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新加坡金龍魚達人卓先生在介紹他馴養的金龍魚。
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攝
對金龍魚,很多人的認識只限於某食用油包裝上看到的樣子。不過,前天,渝北照母山金科時代中心內,來了3條新加坡的正宗龍魚在這裡免費展出,引來眾多養魚愛好者前來觀賞。它們將在重慶「逗留」一周。
3條龍魚總價百萬元
這3條龍魚分別裝在3個不同的魚缸裡,每個魚缸內都有一套獨自的供水系統,魚缸外面能看到水的溫度,「龍魚是熱帶魚,水溫一定要保持在30℃左右。」
外形上,其中2條龍魚的頭部、背部、底部都呈金色,也被稱為「金頭金底過背金龍魚」,算是龍魚中的王者;另一條龍魚則全身紅色,被稱為「超級血紅龍」。
麒鱗魚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這3條龍魚都是正宗的龍魚,是新加坡立堾龍魚私人有限公司花費數十年培育的,一條魚苗價格在1.6萬-1.8萬元,金龍魚價格普遍高於紅龍魚,成魚均價達10萬元以上,而這3條龍魚每條價格都在25萬-35萬元左右。
每條都有「身份證」
早在一個月前,這3條龍魚就從新加坡空運到了上海,「在那裡停留了一個月,進行檢測。」
這位負責人介紹,此次展覽的龍魚有CITES(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的特別授權,並經新加坡農糧局經嚴格審核向魚體內植入帶有微晶片的電子標籤,上面的數字就是它們的「身份證編號」。通過可攜式數字儀器掃描,消費者可以輕鬆了解每條立堾龍魚的真偽和來龍去脈。
「龍魚通人性,雖然隔著玻璃缸,但依然能和人們互動交流。」業內人士介紹,龍魚的壽命一般可長達40餘年,隨著周遭環境和年齡的變化,龍魚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展現出不同色彩和美。
重慶市場也有賣
龍魚的外形與龍神似,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吉祥化身,有招財進寶之意,故也被雅稱為「風水魚」,受到許多人的追捧。但由於龍魚價格不菲,餵養龍魚的人,多是成功人士和養魚愛好者。
在重慶一些魚類市場,也有龍魚賣,但大多是假龍魚。如何識別龍魚?這位負責人介紹,尾大鰭長、魚身乾淨、身形較寬的龍魚才是上品。金龍魚則要看其顏色過背程度,紅龍魚應注重色彩紅亮度。
選魚經>
選金龍魚首先看血統
上世紀80年代,龍魚在世界各地風行,它也從廣州等地進入中國。
如何挑選出血統最純正的龍魚?專業人士介紹,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龍魚,一般情況下,金龍魚要看其顏色過背程度,紅龍魚應注重色彩紅亮度,尾大鰭長、魚身乾淨、身形較寬的龍魚價值更高。血統純正的龍魚價格不菲,是有「身份證」的,有的魚身會被植入晶片,還有證書等憑證。市場上的龍魚良莠不齊,這就需要慧眼識珠,血統不純正的龍魚也將加大投資風險。
養魚經>
養龍魚像耍朋友,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在重慶,100萬元可以買套市中心的房子,如果存銀行,一年利息大約3.5萬元……但100萬元,也可以是幾條魚的價格。不過龍魚魚友認為,養魚養的是一種心境,不選貴的只選對的。
只選對的,不買貴的
在重慶和鼎水族俱樂部,胡楊(化名)是位玩魚20多年的魚友。從最初養七彩神仙魚,到如今的金龍魚,每天看著魚兒在水裡遊來遊去,他特別享受那份寧靜。
現在,胡楊家有5隻水族箱,妻子也愛上了養魚,她特別喜歡兩尾50釐米長的金龍。
胡楊承認,龍魚價格不菲,是水族箱裡的「貴族」。對商家而言,一條龍魚值多少錢是商業秘密,市面上也沒有標準。
不過,胡楊養龍魚,僅因為喜歡。「有時候,走過花鳥市場,一眼就能看到你中意的那條魚。」胡楊說,這感覺就像「耍朋友」,只選對的不買貴的。
因為喜歡,胡楊養龍魚沒算過成本。目前,重慶市面上的龍魚多為來自印尼的紅龍、新加坡的金龍。養龍魚的水溫需要在28℃以上,水族箱的水需要持續加熱,這是一筆花費。然後就是「夥食費」,龍魚要吃甲魚、小魚、蝦子等。胡楊說,他只給自己的金龍餵基圍蝦,這樣更健康。胡楊算算,家裡5隻水族箱,一月花銷在2000元左右,「這對我沒有壓力」。
魚友張林則是偶然養起了龍魚。張林搬了新房,他身邊有幾個做生意的朋友都養龍魚,他一起興,也花千多元買了兩條青龍練手。買魚不算貴,可水族箱得24小時開著,剛開始幾天,張林晚上關了水族箱的燈,魚兒嚇得亂蹦亂跳的,他再不敢關燈了。一個月下來,電費和魚飼料花了七八百元。
據悉,立堾龍魚計劃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入門級龍魚,屆時,普通民眾也可一「飽」龍魚的風採。
養魚的多,懂魚的少
如今,在重慶的解放碑棉花街、楊家坪花市、南坪花市、江北望海花市、龍頭寺熱帶魚市場等地,都可以看到龍魚的身影。龍魚因種類、品相不同,價格也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回興一位龍魚經銷商告訴記者,龍魚進入重慶大約五六年時間,而最近兩年,玩龍魚的人突然多了起來。
養龍魚有很多講究,成為行家更需要時間歷練。胡楊說,比如給龍魚換水,一般一周換一次,用水管把水抽出來,每次換1/5。換水用普通的自來水就行,但要存在桶裡先放置一周,等自來水中氯氣揮發了再換。天冷起來,還可以兌熱水,防止溫差。
胡楊說,這兩年身邊玩魚的人多了起來,有生意人圖「招財進寶」的,有帶著魚兒各地參賽的,當然也有普通的觀賞魚愛好者。「重慶養龍魚的多,懂龍魚的少。」胡楊說。
本組文/重慶晨報記者 周楊 顧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