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8月28日電 (朱虹)8月26日上午9時,國務院安委辦專項檢查第五組在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瀘天化公司」)進行督導檢查。這是檢查組這月以來第二次到該公司進行檢查。
此次檢查,除了對照《硝酸銨生產企業問題排查清單》中硝酸銨生產裝置和儲存設施是否經過正規設計、是否有露天儲存、開放或半開放式倉庫等10項內容進行檢查外;還要看8月11日時,在該公司檢查發現的問題是否整改,改成啥樣,進行「回頭看」。
舉一反三 找準根源抓整改
8月11日,國務院安委辦專項檢查第五組在瀘天化公司開展重點管控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明查暗訪工作時,共查出該公司硝酸銨溶液儲罐區未設置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報警裝置;固態硝酸銨生產已停止、庫房已停用,但停用手續不規範等10項安全問題。
瀘州市應急管理當日下達執法文書,責令企業暫時停止使用硝酸銨溶液儲罐並限期整改。同時,對企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立案查處,予以頂格處罰。並迅速派駐專班,一項問題一個整改措施,每日跟蹤指導整改。
截至8月14日,瀘天化公司針對硝酸銨溶液儲罐區未設置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報警裝置問題,已在硝酸銨儲罐頂部增設一臺有毒氣體監測報警儀、罐區內增設兩臺有毒氣體監測報警儀、充裝點處增設一臺有毒氣體監測報警儀,監測信號已接入GDS系統。其他9項一般安全隱患均已全部完成整改。
「你看,重視起來了,面貌就不一樣了嘛!」國務院安委辦專項檢查第五組肖文儒看著上一輪檢查出的問題,已一一整改,不禁如此說道。
此外,8月13日,瀘天化公司舉一反三,召開作風整頓大會。公司負責人一針見血指出:「公司安全工作出現問題,根源在人的思想、作風問題上。」必須從公司管理層到一線操作層,從思想認識上到實際行動上,層層深挖、人人反省,通過作風大整頓把安全生產的思想防線築的更牢。
同時,瀘天化公司自我加壓,在全公司範圍內開展新一輪安全生產大排查。從各單位負責人履職情況;「兩重點一重大」設備設施和監測監控系統有效、可靠運行情況;設備完好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隱患自查自改情況;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落實情況,操作規程執行情況;GDS報警現場排查、確認、處理、記錄情況;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的培訓和演練情況;特殊作業安全管控情況等方面開展全面自查自糾。並聘請危化品安全專家對硝酸銨生產、儲存裝置進行了安全診斷。截至目前,共查出49項隱患,已完成隱患整改28項。對暫時不能立即整改的問題,已落實管控措施,制訂整改計劃,逐步進行整改。
「以前把目光都放在重大危險源上,這次的督查是個警醒,不光是要抓大,還要抓小抓早,決不能在細節細微問題上掉以輕心。」瀘天化公司總經理助理、安監部部長郭春建說。
居安思危 問題導向促除患
「危化品行業領域,一旦出事,既是生產事故,也是環保事故、還會引發次災害,後果不堪設想。」8月24日,在市委常委會上瀘州市委書記再次重敲警鐘!
實際上,瀘州市作為全國全國14個精細化工基地之一,對危化品安全生產工作重視之至,不只是以貝魯特「8.4」爆炸事故為鏡鑑舉一反三,而是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鏡鑑舉一反三。
8月12日,瀘州市安辦發出《關於國務院安委辦第五專項檢查組明查暗訪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發現問題隱患的通報》。接到通報後,與瀘天化公司同樣在使用硝酸銨溶液的企業四川凱達化工有限公司也聞訊而動。當天,該公司便在公司範圍內開展了排查安全隱患工作,共排查出液體油相儲罐和硝酸銨水溶液儲罐現場布置與建設項目圖紙不一致、高處作業人員無特種作業操作證等12項安全問題。該公司針對自查出的隱患,逐項制定整改方案。
記者從瀘州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瀘州市共有2家涉及硝酸銨生產、使用的企業——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凱達化工有限公司,經新一輪自查自糾,硝酸銨生產儲存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專家診斷檢查也正在進行。自2013年以來,瀘州市應急管理局每年都會請中化協專家給危化企業進行安全診斷檢查。今年已聘請了3批「國字號」專家對瀘州市所有危化企業進行了檢查。共計查出問題隱患1550項。
為有效落實隱患問題整改,根治安全隱患反覆出現的問題,市應急管理局危化科負責人蔣開勇表示,今年瀘州市將專家診斷檢查和「2020鑄安執法專項行動」緊密結合,對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整改工作流於形式、閉環管理不到位的企業開展精準執法,倒逼企業依法落實主體責任,決不一查了之,一改了之,督促其掌挖根源剖析原因,實現隱患整治清零,更好的做到「治已病防未病」,遏制安全事故發生。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348人次,聘請專家197人次,停產停業3家,停止使用設備3處,立案查處12起,處罰款85.3萬元,有力震懾了違法違規生產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防微杜漸,憂在未萌」,不光是瀘天化公司行動起來了,其他企業也正視問題導向,抓牢重大危險源,盯緊細節處,通過專家診斷、自查自改,狠抓排險除患,進一步築牢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