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周末,家住園區的陳偉驅車30多公裡,來到位於吳中區藏書的蘇州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協會基地,他要領養一隻小狗。
填完領養申請表後,小陳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狗舍。轉完一圈,他最終選擇了「豆芽」。「主要看眼緣吧」,他告訴記者,剛進基地,他就喜歡上了這隻溫順的小黃狗。
說起收養狗,小陳頗有些感慨。他來蘇州工作已經7年,穩定的生活使他和妻子萌生了養寵物的念頭。一次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人發布了領養「小金毛」的圖片,一聯繫,對方要價每隻2000元。小動物怎麼成了生財工具?他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決定收養一隻流浪狗。輾轉聯繫上動物保護基地後,他最終了卻心願。
籤完領養協議,陳偉支付了押金。「先帶『豆芽』去寵物醫院洗個澡,再回家」,他說。基地「大管家」徐衛衛告訴記者,被領養的貓狗有再次被遺棄的風險,少數居心不良的人還會拿去賣,收取的押金也是小動物的生命保障金。領養人還被要求加入指定QQ群,定期上傳寵物照片,3-5個月後被領養動物安然無恙,押金將退還給收養人。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動物保護人士提出了「領養代替購買」的公益理念,呼籲更多的人關心、關愛流浪動物。蘇州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協會從2014年下半年起開展了6場小動物「領養日」活動,每次現場被領養的貓狗有五六隻。「基地現在共有600多隻流浪貓狗,每月新收50隻左右,而每月被領養的只有20隻,一半都不到」,動保基地創辦人葛延俐對此憂心忡忡。多年來,她四處奔走呼籲文明養犬,不要隨意棄養寵物,從源頭上減少流浪貓狗。
蘇州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協會屬於公益性質的民間組織,場地租金、醫藥費、食物開銷等,一個月平均下來要好幾萬元,基地運營經費全靠募捐。隨著收養流浪動物數量的不斷增加,這個「貓狗之家」經常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今年5月打算辦一場慈善拍賣會,現在已經徵集到不少愛心人士捐贈的物品」,葛延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