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捨己為人但未必聽說過舍己為鶴,在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扎龍溼地是亞洲第一大溼地也是丹頂鶴的王國更是她們一家三代人舍己為鶴的地方。
她從小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後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了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
我相信這首名為《一個真實的故事》的歌曲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有聽過,因為這首歌在上個世紀80年代被廣為傳唱,而歌詞中唱到的女孩叫徐秀娟,我們今天主題的第二代養鶴人,在那個深秋她被候鳥帶走了,她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摯愛的養鶴事業。
徐秀娟,1964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扎龍滿族村的一個養鶴世家。父親徐鐵林和母親黃瑤珍是中國第一代養鶴人,黑龍江扎龍保護區在1975年籌建初期,那個時期條件艱苦,他們的辦公室就在扎龍的小土房裡,徐秀娟小時候經常幫著父母餵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由於家境貧困,她的學習生活靠鹹菜就饅頭仍難以為繼,她曾四次靠賣血維持學業。1986年5月,還未畢業的徐秀娟就被邀請到剛籌建的江蘇鹽城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創業。南下時,她將3枚鶴蛋從幾千公裡之外的內蒙古輾轉3天3夜運到尚未通火車的丹頂鶴越冬地鹽城,沒有先進的裝備只靠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靠自己的體溫保護著這三枚鶴蛋,在鹽城一個廢棄的軍用小崗樓裡,她又憑藉頑強的意志力和強烈的責任感,運用養鶴經驗和學到的科學知識,將這3枚鶴蛋孵化。1987年9月16日晚,心力交瘁的她為尋找兩隻心愛的白天鵝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1966年6月出生,1984年11月參加工作,徐建峰於1997年從齊齊哈爾市建華廠調入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像父親和姐姐一樣,當起了養鶴人,在疫病防控高危期,他曾7天7夜守在工作崗位上,使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丹頂鶴的孵化非常的困難但自2008年以來,丹頂鶴繁育和育雛成活率創建區以來最高,育雛成活率達90%以上,不得不說徐建峰為野化丹頂鶴做出來突出貢獻。
2014年4月18日早上,徐建峰像以往一樣趟水約2公裡進入扎龍溼地腹地觀察散養丹頂鶴的繁育情況,徐建峰發現一隻散養丹頂鶴的鶴雛和一枚鶴卵,為了確保鶴雛的成活,他在溼地裡工作了1天。19日早上,徐建峰不放心鶴雛和鶴卵,又回到溼地裡進行看護,在確保散養丹頂鶴鶴雛和鶴卵安然無恙後,在返回保護區的途中,由於連日疲勞掉入路基下的水溝內,不幸殉職。他說過他最佩服的人是姐姐,但現在在我看來他和他的姐姐同樣值得我們敬佩,雖身死但他的精神依然照耀在扎龍的天空之上。
第三代養鶴人是徐建峰的女兒徐卓,出生於1993年,在父親徐建峰因公殉職後,徐卓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發現了幾本工作日記,上面是父親每天記錄的資料,徐卓看到父親這些日記之後她便下了決心:她想讓這些工作日記繼續寫下去,她想完成她父親未完成的事業。2015年9月,徐卓放棄學校保送讀研究生的機會,選擇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回到扎龍守護丹頂鶴,守護這片溼地。徐卓先在繁育中心小鶴組實習,她每天第一個到鶴舍打掃鶴糞,在嚴寒天氣裡,徐卓與男同事一起穿過大水衩,在尚未完全解凍的沼澤地裡進行鳥類調查,經常一泡就是一天,往往調查結束後下半身凍得都沒有知覺;炎炎夏日裡,徐卓也會不顧地面攝氏四十餘度的高溫,身穿厚重的工作服在烈日下作業,在徐卓朋友圈的一張照片中,身穿工作服的她在比她還高的蘆葦叢中工作,頭髮被汗水粘成一綹一綹,臉上完全被汗水浸溼。這個原本嬌弱的女孩,就像一隻小鶴一樣,羽翼漸豐,如今已在扎龍這片土地上展翅飛翔。
一家三代養鶴人紮根扎龍,守候著他們的綠色夢,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像精靈般美麗的丹頂鶴,是他們一直努力的方向,他們更是我們敬佩的英雄,把一腔熱血散在扎龍的希望之上。
美的事物背後總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各位小夥伴們你們看完之後有什麼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