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自己給中國大陸飯吃」 靠捂地賺2000億 兩個口碑崩塌的首富...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大貓財經

01

在捂地盤賺錢方面,可能全中國的地產商都不如李嘉誠。

前幾天,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把成都的南城都匯商住項目賣了出去,作價78.47億,刨去當年買地和建樓的亂七八糟開銷、差不多淨賺34.51億元人民幣。

2004年的時候,這片千餘畝的地塊也算是地王,成交樓面價1030元/㎡、總價花了21.35億元,創下了當時整個西部地區單宗土地的最高價。

整整十六年的時間過去了,這個被成都人民寄予厚望的項目仍在建設中——南城都匯目前只交付了5期,6期仍有部分住宅待售、7期和8期則仍在建設中。

不過漫長的等待也不是沒有收穫,最起碼地價漲了數十倍、房價也翻了幾番,南城都匯匯彩園的二手房均價已經漲到了2.5萬元/㎡。

在長實集團經手的項目裡,像這種一塊地開發十幾年的情況並不少見。在少則三五年、多則二十幾年的開發周期裡,周邊的地價和房價總能翻上幾番。

這也是李超人被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

比如長實集團在北京搞的譽天下別墅項目,1993年拿地、2018年才建完,拖了整整25年。二十多年前,這一片的房價不過才兩三千塊,現在最起碼也有四萬多了;

再比如李嘉誠2004年在上海陸家嘴買下的世紀匯廣場項目,當時的土地成本不過32億元左右,而到2016年賣出時,成交價已經達到了200億元人民幣,足足賺168億。

與那些高槓桿、高周轉的內地地產商不同,家底殷實的李超人不用在鋼絲繩上跳舞,自然有用時間換利潤的底氣;

而作為各地招商引資的座上賓,李家在內地總能以儘量低的價格拿地,再用儘量慢的速度分期開發,坐等周邊配套成熟、土地升值,最後總是能以最少的投入撬動最高的收益。

李嘉誠在內地賺了大錢,除了投資眼光好,最重要的還是佔盡了政策紅利。

02

不過最近幾年,李嘉誠賣地的速度開始變快了。

2013年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上海東方匯金中心,2014年又轉讓了北京盈科中心、重慶大都會,2016年賣掉了陸家嘴世紀匯廣場,2019年又成功將大連西崗項目賣給了融創;

而在他的大本營香港,賣賣賣的速度也很誇張。

2013年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

2015年又賣掉了香港商業地產盈暉薈;

2017年更誇張,接連出售和記環球電訊、香港山頂道2塊豪宅地塊、香港中環中心75%權益、香港商業地產項目和富薈。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資產大挪移,房子帶不走,只能變現了。有人統計了下,這些年,李嘉誠從大陸大概賺了2000億。李超人看好的新領域確實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

早在2010年的時候,李嘉誠就相繼收購了英國布裡斯託Seabank Power發電廠50%的權益和英國電網EDF Energy的100%股權,2019年又收購英國西北電力公司Electricity North West;

圖源:中國經濟周刊

2011年8月份,李嘉誠還花了300億港幣收購了英國最大的水務公司Northumbrian;趁著英國還沒脫歐,李家又把英國配氣網絡公司和西部公用事業公司給買了下來,花了將近80億;

沒過幾年,更大的手筆來了。2015年的時候,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斥資近千億收購了一家電信運營商,直接搖身一變成了英國電信運營商中的「老大」。

這個思路就是把香港幹過的事在英國重新來一遍。據不完全統計,李家目前控制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以及超過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當真算是「買下了半個英國」。

03

這些誇張的左右騰挪也引發了不少猜測:「李嘉誠是不是要跑了?」

像《人民日報》就曾在2015年批評李嘉誠「跑路」,而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也曾經發了篇《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指責其「金蟬脫殼」,不過這些質疑最後只換來一句不痛不癢的回應——

「做生意有買有賣再正常不過,這些全是出於市場和經濟情況而做出的決定。」

畢竟在他早年的發跡史裡,逢低抄底、逢高賣出的成功案例不少。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開始,到改開後在內地的左右逢源,李超人相信自己總會是笑到最後的那一個。

不過這一次的情況不太一樣,他先是遇上了英國脫歐的黑天鵝——

從歐盟的金融中心變回孤立的島國,各類重資產的估值和增值可能都被無限壓縮,這算是抄底抄到了半山腰了。

沒過幾年,又迎頭碰上了英國公共事業國有化的風險——

在科爾賓等一票工黨政客的鼓吹下,將公共事業從外人手裡收回的呼聲很高,管水管電又管天然氣的李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雖說後來科爾賓沒能上臺,但這顆種子算是在英國人心裡種了下來。

