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寵物專車
(寵物專車)剛開始以為哪家打車軟體開闢新業務?後來才發現沒有半毛錢關係。寵物專車是一項寵物託運服務,疫情之後,省際班車多數停運,普通城市又不能空運,最終還是要靠陸路交通。為了提高託運質量,全國不少企業都紛紛開啟了寵物專車業務,比如:舒寵國際、寵必達等知名品牌。
寵物出行事故屢見不鮮,「事故頻發」糾結最後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服務的質量。剛開始沒有寵物專車時,多半是靠物流車,然而物流車基本都是廂式車,載物品可以,載寵物那可不行。
寵物屬於活體,旅行中需要流通的空氣,需要專人沿途照料,狗狗還要溜溜便於腿部活血,狗貓全身有毛,天氣炎熱時還要有溫控措施,哪一項要求物流車都不能滿足。但是也並非一點好處沒有,價格還是比較低廉的。
去年去歐洲參觀過一家非常有名的寵物託運公司,業務遍及整個歐洲,該公司用房車來託運寵物,每部車均配置醫療設備,醫護人員和情感維護員。該公司主管琳黛兒女士告訴我們:「寵物應該在旅途中必須要得到應有的照料,寵物不會說話但是能表達感情,我們跟寵物是家人,我們必須做到隨時能和寵物對話,幫助寵物解決問題,安全地送到客戶家裡,這一點必須保證」。
看來運輸是一回事,寵物的看護要也很重要,需要做到隨時觀察寵物狀態,一旦發現問題,寵物必須得到有效的治療與慰藉。不少的寵物心理還是很膽小,需要人安慰。假如像貨物似的託運,極容易給寵物造成心理陰影,不願意進籠子、絕食、狂叫、生理期延後、停止生長發育等。
疫情後寵物專車如雨後春筍,各家公司紛紛開拓市場,有的把車子開到了青藏高原,有的則深入新疆,一來一回跑上萬公裡,其實挺可悲。你家唱罷、我家登場,拼服務也好,拼影響力也罷,這樣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毫無意義,跑得遠正恰恰說明了問題多多。
市場應該聯合起來,各自做各自的線路節點,每家就是一個驛站,自己行走的路線最好不要超過1000公裡,提高連接時間,驛站互相連結配合,才能把市場做活,所以最終還是希望有人能挑起大梁幹好運輸驛站。
曾經接觸過國內一些比較知名的企業,跟他們老總也聊過,這個行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行業的資源整合,形成規模效應,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圈,使用的頻率高,最後讓費用降下來,最終大家受益才是最完美的。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創作路上感謝大家的陪伴,我會繼續加油的!
對於(寵物專車)這一問題,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