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在節目中批評有些大胃王吃播時存在浪費嚴重的現象,吸引了眾多關注。
在直播平臺上,靠吃播圈粉的網紅不在少數。他們中有的人能一頓吃下幾百斤的小龍蝦,有的人能一次吃下幾百個包子,還有的能一口氣吃50份水果撈,一次性暴風吸入二十桶火雞面。這些主播能吃這麼多,不禁讓人質疑:到底是什麼樣的胃才能裝下這麼多東西?大胃真的存在嗎?
據營養學專家介紹,人的胃會隨著儲存食物的多少而變化,主要是因為胃壁具有很強的伸縮性。胃壁由三層組織構成,內層是黏膜層,外層是漿膜層,中間就是由平滑肌組成的肌層。一般情況下,人空腹時的胃容量大約有50~100毫升,飽餐後可以達到1200~1600毫升。人的胃容量基本是恆定的,且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大。而一些胃彈性比較好的人,一次也可能吃下2400~3200毫升的食物。
這樣看來,胃的伸縮性似乎給「大胃王」們提供了一個很有力的「能吃」理由。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能成為「大胃王」了呢?
當然不是。
胃的容量是有限的,當攝入食物的量超過3000毫升時,人體就會出現不適反應。長此以往,可能還會患上很多疾病。這也正是吃得多時會感覺脹的原因,而且吃得越多人越不舒服。
不知從何時起,吃播圈掀起了一陣「吃得多」狂潮,大胃王們在吃播時一次次地挑戰著自己的食量上限。更有的直接打出主播能吃50斤小龍蝦的廣告,慶祝大胃王入駐某直播平臺。
然而,有網友爆料稱,很多在鏡頭前看似能大吃大喝的主播實際上是利用各種剪輯卡點掩蓋假吃,還有的主播會通過催吐等手段把自己包裝成「大胃王」。為了博取觀眾眼球,賺取吃播的流量紅利,有不少網紅將「量大多吃」作為宣傳點,要得多卻吃得少。而那些作為噱頭的海量食物最終都會被吐掉或扔掉,浪費嚴重。
而有關專家則表示,暴食催吐非常容易引發疾病。短期內攝入過多食物的話,對於胃來說是非常辛苦的。胃部被撐大的同時胃壁會變薄,極有可能誘發急性胃擴張,嚴重的還會出現急性胃穿孔和急性腹膜炎,危害生命健康。而長期吃很多食物的人,胃壁肌肉會增厚,蠕動和排空都會加快。「大胃王」們只不過是在挑戰他們的胃壁彈性,折騰他們的胃壁肌肉。
此前,新聞就不止一次地爆出過大胃王猝死的消息。
2019年,世界排名第17名的華裔職業大胃王李蕙逝世,享年54歲。她的家人對此事一直保持沉默,但有她的友人表示,她的死與「競賽性飲食」有一定聯繫。
今年,瀋陽30歲吃播博主王先生因長時間暴飲暴食造成身體機能下降,在準備直播時突然出現身體發麻、頭暈目眩等症狀。醫院經過連續7天搶救,仍然沒有挽回他的生命。
還有一些博主因吃播而患上骨質疏鬆等老年疾病,令人心痛,令人惋惜。
在這些極端化現象的背後,量大多吃實際上是在誤導消費習慣、鋪張浪費和危害健康。主播們一心逐利,卻不顧後果地營造了畸形的飲食文化,傳遞了錯誤的飲食觀念。
對此,網友們紛紛發表評論,表示「就該管管這些主播,很多都是譁眾取寵,坑蒙拐騙」。
目前,已有多個視頻和直播平臺相繼作出了回應並進行整治。
鬥魚回應稱:將積極響應中央相關號召,加強對之後的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杜絕餐飲浪費行為,共創風清氣朗的直播氛圍。
抖音以及快手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平臺將對吃播中浪費糧食,或是以假吃、催吐、宣揚量大多吃等方式博眼球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或給予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帳號等處罰。快手方面還表示,已經發布「吃播」規定,在視頻中食用易引起身體不適的食品、使用非正常器皿吃東西、生吃活物等行為都被列為違規情況,一旦出現,必將嚴肅處理。
現在,在視頻平臺上搜索「吃播」、「大胃王」字眼時都會看到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的提示,很多「人氣主播」也已經刪除帳號、清空作品。
「吃播」本應是推薦美食、分享快樂,我們期望「吃播」能夠回歸生活、回歸健康,營造健康愉悅的飲食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