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是航海路電動車市場的老商戶了,眼看一年一度的金九銀十到了,他卻高興不起來。
「今年別提金九銀十了,能維持住生意就不錯了。有些配件商開了三個月,一個客戶都沒新增。」按理說,鄭州電動車保有量在激增,但他的生意卻出現不相匹配的不振。這讓他憂心忡忡。
這是個案還是全部呢?他了解到,社區周邊的電動車維修點卻生意火爆,有的「麻雀」店甚至年入十幾萬。這讓他羨慕不已。看來有電動車同行做得風生水起的。
到底咋做的?有啥秘訣?老張和同行們想學習學習。
現象丨八百米街道上五家電動車維修點
晚上八點多,焦女士騎著電動車經過桐柏路西站路口時,電動車不知被什麼扎了一下,車胎沒氣了。
無奈之下,她推著電動車沿著附近的街道向前走,沒走多遠,就找到了一家電動車維修點。
維修點門頭上有電話,焦女士聯繫了店主,不一會兒店主就到了,五分鐘左右電動車就修好了。
「都快九點了,沒想到店主很爽快地趕過來了,原打算扔在他家店面門口,明天再來推走。」焦女士說。
對於焦女士的讚揚,店主李先生反而覺得不好意思起來。
「不只是救急的事兒,主要是生意競爭大,你看這條街道上,僅靠路邊的電動車維修店就有五家,我也是幹一個活兒就積累一個口碑。」李先生說。
河南商報發哥在附近看到,李先生開的電動車維修店在冉屯路和煤倉北街路段,這兩條路總共八百多米,路不長,電動車維修點卻有不少。李先生家的店面還算大些,十多平方米,其他幾家的店面只有五平方米左右,有的「店面」連「店」都不算,一把凳子,幾個工具箱,就成了電動車「維修店」。
故事丨靠一門手藝養活全家,年入十多萬
40歲的李永勝在這條街道上經營電動車維修生意已經14年了,他的店面較大,十多平方米,每年毛利十萬多元。
「店面大,房租就貴,經營不好的話撐不住店面。」李永勝邊忙活手中的活兒邊感嘆。
在他的店裡,電動車輪胎、車把、電池等大大小小的電動車零件分類擺放,有的體積較大的貨品就懸掛在牆上,節省空間。
據李永勝介紹,這處店面每月房租兩千多元,為了節約開支,店面裡沒捨得裝空調,只裝了一個吊扇。
他每天早上七點上班,晚上八點回家,一天幾乎無閒暇之機。店裡最常見的活兒是補輪胎、調車把、調電路等。
為了節約人力成本,他既當老闆又當工人。因為活兒太累,他沒捨得讓妻子來幫助自己。
「有時候蹲在地上修車,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一般人都撐不住。」李永勝說。
據他介紹,電動車維修店之間經營狀況差別不太大,在季節上也比較穩定。
其主要原因就是近幾年電動車數量飛速增長,經營電動車維修,只要肯吃苦,就能撐起一個門面。
說起吃苦,李永勝忍不住感嘆說,最難的是夏天和冬天。
「夏天時來維修的車輛多,可這種店面都是在外面維修,又沒有陰涼,火辣辣的太陽曬著,只能蹲在地上幹活。」說話時李永勝正半跪著給一輛電動車補輪胎,他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抹把汗,頭都沒空抬。
據他介紹,因為夏天天氣熱,他曾一天喝掉近20斤水,差點「水中毒」。
困惑丨惡性競爭,門檻越來越低
該街道上另一家電動車維修店,也開了將近20年。
據維修的戴師傅介紹,自家以前是做自行車維修生意,後來隨著電動車增多,改行做電動車維修生意。
發哥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店面和戴師傅情況類似,由經營五金店、汽車維修等生意改行過來。
李永勝說,之前,一條街道上也就一兩家電動車維修店,而這兩年,許多人融入這個行業,有些新成立的店面,為了爭取客源,惡性競爭,給原來的老店帶來不少影響。
他舉例說,售賣一組電動車電池,利潤是20元錢,有的店面為了競爭,以10元利潤低價出售,還有的以次充好,顧客也看不出真假。
「這個行業技術好學,進入時沒啥門檻,有的人會補個輪胎就能開維修店。」他說。
為了在眾多的電動車維修店裡突圍,一些店面也會使用各種方法。
從和上班族一起「早起」「晚歸」,延長營業時間,到研究電動車流行趨勢和顧客「定製」需求,電動車維修店看起來「隨大流」,也不斷「投顧客所好」,比如提供改裝車燈、個性噴漆等備受年輕群體喜愛的服務。
經營丨七八棟高層就可以維持一個店
實際上,電動車維修店雖然生意相差不大,可也有人為經營困境而困頓。
農業路上一家電動車維修店的店主張先生告訴發哥,自己的店面臨近高架,因為城市管理力度加大,電動車維修不能在店外經營,電動車電焊維修、噴漆等都不能經營,現在店裡只有補輪胎、售賣電池、維修電路等常規工作,生意很受影響,一天只能收百十元錢。
「店面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可房租貴,城市管理又嚴格,最好是開在小區周邊,一個有七八棟高層的小區就能養活一個電動車維修店。」他說,一個2000戶的小區,按照一戶一輛電動車保守計算,就有2000輛電動車,這個數量足夠維持一個電動車維修店的正常收入。
「店面在小區周邊,客源穩定,口碑也容易形成,來來往往都是老客戶,店面就容易幹長久。」他解釋說,「有些人在路邊支個攤就維修電動車,那和流動性商販差不多,也容易售假」。
另外,在價格上,附近一家電動車維修店的店主說,電動車維修的價格看似不透明,實際上是透明的。以充電器為例,市面價格30元、50元不等,區別不大。真正不透明的是電路維修等生意,因為對於電動車使用者來說,並不清楚具體是哪個零件出了問題,容易被蒙蔽。
對於經營問題,也有經營者告訴發哥,考慮到人力成本因素,這種店面多是以夫妻店、親戚店等形式存在,看似年入十多萬,除去人力成本和日常花銷,所剩並不多。
這位經營者現在開設了一家分店,可因工人難僱,正考慮是否要將分店關門。
「本來就是圖便利的手藝生意,難以形成加盟店、連鎖店。」他預測說。
新現象丨網絡APP上門服務能否打出新天地?
電動車壞在半路上,這樣的事情讓許多騎行者窩火。
近年來,有些商戶就瞄上了這種「意外」,提供上門維修電動車的服務,並在趕集網、58同城上進行推廣。
今年1月,鄭州電動車免費上門服務平臺「找電驢」曾聲稱,為鄭州市區內的電動車車主提供上門檢修、上門換電池、道路救援等活動,並承諾30分鐘內到達,全城免收上門服務費。
目前,該平臺已經停止這一業務,工作人員稱「因為不賺錢」。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雖然鄭州電動車數量龐大,可鄭州電動車維修的實體店也「遍地開花」,覆蓋率很高,如果電動車在道路上發生故障,附近的維修店就足夠應對,這也是為啥上門服務的網絡平臺暫時無法興起的原因。
「也許以後還會有類似的平臺出現,能否開闢新天地,個人並不看好。」他說。
原標題:電動車業日子真不好過?鄭州電動車維修師傅年入十幾萬
編輯:王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