想而知,當時的維姬是多麼的絕望和無助,除了和她一樣悲傷的丈夫,沒有人會體諒她。

世俗的壓力、權利的野心,掩蓋在人性至上,生死都是小事,唯有權利和利益。

其實,從史料上的信息看,在家庭關係上,維姬真的沒有做錯什麼。

可正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維姬英國長公主的身份,與普魯士宮廷截然不同的行事風格,強勢的公婆都讓她腹背受敵。

5 在政見上,維多利亞與普魯士理念向左,一度受到責罰

嫁入德國後,維姬一直秉承父親阿爾伯特親王的教導,希望能引導德國走向自由民主的社會。

可當時的德國社會情況複雜,遠不是維姬一個王儲妃能掌控的。

當時的維姬每周都會給父親寫信,信中多是討論德國的政治事件。

她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女王的支配。

女王要求她對自己的祖國要像對待自己的新國家一樣忠誠。

這樣的要求讓公主在德國十分為難,常常會因為兩國風俗不同而不知多錯,女王又對她要求嚴格,使得維姬的心理壓力很大。

託馬斯男爵為此請求阿爾伯特親王出面勸阻女王,要適可而止。可是收效甚微,不僅德國王室攻擊她,連自己的娘家也對她很不滿。

夾在婆家和娘家之間的維姬向夾縫中求生存的小草,風吹吹就倒了,偏偏還要裝成大樹。

加上維姬身為王儲妃,要履行各種公務。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半夜。複雜的人事關係讓她疲憊不堪。

後來維姬的公共即位,身為腓特烈的俸祿也沒有增加。維姬不得不持續的拿嫁妝補貼一家人的開銷。

阿爾伯特親王知道後,很是憂慮可也無計可施。

而國內接連爆發的政治衝突,讓維姬夫婦身在風口浪尖,公公威廉一世對夫妻兩個的討厭寫在了明面上,一度把腓特烈排除在繼承人範圍內。

還限制維姬回英國。

普奧戰爭和普丹戰爭的爆發,英國的立場讓維姬很難自處。

但是她仍然創辦了為陣亡或者重傷士兵提供救助的社會基金。

她的這些做法,在普魯士人民眼中太英國化,在英國人眼中太普魯士化。

兩面不是人妥妥的說的就是維姬的處境了。

6 她強烈排斥反猶太主義,這種進步是值所有人喝彩的

和當時的大多數人不同,維姬和丈夫腓特烈對猶太人很友善。

當德國民眾憎恨猶太人的時候,腓特烈就公開在猶太教堂露面,維姬更是對攻擊猶太人的文章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夫妻兩人有機會就會在皇宮接待包括猶太人在內的平民。

他們的這些做法,讓皇室很憤怒。可兩人仍舊不改初衷。

這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種族歧視到現在也沒有在世界範圍內消除。更不要提那個年代。

維姬和丈夫冒的風險之大可想而知。

而當政的首相俾斯麥更是籌謀想著要把維姬夫婦拉下來。

深感不妙的維姬借在參加母親登基50周年慶典之機,秘密攜帶了三大箱文件運往溫莎。

王權的爭鬥向來血腥。不論是誰,身在其中都由不得自己。

7 只做了百日皇后的她,為什麼值得我們認識

1888年,剛登基百日的腓特烈就因為癌症去世。

於維姬而言,腓特烈不僅僅是丈夫,還是志趣相投、政見相同的盟友。

他的去世,對維姬的打擊很大。

可這邊剛一宣布腓特烈去世,她的兒子威廉二世就派兵佔領的王宮,下令搜查維姬的臥室。希望能找到證明腓特烈夫婦的罪證。

幸好,那些信件早已送往溫莎,威廉二世一無所獲。

可是前腳剛失去丈夫,後腳就被兒子抄家的維姬卻心如死灰。她身邊關係密切的人都被兒子剔除,孤身一人。

維姬沒有參加威廉二世的登基大典,只是遷出了王宮,她不是皇太后,她只被簡單的成為腓特烈皇后。

隨著女兒一個個嫁人,她的孤獨苦悶終日伴隨著她。

1901年初,維姬的母親維多利亞女王去世,6個多月以後,身患乳腺癌的維姬也溘然長逝。隨後安葬在丈夫腓特烈的身邊,陪伴她的還有她幼年早逝的兩個兒子。

歷史學家說,維姬只做了百日皇后,對德國的影響微乎其微。從政治層面上講,真的是這樣的。

維多利亞從加入德國王室就一直在努力,可是她受到的阻力太大了,以至於她成了異類和背叛者。

維姬做錯了麼?

沒有,因為她從小生活的環境,她受到的教育都 驅使她去這樣做。更何況她的婚姻本就帶著政治任務,更何況她的母親都無法在她困難的時候支持她,她一直在孤軍奮戰。

維姬做錯了麼?

