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上海市楊浦區靖宇中路的雲南而行工作犬訓練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是上海市導盲犬訓練基地,2018年成立。此前,上海市的導盲犬訓練工作一直在南京警犬研究所開展。為推動上海市導盲犬事業的發展,有著多年訓犬經驗、資深國際輔助犬訓練專家王春筍毅然辭職,從加拿大回到祖國,擔任了全新的上海市導盲犬基地負責人。
接手導盲犬訓練工作後,王春筍親自從具有CKU認證資質的拉布拉多犬舍精挑細選了七條拉布拉多犬,並結合上海實際情況,從訓犬方法、導盲理念、犬舍管理、訓導師培訓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規範和改進。
對三條導盲犬進行實地訓練
實地訓練
他認為實地訓練非常重要:「要成功訓練出一隻導盲犬非常不易,淘汰率很高。一定要帶犬只到實際場景中去。」
採訪當天上午,王春筍帶領著兩名訓導員,對三條導盲犬開始了日常實地訓練。在大街上,所有的人事物都是真實的,同樣也充斥著很多未知因素,而這些是每一條導盲犬必須接受的考驗。在人行道上,導盲犬帶領訓導員不小心磕碰到臺階,訓導員一定要拍拍臺階,拉著它原路徑返回,重新再走一次,直到正確為止。
簡單的坐下、避障、不撲人、不追逐都是導盲犬要遵守的「規矩」。那麼假如遇到了陌生犬類會怎樣?
訓練中,途經一個路口時,在訓導盲犬們與一隻寵物犬不期而遇了,在寵物犬狂吠不止試圖撲鬧的情況下,身負鞍具的三條導盲犬依然淡定如初,瞟了幾眼便正常帶領訓導員通過路面,並不受影響。「在訓練過程中,我們也會有意去尋找一些陌生犬只來對它們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訓導員說。
▲導盲犬與一隻寵物犬不期而遇時依然淡定行走
遇到紅綠燈,坐臥立定靠、上人行道、過斑馬線等也都是導盲犬的基礎技能,所有往來車輛、行人都是未知的變量,這正是實地訓練的優勢。「人們所說的訓練場地其實是個誤區。要讓導盲犬在路口、轉彎處停下來,這些都很容易訓練。但是要讓它學會導盲,帶人走,且不受嘈雜環境影響、不碰到障礙,這才是最難的。"王春筍的意圖很明顯,不僅要讓導盲犬知道這麼做的原因,還要讓它們學會去自主工作。「導盲最主要的還是在一個『導』字上。」
對導盲概念的解釋,他形象地拿出導盲鞍進行說明。導盲鞍是導盲犬訓練和使用中必不可少的裝備,能幫助視力障礙人士更加敏銳地感受和指揮導盲犬。放在犬背上,導盲鞍的鉤子與拉杆連在一起,能清晰地感受到犬的細微動作。這樣便能在遇到障礙時,引導主人停下以免發生意外。
▲導盲犬背上的導盲鞍
在新的基地,王春筍為導盲犬們建立了犬舍,以便進行規範化管理,每隻犬都有自己的掛牌信息。他還開始著手建立犬只檔案,將每條犬的基本情況一一記錄,「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積累。」
他告訴記者,在國外一位訓導員,一次至少會訓練六隻犬,而國內的訓導員一次基本只能帶訓一或兩隻,相較傳統的訓犬方法在訓犬時當導盲犬發生錯誤行為,只需要發出聲響或輕觸,阻斷它的錯誤動作或行為即可,而並不需要過於暴力的幹預。
這就對訓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導盲犬訓導員需要學習和了解如犬舍管理、獸醫基礎知識、評估申請者等各種內容,訓導員的培訓是一個非常具體的、系統的體系。在加拿大,「一般第一年訓導員需帶訓2隻導盲犬,第二年帶訓4隻,第三年增至6隻,一共要訓出12隻後,訓導員才能拿到訓導員資格證書。」
他計劃結合上海實際情況,不僅要系統開展犬只飼養、行為研究、建立DNA資料庫,還打算在今後從修習相關科目的人才中培養訓導員等。
目前,基地正按照國際相關標準推進導盲犬訓練,王春筍表示,這也是在為上海加入「國際導盲犬聯盟」(International Guide Dog Federation)做準備,為導盲犬事業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而努力。
信息來源 |圖文編輯:上海市殘聯融媒體編輯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