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神奇的,孕育了種種生命在這個世界。我不是素食主義,我喜歡吃肉,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大自然的禮物。有一些生命,祭了我們的五臟廟,有一些生命,陪伴我們走過一生。我喜歡的寵物就是小烏龜,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小編認為養龜需要注意的幾點,希望喜歡烏龜的人,都會擁有一隻一生一世的小烏龜。(其實今天看見了沙漠貓,覺得那個才是最愛,喜新厭舊啊。呵,男人~)
一、進食
烏龜是有靈性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能把烏龜養成狗,很乖很聽話的那種。在我國的文化裡,烏龜也是一種象徵,馱著唐僧過河的大龜是很有代表性的,當然,這僅限於小說之中。
有靈性,並不代表智商也高,相反,烏龜是很傻的,至少在進食的方面是這樣的。可以觀察一下小烏龜,你丟個它多少新鮮的龜糧和鮮肉、魚蝦,都會不停的吃,只要是新投的,不是吃過的殘渣。
烏龜的胃和頭部的比例是1:1,它們只知道吃,作為主人的你,不要覺得它還是處於hungry的狀態,差不多就行,老話說的好,常帶三分飢和寒是沒毛病的。撐爆是沒有可能的,但是會導致你的小龜龜消化不良,胃好難受,腹瀉以及腸道菌群失衡,最終的結果就是腸炎。食量一定要控制好,營養搭配要均衡。
二、看護
養過烏龜的人,無論是不是換水,都有把小烏龜拿出來一起玩的「愛好」。經常把烏龜撈出來是不利於烏龜生長的,但是沒有辦法,總是忍不住,誰讓烏龜那麼可愛呢。只是跟烏龜玩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的行為,小烏龜就像是一個需要成年人陪同的孩子一樣,一不留神,就會溜之大吉。
你可以持有懷疑態度的去嘗試一下,把你的烏龜放出來,遠遠的觀察它,你會發現,左瞧右看的小烏龜,會迅速的脫離你的實現,它只是在找一條適合逃跑的路線。實際上,這是烏龜的本能,在尋找陰暗的角落,所謂的路線,還是喜歡貼著牆角一直走,如果家裡的家具裝飾夠複雜,家電夠多,那麼恭喜你,有活幹了。
三、互動
相信很多人通過視頻還是觀看自己圈子中烏龜,都有那種很聽話的,這頭開飯,小烏龜就一顛一顛的過來找吃的了,這樣的烏龜誰又不想擁有呢?如果你想讓烏龜同你親密,那麼你就要多花費一些心思了。
條件反射的訓練,多多的與烏龜進行溝通,雖然它們聽不懂你講的是什麼,更不可能張嘴跟你講話,但是久了會熟悉你的聲音,你的口令。最初級的養龜就是準備好了一切,每天餵一喂,然後看著烏龜發呆,給烏龜拍照曬背這些,粗心的朋友也很容易發現,在你揮動龜糧的袋子或者把肉放在魚缸上方,只要是龜眼所及之處,小烏龜都會變得很興奮,如果能將這個行為延伸拓展一下,你也會擁有一隻「別人家的龜」。
四、換水
水質,是所有水族愛好者日常討論的事情,小編最初養龜,直接就是自來水,慢慢有了一些初級的常識,就改為沉澱的自來水了(哈哈,這個很low是不是)。接下來依然是自來水,只不過是經過太陽暴曬過的(知識來源於網際網路,據說可以除氯)。
暴曬的自來水,持續了一段時間,發現魚缸裡面的水垢很是嚴重,想刷掉都很難,就連烏龜背上都出現了白色的水垢,怕對小烏龜造成傷害,於是就換成純淨水,這是最滿意的一次,清澈的水裡搭配著燈光,看著小烏龜遊來遊去,我就在思考,能不能讓小烏龜更加強大一些呢?這次的決定,讓我痛哭流涕。
喜滋滋的給水站打電話,要了礦泉水,桶裝的,農夫山泉,我對你們夠好了吧,我自己還在喝娃哈哈。第二天下班回家,三隻有氣無力的烏龜趴在曬臺上,我走近了也不像之前那樣慌慌張張的就躲到水底,我心咯噔一下。按照之前養龜的經驗,只要是烏龜四肢伸展開來,有氣無力,基本就宣告死刑了。
其實養龜跟養魚是一個樣的,魚缸裡再髒,也是有益生菌的,換水只是看起來乾淨而已。養龜可以用的水:自來水、純淨水,切記不要用礦泉水,我不確定是不是水的事,但是不希望再去用小烏龜的生死去驗證這件事了。
換水的話,個人建議換一半留一半,驟然改變烏龜的生長環境,會讓烏龜在不停的適應新環境中疲勞,這裡的疲勞指的烏龜的生理反應,頻繁的換水,會導致烏龜頻繁的水土不服,免疫系統會紊亂,最終也是逃不過早夭的下場。
綜上所述,是小編個人對於養龜的一些觀點,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對於炒菜的過程個人是很享受的(泡麵不算)。養龜這件事,更是一件需要持久耐心去經營的,我們雖然做不到無微不至,但是需要注意的方面,一定要記住。養出一隻狗一樣的小烏龜,是我目前的一個小目標,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