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果叮咚
11月28日-29日,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深圳市綠色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MCF)承辦的「2020深圳市公園自然教育嘉年華」在廣東省深圳市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西草坪舉辦。短短兩天時間,5000多個家庭來到風箏廣場體驗自然聚會、自然舞臺、自然書屋、社區花園4個板塊活動,感受與自然親密接觸,將自然帶回家。
自然聚會:花鳥蟲木都有大學問
嘉年華的28個白色帳篷裡,23家自然教育機構為深圳市民帶來豐富多彩的自然體驗活動。其中有12家是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建設和支持的自然教育中心。這些中心著力於挖掘各自場域的自然生態特點,定期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自然教育活動和課程。
紅樹林基金會(MCF)聯手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自然教育中心、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中心、深圳灣公園自然教育中心,和孩子們一起「手繪深圳灣溼地」,通過「鳥兒的巢穴猜猜猜」和「鳥兒的大小比比看」兩個小活動了解黑臉琵鷺、勺嘴鷸等水鳥的生活習性。
小泥巴營地邀請小朋友一起用泥巴DIY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日常用品;境蘭生態景觀設計公司準備了100多道「趣問」引導小朋友關注身邊的自然並保持好奇心;你好 大自然Hi Nature特別定製的展板上,按下鳥類照片下方的按鈕就可以聽到鳥兒的叫聲,讓不少孩子駐足感受……
玩遊戲、做手作,風箏廣場上,陽光、草地、笑臉交織在一起,孩子們在玩樂中收穫滿滿的自然科普知識。
自然舞臺:雲遊全國溼地
藍天做頂,綠樹為背景,今年的「自然舞臺」自然教育機構紛紛使出看家本領,講座、視頻、小遊戲,小朋友們都被吸引得走不動了。
紅樹林基金會用照片和視頻帶領大家「雲遊」全國各地的沿海溼地,江蘇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的丹頂鶴美麗優雅,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慄喉蜂虎被譽為「最美麗的小鳥兒」,鳥兒們挖洞、捕食、「談戀愛」的照片趣味十足。
無境深藍的志願者曾是海洋館的鯨豚馴養師,向大家分享圈養鯨豚背後的故事:海洋館捕捉年幼的虎鯨馴服後進行表演,虎鯨爸媽跟在捕鯨船後久久不願離去……觀眾們都被深深打動,認識到了保護野生動物、取消動物表演的重要性。
自然書屋:自然好書帶回家
公園不僅適合自然觀察,也非常適合閱讀。彩虹花公益小書房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自然科普書籍和繪本,按3歲以上、5歲以上、7歲以上、9歲以上、12歲以上及家長和成人分類,不同年齡層的人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本。例如《小蝸牛自然圖畫書系》,一套4冊介紹了木棉花、龍葵、無尾鳳蝶、小蝸牛4種物種,它們都是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司空見慣的動植物,風格清新,兼顧科普性與敘事性,讓小朋友讀起來非常親切。
8個閱讀島嶼準備了8本自然好書,讓遊覽累了的家庭可以坐下,靜靜看一會兒書。潺槁樹下的故事會小舞臺上演著 「不插電的閱讀party」。這一切都讓風箏飛舞的草坪有了不一樣的文化氣息。
社區花園:親自然的小小兒童樂園
嘉年華場地一側是專門為孩子們設計的花園。11月26日下午舉辦的共建工作坊中,志願者們用廢棄紅酒箱搭建了入園處的花園標識牌,用竹子、鳳凰木果實、麻繩和鐵絲DIY風鈴,在昆蟲屋上彩繪。
嘉年華的花園受到了小朋友們的熱烈歡迎。廢棄木樁埋入土地後高低錯落,形似練武功的梅花樁,可以訓練小朋友的平衡感;沙坑裡放上木樁就變成了小小「搭建訓練園」。所有孩子都能在玩樂中和自然做朋友。
2020年是深圳市自然教育蓬勃發展的一年。自第一批自然教育中心設立以來,深圳市、區城管部門充分利用公園、綠道的優美環境和自然資源,大力推進自然教育中心建設,建成了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自然教育中心,現共有27家。依託這些自然教育中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教育課程和活動,不斷滿足市民科普教育和親近自然的需求。
今年嘉年華的特別環節——「2020年度自然教育中心授牌儀式」上,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向2020年由試點轉為正式運營的海上田園自然教育中心、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教育中心、梧桐綠道自然教育中心3個自然教育中心授牌。今年另有8個自然教育中心通過了試點考核,將在未來一年試點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