也有錯,以她的聰慧,早已看出德國絕不會像她和父母相像的那樣那麼容易走向一條自由民主的道路。

更何況,她手中並無權利,不能採取任何有利的措施去改變現狀。

可她還是做了,從出嫁前父親灌輸她思想的那一刻起到她去世,她一直矢志不渝的按照她設想的理念去努力。

雖萬千人吾往矣

我寫過了很多很多的王室女性,大多從情感的角度去訴說她們的一生,但是維多利亞公主,我想,我們應該用一種更廣闊的格局去認識她。

我設想,如果她像當時大多數的王室公主一樣,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過問政治,只過一些閒時看花、無事獨酌的淡然生活。

去搜集下珠寶、去參加個舞會會不會很輕鬆很快樂。

又或者她知道局面不可改變,放棄努力,專心教育子女,是不是威廉二世不會她有這麼多的隔閡。

可是,沒有如果,也不可能。

這個從小就聰明、倔強的女孩一定會向著她認定的方向前進,哪怕前路荊棘、哪怕風雨加身也不該其志。

我喜歡這個女子,因為她的不幸不讓人覺得悲傷、那是一種壯麗。

她知道,我們也知道。

相關焦點

  • 重才、重德「才女文化」盛行的紅樓,不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紅樓夢》中的女子大多都才情斐然,這顯然與當時社會重才風氣是離不開的,但是傳統禮教對人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 「女子無才便是德」也一直在人們思想中佔據主要地位。所以明清時期的教育內容體現出「重才」與「重德」之間的矛盾狀態。 1、女子才學的教育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格外繁榮,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理解為打壓女性,看了上半句才知冤枉古人了
    似乎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對於女子的態度是非常不友善的,比如孔子就曾經說過: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另外還流傳這樣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其實原意並非大眾理解的那樣。那麼它的原意究竟是什麼呢?圖片:「女子無才便是德」劇照一、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大眾意義很多話語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句子的原始意義和後來的引申意義會出現巨大變化,比如典型的例子就是「朝三暮四」這個成語。原先朝三暮四指的是玩弄一些手段愚弄別人,後來這個成語的引申意義變成一個人三心二意、反覆無常。而女子無才便是德也存在著類似情況,既原始意義和後來大眾理解的意義有出入。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精髓,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大概很多人都會在老師那裡聽過,是為封建社會剝奪女性受教育權利最有利的證據。但其實這句話原本的意思並非如大家所想像的那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前半句才是說話人想要表達的重點,可惜大家都不知道,也理解錯了後半句的意思。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其實這句對聯完整的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 古人常言道「女子無才便是德」,它的上半句太經典,可惜極少有人知道!
    不過,俗語因為沒有明顯的紙媒記載,所以很多流傳的並不完整,今天我們說的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一句很典型的俗語。 其實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已經不可考,有學者研究認為有文字記載出自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譯文:馮夢龍說:俗語說: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這話當然不對,就像麒麟雖然是吉祥之物,但不能捕鼠;鳳凰雖然是美麗的象徵,但不能獵兔,而像春秋時期申生這樣的仁孝,也不能代表他有治國定亂的才能。周朝最被稱譽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讚賞她的才能不下於當時的所有功臣豪傑,聖人沒有因為邑姜的才能而貶損她的德行,所謂的才能,也就是智慧,沒有智慧就是無知,如果沒有才幹等於有德,那是否等於說天下那些無知的村姑村婦,都是德行高潔之人呢,就如同日月,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月亮要藉助日光才能明亮,所以妻子向丈夫行芹,日落之後月光照明,因此女子是男子的輔助,這就是日、月的智慧和才能。
  • 女子結婚36年,從不與丈夫同寢,活到102歲,臨終才道出其中奧妙
    隨著時代的發展,夫妻之間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古時候奉行「女主內,男主外」,一個操持家務,一個外出賺錢,雖說有些刻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各自優勢。近代以後,女子的地位直線上升,一些有抱負、有理想的女子也能走出家門,在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甚至做出比丈夫還要耀眼的成績,這便是一大進步。
  • 人無德,必有災
    德薄而財厚,財必移其位古人云:「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禍;善行善德而受磨難,多有後福。」一個人得到了和自己品德不相符的財富,只會讓這些財富壓垮自己。因為沒有品德的人,在過多或者來得容易的財富面前,會迷失自己的心智,讓欲望吞噬自己。
  • 「歐洲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有多厲害?一戰其實是她的後人在打架
    "世界大戰"是人類發展到近代社會後才得以實現的產物,畢竟在冷兵器時代,交通、通訊手段落後,互相之間甚至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人們是難以進行覆蓋到幾乎全世界的戰爭的。隨著工業化的進行,人們擁有了可以高速移動、更快通訊和更具殺傷力的各種物件,又共同面臨了資源有限、發展空間遭到擠壓的局面。