好不容易熬到了詹森上臺,先群體免疫、轉身就被疫情教育的騷操作又斷送了復甦的希望,今年英國經濟的萎縮幅度可能達到14%,這算是他們300年來經歷的最大GDP降幅了。

在未來尚不明朗的諸多風險面前,再濃厚的英國情結都得打個對摺。

04

其實地產商還算是幸運的,雖說在海外豪擲數千億沒翻起什麼大浪花,但好歹是給接班人置辦下了不少產業,甭管是水電燃氣還是商業地產,這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相比出手闊綽的大地產商們,那些做實業、開工廠的才叫血本無歸,比如前些年出海建廠心思的郭臺銘。

咱們都知道富士康是做代工生意起家,「血汗工廠」不是白叫的,靠的就是既便宜又勤勞的年輕工人,人力成本是選址建廠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既然當年能從臺灣轉到大陸,隨著大陸工人工資的水漲船高,富士康自然也會有從大陸跑去東南亞的一天,這也算是正常的商業操作了。

思來想去,郭總選了兩個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印度。

在印度建廠有幾個優勢,除了他們引以為傲的人口「紅利」之外,最直觀的就是莫迪為了扶持「印度製造」弄出來的高額進口關稅,這可是一大筆錢,能省的自然要省。

所以在2015年的時候,郭臺銘就親自動身前往印度籤了個50億美元的投資備忘錄,計劃到2020年在印度建設10-12個工廠及配套設施,還包括一座數據中心。

除了印度,對製造業回流念念不忘的美國也對富士康拋出了橄欖枝。早在2013年,郭臺銘就宣布在賓夕法尼亞州投資3000萬美元,建一座能夠提供500個就業崗位的工廠。

等到2017年,富士康還宣布與美國政府達成合作,決定在威斯康星州建一家10.5代線的顯示面板廠,承諾投資100億美元、解決1.3萬人的就業。

巧合的是,當時也有不少人對富士康的出海表達了不滿。相比李首富的軟刀子扎人,郭首富就更直接一點:「他需要我,大於我需要他,是我給中國大陸飯吃。」

這話吧,估計很多人不愛聽。

不過在美好的設想背後,現實往往更加殘酷。

在印度建廠的計劃說了好多年了,一直沒能泛起什麼浪花;最起碼在工作的勤奮度上,信奉出世信仰的印度工人與國內習慣了連軸轉的工人還是差距比較大的。

而曾經被媒體讚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富士康美國工廠,至今仍然處於閒置的狀態,從外面看去,工廠大樓也完全沒有辦公活動過的跡象。

一位富士康前高管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早年他很精明,再加上政策紅利。但現在的問題是,年紀大了,太成功了,聽慣了別人的奉承,變成』昏君』了。」這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05

最近幾年,產業鏈外遷的聲音不小。但拋開政治因素不談,類似的選擇收益確實有限:

印度自不必說,硬傷太多了。雖然他們有很牛的高等理工教育,但是普通勞動力素質特別差,基礎設施不發達,經常停電、工人素質等等更是沉痾,類似的釘子這些年光富士康就碰了個遍。

被寄予厚望的美國也一言難盡,去年火遍全網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就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文化衝突、勞動效率低;再說疫情還在肆虐,確診人數以每天數萬的速度增加,開工總得再等等。

相比之下,大陸市場規模龐大、人口眾多、產業配套完善,疫情也已得到控制。在綜合人力成本、產業環境、供應鏈等諸多因素之後,中國仍然是全球製造業的首選,這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改變的。

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裡,舊的全球化趨勢逐漸終結,巨頭們雖然不至於「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但在母國的資產比重增大,在海外的資產比重減少並遭遇更大困難,是大概率的趨勢。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前些年對出海興致勃勃的兩位首富也都不得不對此做了應對——

前段時間,富士康計劃在青島建設的先進晶片封裝與測試工廠破土動工了,按照之前的計劃,這個項目的投資總額約有600億人民幣;在珠海、濟南、南京和崑山,也都有類似的動作。

