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份,研究人員在粉磨廠自然保護區(Powdermill Nature Reserve)捕獲了一隻玫胸白斑翅雀。這隻鳥黃色的一側是雌性,紅色的一側是雄性——一種被稱為「雙邊雌雄嵌性」的現象。
攝影:ANNIE LINDSAY
撰文:JASON BITTEL
9月24日,在賓夕法尼亞州雷克託的粉磨廠自然保護區(Powdermill Nature Reserve),一個觀測鳥類種群的團隊發現了一個意外驚喜:一隻顏色怪異的玫胸白斑翅雀,身體的一側長著雄性玫胸白斑翅雀的鮮紅色羽毛,另一側則是雌性玫胸白斑翅雀的淡黃色羽毛。
當研究者們看到這種鳴禽的分色現象時,立刻意識到這是科學家們所謂的「雙邊雌雄嵌性」現象——一種看起來是半雄半雌的動物。
「這是毫無疑問的,」 粉磨廠自然保護區的環志項目經理Annie Lindsay說。
測量還表明,此鳥的右翼比左翼稍長,這是雄性和雌性玫胸白斑翅雀之間的典型差異。
雌雄同體僅僅意味著一種動物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特徵,而雙邊雌雄嵌性通常表現出更顯著的差異,因為這些特徵從身體中間部位分開,這種分離既可能是內部的,也可能是外部的。雙邊雌雄嵌性與雌雄同體不同,後者既有雄性生殖器官又有雌性生殖器官,但外表可能是雄性或雌性。
雖然雌雄同體在許多生物中都是自然現象,比如蚯蚓和蝸牛,但雌雄嵌體卻很罕見,就鳥類而言,似乎發生於細胞在發育早期不能正常分裂時。
這隻鳥的右翼較長,長有黑色羽毛,是雄性玫胸白斑翅雀的典型特徵。它的左翅較短,呈棕色,是雌性的典型特徵。它的尾羽也是兩種色彩。
攝影:ANNIE LINDSAY
Lindsay說,事實上,自從60年前粉磨廠自然保護區開始記錄鳥類以來,在捕獲的近80萬隻鳥中,只有5隻可能是雌雄嵌體。Lindsay說,在過去的15年裡,她見過的另一隻雙邊雌雄嵌性鳥也是一隻玫胸白斑翅雀。
她說:「我想這次我才更清楚這種情況多麼罕見。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吧,大家都是由衷的喜悅。」
百萬分之一?
「這種鳥非常有名,」 馬裡蘭州帕圖森特野生動物研究中心鳥類環志實驗室的野生動物學家Danny Bystrak說,該實驗室是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個分支機構,還是全美鳥類環志操作的中央信息交換中心。
Bystrak在電子郵件中說,回顧過去15年的所有記錄,在給鳥類佩戴環志的過程中發現雙邊雌雄嵌性鳥的概率幾乎是「百萬分之一」。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Lindsay說,並不是所有鳥類的雄性和雌性的羽毛都有明顯差別。或許自然界雌雄嵌體的鳥類比我們知道的更多。
博物館裡的鳥類藏品也說明了這一現象。Stephen Rogers是賓州匹茲堡市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鳥類部的收藏經理,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他已經為博物館的收藏準備了近16000隻鳥類。這需要對鳥類進行烘乾和保存,記錄每一個標本的內部和外部特徵,包括生殖器官。
在博物館的27000多件標本中,Rogers只發現了四種雌雄嵌體鳥類的記錄,其中三種鳥類的雄性和雌性之間沒有顏色差異。
「百萬分之一的概率只適用於表現出明顯差異的鳥類,」 Rogers說。「比如北美紅雀、玫胸白斑翅雀等。」
如果把所有隱藏的雌雄嵌體動物都算進去,雌雄嵌體動物的概率會上升到百萬分之一百四十六。
雌雄嵌體的奧秘
雌雄嵌體的物種一旦被發現,就會成為頭條新聞,比如2019年發現的北美紅雀,今年早些時候發現的眼睛是雄性、軀體是雌性的蜜蜂,但這種現象很難研究。
Bystrak說,他找不到任何記錄表明,雌雄嵌體鳥類曾在環志操作中被再次捕獲,因此目前還不清楚雌雄嵌體鳥類易羽之後的顏色差異是否繼續存在。
至於這隻玫胸白斑翅雀的未來命運,可能無人知曉。和人類一樣,雌鳥有兩個卵巢,但鳴禽只有左卵巢能正常受孕。Lindsay說,這隻玫胸白斑翅雀的的左側看起來是雌性,因此有可能會受孕,不過它必須表現出雌鳥的行為才能吸引配偶。
人類對雌雄嵌體動物的行為知之甚少,但在2009年和2010年,科學家們在伊利諾斯州發現了一隻雙邊雌雄嵌性的北美紅雀,並注意到它似乎輕易地活到了成年。然而,這隻北美紅雀似乎從不鳴叫,也未被看到與配偶一起活動。
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候這隻玫胸白斑翅雀的命運。捕獲的當天這隻玫胸白斑翅雀就被放生,如今可能已經飛到南美。
(譯者: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