  • 8歲瑞典公主越長越美,顏值追上王儲媽媽,穿粉裙蝴蝶髮夾成亮點
    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爭論之後,最終日本王室還是沒有打破以往傳統,讓愛子公主這位女性繼承王位,而是選擇了德仁天皇的弟弟生育的兒子來成為新的王儲,這多少有些令人失望。畢竟在現在這個年代,男女平等的口號越叫越響,日本皇室這種依舊拘泥於過往傳統的古早做法,必然會逐漸被社會淘汰。
  • 維多利亞:嫁給愛情的女王
    是愛情太短,遺忘太長。作者:黃二小她在位時期是英國發展的巔峰時期,擁有的領土幾乎佔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4;她一連生了9個孩子,後代遍布歐洲,被人們奉為「歐洲的祖母」;在利益交換的政治聯姻中,她和丈夫阿爾伯特的結合堪稱是完美愛情的典例。她就是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日不落帝國的女王。在她丈夫逝後,她為他穿了近40年的素衣。
  • 現實版長髮公主:女子秀髮長190釐米 11年未剪過
    中新網1月2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印度一名17歲女子是全世界頭髮最長的青少年。擁有190釐米秀髮的她,11年前在理髮店留下不好的經驗後,就再也沒剪過頭髮。這名來自印度西部古茶拉底省(Gujarat)莫達薩(Modasa)小鎮的女子名為巴特爾,她在2018年12月獲得了世界頭髮最長青少年的金氏世界紀錄,當時她的頭髮長170.5釐米,現在已經達到了190釐米。 巴特爾的父親對這項紀錄感到非常驕傲。他表示,巴特爾是他唯一的孩子,女兒的頭髮讓她從地方名人躍升為國際名人。
  • 兩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是什麼關係?
    維多利亞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維多利亞的在位時間長達64年。  伊莉莎白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是什麼關係?  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和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君主。 從1837年到1901年在位的維多利亞確立了伊莉莎白自1952年加冕以來所遵循的許多先例。這兩位性格強勢的女王之間有何家庭關係?她們有血緣嗎?
  •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門為了保證佛弟子修持的健康進行,對於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言行,制定或提出了種種相應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如較有名的,就有五戒、十善等等。「十善」是在和「十惡」相比較而存在的。沒有「十惡」,也無所謂「十善」。「十惡」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起貪起嗔、起痴等十種惡業,屬於佛門中的十惡大敗。
  • 不要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真正的歐洲名媛,圖1美麗的茜茜公主
    不要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真正的歐洲名媛,圖1美麗的茜茜公主1、茜茜公主1854年4月24日,茜茜公主嫁給表哥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育有四名子女。這才是真正的歐洲名媛,比電視劇的演的茜茜公主,優雅多了。2、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俄羅斯帝國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她是歐洲有名的美人,年輕時雖不是傾國傾城,卻也是一位清雅名媛。
  • 能吃虧不算什麼,會吃虧才是一種智慧,只有會吃虧才能轉化為大福
    那麼怎樣的做法才是叫會吃虧呢?這句話常聽說,但是卻不知道怎麼做,其實,老子早在《道德經》中就為我們說出了做法,告訴了我們怎麼做能把吃虧變為福氣,而不是白白吃虧,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學習。1.退讓,是保全的智慧老子曾說:「曲則全,枉則直」。
  • 古代女性的這些物品,只有丈夫可以看,但如今卻不是什麼稀奇物了
    文/仗劍走天涯古代女性的這些物品,只有丈夫可以看,但如今卻也不是什麼稀奇物了古代社會下的女子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種弱勢群體,不僅社會對於他們的要求很高,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要遵守女戒,女的三從四德等等,一些都是為女子特別所設置的條例,並且很多女子的物品都是不能見光的。只有自己的丈夫才能夠看,但如今社會已經在進步了,這些東西其實已經不是稀罕物了。
  • 搞笑漫畫:王子的吻能喚醒公主,帶水晶鞋來的王子,走錯劇場了?
    這天白雪公主因為被老巫婆所騙,吃下了毒蘋果,便一直長睡不醒,失去了知覺。小矮人們怎麼也叫不醒她「無論我們用什麼辦法好像都叫不醒她,這可怎麼辦啊。」七個小矮人看著躺在床上的這個睡美人十分的焦急,一定要想辦法喚醒美麗的公主才好!這時一個小矮人摸了摸頭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我聽說要是公主能得到王子的一個吻的話,便會醒過來了!」
  • 道德經第51章:萬物皆有德,而人卻沒有德,人怎麼才能厚德載物呢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在上一章裡,老子講述了人類的生與死所遵循的自然規律,所得出的結論是有十分之三的人不遵循養生之道,由於自身的肆意妄為,使本來應該長壽的生命卻變得短命而夭亡,這是非常可惜的。在老子看來,這十分之三的人之所以生生之厚,不遵循自然規律,跟自己的巧智和欲望是分不開的。
  • 女子頭髮長1.9米被稱長髮公主,她已11年沒剪過發,有點嚇人
    印度一名17歲女子是全世界頭髮最長的青少年,她擁有1.9米長秀髮的她,11年前在理髮店留下不好的經驗後,就再也沒剪過頭髮。有點嚇人這名來自印度女子名為尼蘭希·帕特爾(Nilanshi Patel),她目前仍是全世界頭髮最長的青少年。根據金氏世界紀錄,帕特爾2018年12月的頭髮長度為170.5釐米的紀錄,如今紀錄上修為190釐米。帕特爾的父親對這項紀錄感到非常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