而從去年的下半年起,李嘉誠也重新開始操作在內地的投資項目,繼19年12月收購了上海浦東三林城後,還與國家電力集團探討電力能源合作項目,兩個項目總投資近50億元。

不過在上一次「出海」之後,過去積攢的資本已被揮霍得一乾二淨,再想獲得過往的超國民待遇還是有點難的。

相關焦點

  • 坑了同班同學40億,又坑了老鄉150億,如今再坑了中國首富100多億
    兩個人的蜜月期還不到1年的時間,賈躍亭就坑了中國首富。賈躍亭在沒有達到合同條件的情況下,要求恆大的資金到位,結果了引發了雙方的不滿。目前賈躍亭已經向香港仲裁中心提出申請,要求剝奪恆大在FF汽車的融資同意權。這意味著賈躍亭可能將引入新的資金,稀釋恆大在FF汽車的股權。許家印對此還沒公開發表意見。
  • 中國前首富用罐頭換飛機,1單生意賺1億多,最終卻因詐騙案入獄
    文:默涵 「人生既可超百載,何妨一狂再少年」,這句話很多人還記得,現在已經年過七旬的老人,還一直堅守自己的事業,在不斷的努力當中。這個人的一生堪稱傳奇,1988年,憑藉一單生意賺了一億多,成為了中國的前首富。這個首富,曾經用罐頭換來了飛機,最後卻因為詐騙被捕入獄。
  • 福州首富的投資版圖靠7隻股票獲580億身家,曾販木材發家
    而就在4日與5日,雲南白藥收穫兩個漲停。 在雲南白藥屢創新高的背後,是昔日福建首富的資本狂歡,他就是一個多月身家暴漲330億元的新華都實際控制人陳發樹。如今,陳發樹更是憑藉580億元的持股身家,坐穩福州首富之位。不過,想要奪回福建首富的桂冠,對於陳發樹而言,仍有較大差距。
  • 被遺忘的中國前首富:用罐頭換飛機賺了幾個億,如今要重出江湖?
    被遺忘的中國前首富:用罐頭換飛機賺了幾個億,如今要重出江湖?推薦語:近四十多年來,人和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內第一代企業家有著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敢為天下先。而有一位78歲的老人,更是將這一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
  • 米果大王:從負債1億到身價610億的臺灣首富,旺不起來的旺旺!
    在8090後的記憶中,大頭的娃娃,圓圓的眼睛,穿著一件紅黃藍的復古風連體衣的小孩,下意識地浮現在眼前。旺旺作為一個時代特有的標誌,從無到有,再到第一個進入中國大陸的臺灣食品企業,至今已經磕磕絆絆邁過四十餘載。
  • 湖南新晉首富!身家520億,掌管中國最大眼科醫院,在全球開千家
    首富向來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但是往大了說,世界首富和一個國家的首富是很難變化的,畢竟龐大的財富體量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就比如中國首富馬雲,財富達到了2750億元,而中國女首富楊惠妍,身家1750億元,他們一般都不會輕易被超越的,但是往小了說,一個省市的首富,現在卻是極容易變化的。
  • 1單生意賺1億多!中國前首富用罐頭換飛機,最終卻因詐騙案入獄
    導語:這個人的一生堪稱傳奇,在1988年,一單生意賺了一億多,成為了中國的前首富,曾經用罐頭換來了飛機,最終因為詐騙被捕入獄。電影《不見不散》中有這樣一段對白:劉元(葛優飾)對李清(徐帆飾)描述了一個驚天大計劃——沿著喜馬拉雅山的山腰炸出一條50公裡寬的口子,引入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最終把貧瘠的青藏高原變為富饒的魚米之鄉。
  • 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達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 白手起家的農民首富,38年打造新希望帝國,營收超2000億!
    在中國老百姓的菜籃子裡,豬肉在肉類總消費中佔比高達62.7%,然而眾所周知的是,農牧業一向掙的都是最辛苦的慢錢;他靠著一個人的資本原始積累,從千元到千億帝國,用了38年;但是一個網際網路企業,靠著一群人的資本,從一個想法到千億美元市值,只用了不到5年時間。
  • 830億件快遞背後:垃圾處理費43億,有人靠紙箱成中國女首富
    文 | 《財經天下》周刊 劉雪兒編輯 | 陳芳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是我國快遞業2020年的成績單,作為全球第一大快遞國,我國再一次刷新了紀錄。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我國快遞業突飛猛進的一年,業務量先後突破500億件、800億件兩個大關,並且從500億件到800億件,只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
