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 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王海崧老師如是說。他本人也始終秉持著這項原則。
王老師的課堂既有緊張的學習氛圍,也有輕鬆的互動時刻。每當他把一個個高思維難度的問題拋向我們,班上四十九顆心臟瞬間高速地「同頻共振」:究竟是哪個「慘小孩」會接受王老師的「審判」?(答:一排「慘小孩」。)
我們之所以如此緊張,是因為王老師注重知識的運用與遷移,強調培養深度學習的能力。
在他的教學模式下,政治學科絕不等同於機械的記憶,而是要帶著「靈魂」學習。
想要完美回答他提出的問題,往往要基於對課本定義的深度思考、對知識細節的全面把握、對以往課堂知識的充分吸收,並結合一定的實際生活體驗。因此,即便同學們有一定壓力,都還是由衷地感到獲益頗豐。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王老師的課堂與我們距離很遠。博學多識的王老師會「降維」來到我們00後學生的語境當中,將課本上「高冷」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易於理解的語言,並結合一些帶有生活溫度的例子,將我們逐步引導到正確的思路上來。
每堂政治課上,上一秒我們還因王老師的幽默風趣笑得合不攏嘴,下一秒我們就猛然驚覺自己好像突然又理解了一個知識點。
課堂就在這樣張弛有度的節奏中高效地進行著。不僅如此,王老師也從不只局限於課本知識,更幫助我們了解時政熱點、拓寬國際視野。例如19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結束,王老師就將會議內容印發給我們,並用了兩節課的時間來詳細講解。
這些內容與我們所學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聯繫緊密,讓我們對諸如「三期疊加」、「六穩」工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耳熟能詳卻似懂非懂的專有名詞有了真正的認識。
教師資格證
王老師總是說:「政治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活動課、是一種體驗課。
由此,王老師不僅僅課堂講解有趣生動,還想方設法指導我們開展研究活動,在活動中來體驗書本知識。在學習到「企業經營」這一課時,王老師讓每個小組以一個企業為案例具體分析其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以PPT講解的形式在全班展示。
最終,由於同學們準備充分、興致高昂,原定用一個晚自習完成的內容足足延長了半個小時。同學們自己選擇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蒙牛集團」、「京都動畫」、」嗶哩嗶哩「、「沃爾瑪」、「肯德基」、「大疆集團」、「富士」等企業的經驗和教訓,加深了我們對企業經營知識的理解,也深刻感受到商業競爭的起起伏伏。結束時,同學們還意猶未盡。
學生自主探究課節選
王老師的人格魅力在課堂之外更體現的淋漓盡致。對待學生,王老師循循善誘,面對同學們的各種疑難和天馬行空的腦迴路,王老師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思維出錯的根源所在。
所以在12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形:
政治課下課鈴一響,同學們就「翻桌越椅」衝上講臺問問題,直到下節課上課鈴打響,王老師才「撥開人群」匆匆走出教室;
中午,時常還有積極進取的同學單獨去王老師辦公室問問題,王老師毫不吝惜地犧牲自己的午休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有時甚至長達四、五十分鐘。
對待作業,王老師細緻嚴格,要求我們對每道錯題進行分析反思。王老師批改作業也一絲不苟,能在我們密密麻麻的字跡中發現小疏漏,留下「龍飛鳳舞」的批改痕跡。
政治導師組「肉鬆組」全體成員
高二,我班正式實行「三導制」。在師生互選中,好幾個小組積極地「爭奪」王老師。最終,我們小組有幸被王老師反選!為了體現我們對王老師的敬愛,我們取了一個可愛的組名——「肉鬆組」!(組名的靈感來自王老師的名字和他深入人心的形象)
每周王老師都會帶領我們小組進行政治學科的討論會,不論王老師工作多麼繁忙,都能保證小組活動每周進行一次。
討論會以一位學生主講,其餘學生聽講,王老師評講的形式展開,內容是對本周所學知識的梳理。一位學生主講,增強了學生溫習知識的主動性;小組模式聽講,提升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發散性;王老師評講,保證了學生查漏補缺的及時性。每周的「親密」相處,更增進了王老師和我們的情感。
總之,我們很有幸遇到王老師這樣有思想、有情懷、願付出、敢付出的好老師。
來源: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