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粵明、姜超、張雨綺主演的《龍嶺迷窟》終於在觀眾的依依不捨之下送走了帥到沒朋友的高偉光(飾演鷓鴣哨),迎來了主角們下墓探險的高潮時刻。人臉黑腄蠁、懸魂梯、西周幽靈冢、內藏眢、術鐵籠這些《鬼吹燈》原著中的重要元素陸續出現,讓燈絲們興奮的同時,總覺得哪裡好像不對。就像是復刻了一盤頂級廚師的菜譜,食材什麼的都是那些食材,一分不少,烹煮過後的味道卻好像跟原來已經不大一樣。樂意觀影君也是認真咂摸了兩三天才咂摸出這些絲異味從何而來。在這裡與列為看官分說一二。
為了主人公的形象符合正向價值引導,對小說中人物下墓摸金的動因做了無奈調整
在《鬼吹燈》原著中,胡八一他們去陝西是因一隻繡花鞋引去的不假,但卻不是李春來騙去,而是他們通過這隻繡花鞋判斷出兩件事:一是陝西那邊是塊寶地,大墓多,寶貝多;二是那邊的大墓那是管得不嚴,所以民間盜墓猖獗。於是從決定了去那裡碰碰運氣。
至於說去龍嶺迷窟探穴,彼時胡八一他們尚不知曉鬼眼符號和雮塵珠的事,完全是胡八一通過當地老鄉的描述和魚骨廟位置的奇特,判斷出龍嶺下必有大墓,而且必然是有摸金校尉的前輩已經探過路,他覺得自己可以撿個漏。
當然,原著中胡八一他們也知道,既然有盜洞,說明已經有人進過墓,也許也沒剩什麼。但為什麼他們還想下去呢?是好奇。就像原著中胡八一的自述:
好不容易得知龍嶺中有座大墓,至今無人找到,我聽著就心癢難耐。……據我估計,解放前那位出錢修魚骨廟的商人,極有可能就是個倒鬥的高手。
大金牙則覺得自己自稱是古玩界的行家裡手,卻因身體原因從沒真正下過墓,就希望能親自出馬乾上一回大活,填補自己的這份遺憾,以便今後跟人說起來有足夠的談資。既然盜洞是現成的,哪怕是墓裡沒剩什麼東西也希望前去觀摩觀摩前人的手法,權當是練手實習了。
但本身盜墓這個事就是有違國家法紀的,主角明確表示出通過此事來求財的意願就是錯,更遑論還要對盜墓的前輩表示敬佩,還要去學習觀摩,更是三觀不正。若是照直播出,難免通不過審核。於是得讓胡八一他們去龍嶺的動因將主動變為被動,給他們製造一個迫不得已的原因。於是乎才將馬大膽、李春來這條線豐富起來,為主角塑造一個反推力。同時,將Shirley楊告訴他們關於雮塵珠的事提前到他們下墓之前。這樣一邊又惡人的威逼,一邊又有生死考驗。主角們的正向價值觀便得以樹立。
另外,在原著中馬大膽是個十分陰毒的人,不像劇中那樣像土匪一般的張揚。他用青銅缸用死人養魚相當於是在練毒藥,而且是那種殺人於無形的毒藥。如此陰鷙之人平常為了掩人耳目,都是單獨行事。這樣的人只會讓人感到害怕,感到憤怒,絕不會有比劇中張揚兇狠的馬大膽那樣有戲劇效果。這個人物也就失去了轉化的可能。所以為了讓這趟下墓能有勸人為善的作用,編劇便將青銅缸這一節也改得一塌糊塗。
這樣調整後將後牽一髮而動全身。本來下龍嶺迷窟的只有胡八一、王胖子和大金牙三人。現在為了有足夠的動因,加了馬大膽和shirley楊,在後面的劇情中如果不將這些人帶上,就沒法圓前面的說法了。但原著中本沒有他們這些人什麼事,平白多出來這麼多人,就只能加戲。
加戲直接導致了第二個問題。
要儘可能保留原著中的精彩場景,又要填補這麼多人物的戲,難免讓劇中出現一些不可彌合的縫隙
