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狗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它們遍布世界各個角落。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進化都與人類文明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們外表看起來呆萌可愛,讓人愛不釋手;不過有時候也很任性,見到生人就會大叫甚至攻擊,但是對主人卻十分的忠誠。
狗與人類
在我們認知的世界裡,有一句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動物的基因遺傳似乎就決定了這種動物從出生到衰老的生活習性。世界上基本上所有的犬科動物都是陸地上的霸主,無論是高山叢林還是遼闊平原都是它們馳騁的天下。
然而,在南美洲卻有一種奇特的狗,它們伴水而生,不僅會潛水抓魚,還能獵殺比自己體型大好幾倍動物,這在犬科的族系中也是絕無僅有的。因為長時間在熱帶雨林活動,所以它們也被稱為叢林犬。
叢林狗
叢林犬是南美洲獨一無二的物種,在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蓋亞那、巴拉圭、阿根廷東北部及巴西等國家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的中文學名叫藪犬,也是藪犬屬中唯一現存的物種,其餘的都已滅絕。
藪犬在水邊尋找食物
藪犬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又矮又長」,四肢比較短小,尾巴則更短,耳朵小而圓,體型類似於家養的哈趴狗。它們體重大約 5 到 7 公斤, 體長約 55釐米到 75 釐米之間,尾長 12裡面 到 15 裡面 , 身高30 裡面。整體外觀看上去既不像家犬,也不像狐狸,更不像狼。在分類學上,藪犬與亞洲豺,非洲的野狗共同組成了一個亞科(豺狗亞科),一般稱之為「偽犬類」或「擬犬類」。
藪犬
藪犬的毛很軟,非常的蓬鬆,看上去怪可愛的。毛色的大部分區域呈黃褐色,頭部、頸部及尾巴呈較淺色,而它們的腹部呈深色,有時喉嚨較淺色,看上去和狐狸的皮毛比較相似。
藪犬的犬齒
作為一種小型犬類,雖然藪犬要比其它的犬類少6枚臼齒,這一點上有點接近於貓科動物,但是它們的犬齒卻十分發達,能夠輕易咬碎獵物的骨頭,即使是大甲魚也無法抵禦它們的攻擊,這讓它們成為南美洲叢林裡最可怕的殺手之一。
藪犬捕食大甲魚
藪犬主要棲息於南美洲靠近水源的叢林之中,它們最喜歡在水中玩耍、嬉戲和捕獵,沒有水的地方你幾乎看不見它們的身影。為了獲取食物,它們每天往返於雨林和沼澤之間,花在涉水泅渡、狩獵的時間特別多,這也就是它們看上去身體總是溼漉漉的原因了。
藪犬戲水
由於藪犬長時間在水邊活動,為了適應環境,它們的腳也進化出了與其它的犬科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即腳趾之間進化出了類似漁貓一樣的蹼,這種足噗呈蜘蛛網狀連接著它們的腳趾,這讓它們成為世界上最另類的犬科動物。
帶有足噗的腳
在平常生活中,大多數家犬只要經過人類的訓練都能夠學會在水裡遊泳。藪犬當然也不列外,只不過它們不需要訓練就是天生的遊泳健將。腳上的足噗能幫助它們在水中快速遊動。最擅長的便是憋氣潛入水中捕魚,最長時間可達半分鐘左右。
藪犬潛水捕魚
藪犬體型雖小,可是你不要小瞧它們,在南美洲叢林裡卻是數一數二的捕獵高手。它們的食譜中有嚙齒類動物、各種魚類、小型爬行類、兩棲類以及一些水鳥幾乎是所有能到嘴的肉它們都吃。除此之外,它們有時還會捕食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例如:無尾刺豚鼠、西貒、美洲駝,甚至據相關報導稱,它們曾獵殺過重達幾百斤的美洲貘。
吃魚
藪犬是晝行夜伏的動物,和非洲的野犬一樣,它們是群居性動物,每群約有十餘只,它們非常的團結,而且紀律嚴明。普通的狗成員都聽命於團隊的首領,它常常由首領帶頭集體外出捕獵。
外出時,首領一般會站在前面,整個團隊的成員呈一字排開,井然有序的行走在森林裡,就好像接受過訓練的士兵走路的隊形一樣。當每路過邊界一次就會排著隊在地上留下自己的氣味,以備回程的時候能夠尋找到方向。
隊形
在狩獵過程中它們分工有序,相互的協助能力非常強,遇到大型獵物時最有經驗的頭領作為攻擊主力,先去試探獵物的實力,其它的成員則負責在旁邊通過吼叫驅趕和騷擾獵物的注意力 ,一旦時機成熟,它們便會一擁而上,從各個角度發動攻擊,讓獵物無處可逃。
藪犬大塊吃肉
藪犬作為群居性動物,每天都是一群一起住在一個獸穴或挖空的樹幹中睡覺,它們群落的關係是非常社會性的,就像非洲斑點鬣狗一樣,它們的首領也是雌性的當家,憑一己之力,維護一個階級組織的制度。
藪犬女王和幼崽
像大多數的其他犬類社群一樣,藪犬也是只有首領才有生育權,而且雌性藪犬頭領可以自由選擇配偶或調整自己的發情期,當團隊其它成員發情時,狗女王會通過身體釋放化學信息素來壓制其它的雌犬不許發情。雌性通常每年二次發情期, 這很像家犬, 但是交配季節卻不固定,更多是依據種群的生存質量和以棲息地的情形而定。
藪犬哺育幼崽
發情期維持四天,由雌犬選擇配偶,它們也會自己挖獸穴, 但是更普遍的是使用其它動物的棄穴。懷孕兩個月後,藪犬女王在獸穴中會生下 4-6隻幼犬。 雄性藪犬會在此期間把食物帶回到獸穴幫助首領養育新一代,幼犬在 8個星期後斷奶, 一歲時達到性成熟,平均壽命10年。
藪犬幼崽出洞
結語
雖然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區,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但它們的種群的密度卻非常地低,而且數量往年一直呈下降的趨勢,其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棲息地喪失、旅遊影響、道路發展,二、是全球氣候的影響導致降水量減少,致使生存環境發生改變。目前它們已經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生存近危的物種。
最後不得不說,這種野生動物如果滅絕了真的太可惜了。如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正面臨著第三次物種大滅絕,其中大部分原因是人類造成的,希望它們能夠被人類好好保護下來,不要再「英年早逝」了。
大家對這種動物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哦!
文|趣味多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