  • 全球最富有的3個人:首富身價2000億美元,是馬雲身價的3倍
    來源:你好真漂亮 全球最富有的3個人:首富身價2000億美元,是馬雲身價的3倍 推薦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 2020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最新排名 中國新首富是誰?
    福布斯的全球富豪實時榜單顯示,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身家達到了635億美元(約合4168億元),超越馬雲和馬化騰,成中國新首富。鍾睒睒的登頂要歸功於11月以來農夫山泉股價的暴漲,從35港元漲到了截稿時的43.5港元,17日早盤甚至一度達到44.6港元。
  • 那些在中國發財的華人首富:賣藥賣油賣高樓,還賣火鍋
    不僅奠定其泰國首富地位,還創造出身家數百億的領導層團體,以及95後華人首富和中國最美女富四代,堪稱資本界的財富傳奇。實際上,馬來西亞首富家族前不久也帶領金龍魚登陸創業板,以全年營收達貴州茅臺2倍的成績,成為A股市場規模最大快消企業。而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也是憑藉在中國大陸的龐大布局,一舉爬到雄霸首富10年之久的遠東地產黃氏兄弟頭上,成為新加坡首富。
  • 7個妻子10個孩子,19歲敗光一億,靠著零食成為了首富
    得益於旺旺集團的快速發展,其掌門人蔡衍明也成為了臺灣的首富。蔡衍明的出身來歷蔡衍明出生於1957年,是中國臺灣著名的企業家,旺旺集團的董事長。旺旺集團從一家食品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為了集地產、酒店、旅遊、保險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企業。在2013年的巔峰時期,旺旺集團的市值一度達到了1440多億港幣,也是在這一年,蔡衍明第一次成為了臺灣地區的首富。
  • 用罐頭換回4架飛機的首富,出獄後僅剩264套北京房,現狀如何?
    成立一家小公司,靠倒賣黑白電視小賺一筆的牟其中,被安上「投機倒把、買空賣空」的罪名進了監獄。出獄後的牟其中敏銳地發現,國產的冰箱質量確實不咋地。他成功避開了國家禁止進口冰箱的漏洞,趕緊到韓國以冷凍機械為名,定製了一批361升的冰箱回國。這筆生意,讓牟其中在1987年就狂賺了1500萬!這一次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從此奏響了牟其中的商業狂想曲。
  • 他曾罐頭換飛機夜賺上億 三度入獄從首富淪為首騙 如今他回來了!
    在火車上,牟其中認識了一個河南人,兩人天南海北地吹起來,從他口中,牟其中知道了正在面臨解體危機的前蘇聯準備賣圖—154飛機,但找不到買主。牟其中利用俄方物資急缺的特點,在中國購買500車皮小商品(裡面都是被單、襪子、罐頭)交給了俄方,並轉手將飛機賣給當時正欲購買大飛機的川航。「罐頭換飛機」讓牟其中和他的南德集團一夜成名,牟其中自稱從中至少賺了8000萬元人民幣,從而也成了中國最大的「倒爺」。
  • 河北新首富誕生,公司平均一天入帳5億,財富超越長城的魏建軍
    目前長城的銷量也非常不錯,公司年營收超過了50億。魏建軍的身家也高達450億。不過其實魏建軍雖然坐擁450億的身家,但是他依然不是河北首富。因為新河北首富是王玉鎖。說到這個王玉鎖,估計許多人都不認識他。不過在中國的頂級企業家圈子裡面,王玉鎖卻是一個大人物。王玉鎖是新奧煤氣的老闆,公司主營的是城市天然氣管道。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南極人這個品牌應該很多人都穿過,即使沒有穿過,也一定聽說過。「保暖內衣」是南極人的明星產品,因為過硬的產品質量、高性價比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南極人在短時間內火遍全國,在無數個冬天溫暖了很多消費者。
  • 順豐王衛成香港首富!從「窮小子」到千億富豪,曾被稱「水貨佬」
    來源:市界作者丨市界馮晨晨編輯丨朗明 隨著《2020胡潤百富榜》的發布,新舊首富再度交替。 順豐創始人王衛的財富漲幅高達118%,並以2400億元位列榜單第4位,比上年提高8個位次。不過,市界發現,在其居住地一欄,赫然寫著香港二字。而福布斯全球實時富豪榜,王衛排名位於李嘉誠之上,兩者相差約228億人民幣。
  • 37歲成香港女首富 去年炒恆大股票虧了31億港元?
    每經記者 林菁晶 陳夢妤 每經編輯 何小桃香港富豪的財富變化總能吸引吃瓜群眾的眼球。昨日(2月20日),「香港女首富炒恆大股票去年虧損31億港元」的消息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