比如主角們的裝備問題。在評論中有網友指出,他們的那個手電筒是哪裡買的?為什麼那麼經用,能亮那麼久。這看上去是個Bug。但在原著中就他們的裝備有詳細的籌謀。因胡八一他們是主動下墓,所以裝備和工具都是有備而來。那個電筒不是一般的電筒,而是德國二戰軍用的狼眼手電。不僅聚光能力強,而且續航能力比一般的電筒強許多。這個是上次去《精絕古城》Shirley楊從國外搞的正宗德國貨。除了手電,還有德國工兵鏟,專業的繩索之類的工具,只要是剩下的都送給了胡八一他們。
不過即便如此,胡八一他們下墓後也是手電筒輪流用,能用蠟燭的地方絕對不用手電,斷沒有用火把時還將所有手電同開的道理。所以,編劇和導演在這方面為了追求戲劇效果,確實沒考慮到這些東西使用的合理性的問題。
另外,在劇中胡八一他們下墓知道帶鵝,卻不知道帶個專業些的口罩,也違背了原著邏輯的嚴密性。在原著中,胡八一他們知道下墓可能會遇到空氣品質不好的問題。所以特地去置辦了當時他們能買到的最好的防毒口罩。就像下墓遇見水銀那一幕,憑他們那個圍脖,那樣大量的水銀下,根本就不足以讓他們堅持那麼長時間,即使不中毒而亡也早就窒息而死了。
可沒辦法,因為劇中改成是馬大膽他們脅迫胡八一他們去的,所以他們自然沒那麼多時間去置辦那些裝備。可為什麼不讓Shirley楊繼續承擔起這個職責呢?畢竟Shirley楊是《鬼吹燈》中出了名的後勤隊長,每次的裝備都置辦得最為齊全,想得也最為周到。王凱旋也因為這個才叫她「楊參謀長」。這次胡八一既然不能親自置辦工具,完全可以交給Shirley楊來補位。這可能是編劇在改了設置後沒想周到的地方。
原著本身對於一些事情語焉不詳,需要填補畫面以便在熒幕上得以完美的呈現
比如幽靈冢和懸魂梯的情節中,幽靈冢地出現在筆者看小說時其實一直都不太明白這個東西到底會是個什麼畫面。原著中只說胡八一他們在盜洞中爬著爬著後面就出現了一堵牆,然後正當迴轉時,前面又多了一堵牆,於是發現了金算盤留下的臨時盜洞。然後又發現臨時盜洞走不通,才順著盜洞能爬的地方爬進了唐代古墓中。
可這個場景有個問題,就是人物一直在爬行,讀小說好理解,放到屏幕上畫面就沒法看了。何況原著中只有三個人,在盜洞中爬正合適。現在劇中卻是一堆人下面,這樣魚貫爬行集無聊,又沒看頭,編劇只有自己加戲。
還有懸魂梯一節。在原著中,胡八一是通過蠟燭做標記,畫出了整個懸魂梯的各種岔路,從而破解了機關走回了墓室。但到底是怎麼標記怎麼破,在原著中其實十分含糊。這就不得不逼著編劇改戲了。要讓這一幫人不能閒,都有戲,還要讓胡八一顯出他的智慧,也就不得不在懸魂梯的名號下將這一場景改的面目全非。
但筆者倒是十分欣賞編劇和導演對於李淳風渾天儀機關的那個場景。儘管可能邏輯上李淳風不可能修成如此規模的墓室,而且也不會選擇內藏眢這樣適合埋女性的風水,但這一段在觀看時卻令人感到特別酷。有種當年看《奪寶奇兵》的感覺,場面的精彩是相當不錯的。
總之,小說有小說的精彩,編劇有編劇的規則。能夠最大程度上保留原著的精彩元素而將其重新串聯以達到更好的觀影效果,是編劇給原著的一次新生。有劇的精彩就夠了,至於原著,我們也可以回過頭去重新領略書中世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