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一共講述了七個故事,分別由七個導演執導完成的。其中,第二個故事《相遇》,是由張一白執導的。
張一白是一位擅長拍攝愛情片的導演,代表作有《將愛情進行到底》等。所以當他選擇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事件作為核心時,他仍然選擇了以愛情為出發點,來講述電影。
《相遇》講述了張譯飾演的一位普通的科學家高遠,他加入了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因為原子彈研製工作的保密原則是,「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要把在基地看到的一切,永遠爛在肚裡」。三年時間,他都沒和家裡聯繫,一切工作都在保密之中。
在一次測驗發生緊急情況時,高遠勇敢地進行了一次操作,幫助科研組完成重大突破。但是,他卻因為接觸了核輻射,不得不入院治療,等待死亡。
在他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隨後被送往醫院時,科研組的領導(張嘉譯 飾演)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直到後來,他們才查到了他的名字,張譯飾演的角色叫做高遠。張嘉譯作為領導,面對無藥可醫的高遠,除了鼓勵,還有一句悄悄話:這幾天,街面上可能有些響動。
高遠每天都在等著那個響動,那是他的念想。
在此之前,高遠的世界裡,全都是國家大義,他把全部生命都灌輸到了研究原子彈的事業中。
但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無從知曉。
所以,在他生命垂危時,他重新回歸到個人。高遠,也不過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回到自己曾經走過的地方,回到曾經熟悉的街道。
在這,他不是科學家高遠,而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
三年前,他每天都坐這輛公交車,送一個女孩回家,這輛公交車承載著他很多回憶。
任素汐飾演的女孩方敏出現了,她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車上的高遠,儘管他戴著白色的口罩,但他的眼睛,是那麼獨特。
方敏開始回憶她和高遠的相遇相識,在她的講述裡,高遠這個人物,被徐徐展開。他是一個內向的人,一心都撲在科研上。他不會,也不太想談戀愛。
他不會討女孩歡心,但看到有人落水,他二話不說就跳下去救人,還因此鬧出烏龍。他很普通,卻心懷善念。
方敏認定了這個男人,想和他共度餘生。但是,他在三年前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她的生活中。
因為他的人品,女孩相信,他一定是有難言之隱,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所以她等待著。當街道上忽然震動了一下,車下無數群眾歡呼雀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報紙漫天灑下時,高遠的心亮了。
他站在人群中,內心洶湧澎湃。
一切都值得,不是嗎?
方敏站在人群中,她指了指報紙上的新聞,似乎在問,這就是你三年來做的事嗎?高遠微微點了點頭。任素汐很欣慰地笑了,那是一種釋然。
她沒有看錯人。高遠做的事情,遠遠比她們的愛情重要得多。
只是,當她在電視中看到高遠為原子彈研究事業而犧牲時,她還是難掩心中的難過。
什麼是國家大義?國家大義是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犧牲和戀人相處的機會,犧牲和家人團聚的機會,犧牲個人享樂,把國家榮譽放在第一位。
沒有國,哪有家?除了高遠,還有無數國防英雄,他們都在用生命為科研事業做貢獻。
張一白把家和國的關係,拍得非常到位。
而且,他選對了張譯,也選對了任素汐。張譯幾乎是用一雙眼睛,就完成了整部電影。他無懼生死的眼神,他愧對戀人的眼神,他得知原子彈爆炸成功時的眼神,整個角色完成了升華。
任素汐有著大量的獨白,她用平凡的故事,把高遠這個人物,描繪得更加立體。她的眼神裡也有戲,有對戀人拋棄時的不理解,有對戀人的期待,有對戀人選擇的理解,還有最後的那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