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聽說過澳大利亞的大火,從去年開始就發生了,很多人想像中都會認為這是一起,但實際上澳洲大火是多起並發,各媒體一般的說法是火災大火從11月起就肆虐,還有部分地區可追溯到9月甚至7月,包括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以及緊鄰首都的新南威爾斯州,大的幾十處,小的上百處。直至今年的1月份,災情出現了轉機,因降雨降溫大火勢頭有所減弱,不過仍在燃燒叢林,還未平息之時,又一更大的災難即將來臨,專家稱這只是悲劇的開始,這就是災難過後的生態環境毀壞。
澳大利亞的山火出現多發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夏天一般在6-8月,現在是三月份,而我國正處於冬季末,但是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跟中國正好相反,11月-2月才是當地的夏季。而近來澳大利亞也是快入秋了,各地都在降溫降水,有效地緩解了災情,不然光靠澳洲政府的消防員阻止救火,就要燒到猴年馬月去了。據報導,目前大火已經造成了29人死亡,數以千計的居民逃離自己的家園,向政府尋求庇護。
而這次災難最主要的破壞是在農業、旅遊業和生態上,總計造成約50億澳元的損失,燒毀的農作物不計其數,許多遊客紛紛離澳,還有一些準備來澳的人看著大火蔓延也放棄了打算,建築物被燒毀,貿易也受到影響。當然,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生態問題,因為澳大利亞有沿海有很多的森林覆蓋,對緩解溫室效應有巨大的作用,還有就是澳大利亞的物種極其豐富,約有1.2萬種植物,而動物中像袋鼠、考拉、鴯鶓、鴨嘴獸大部分都分布於澳洲,部分屬於其特有物種。山火不僅打擊了經濟,也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破壞。估計有1120萬公頃的森林被焚燒,超10億野生動物因此喪生,有些物種很可能因此滅絕。
澳大利亞山火後,有這樣一種來自於植物的危害,那就是桉樹。桉樹的身材非常「高挑」,發生火災時因為樹葉分布得比較高,而下部則是樹幹,所以即便被燒後還可以枯木逢春,比其他植物的存活率大很多。作為澳大利亞的國樹,桉樹在澳洲南部廣為分布,這種樹最不好的就是生長過快,我們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道理,其他的樹、草本植物都跟它有競爭關係,發生火災後桉樹反而能佔據更大的地盤,擠壓了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形成一種「浴火重生」的態勢,很多叢林幾乎全是桉樹,長得比草還快,所以它也被稱為「霸王樹」。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是不允許種桉樹的,而且這種樹本身也有毒性,澳大利亞的就陷入了一種火災約大,桉樹越多,然後下一次火災又越大的死循環。
澳洲山火頻繁是一種自然現象,不過如果加大力度治理還是能夠遏制年復一年的火災,儘可能把其範圍縮小,不至於破壞太大。但是澳大利亞的公共服務做得不夠好,治理成效也不大,甚至出現了消防員怒斥澳總理的事件,1月6日一位名為保羅·帕克的消防員因就面對鏡頭喊話總理稱讓他「滾蛋」,因為火災發生後,這位總理在海外度假,並聲稱這是「各州的問題」。兩名消防員於火災中犧牲,民眾對政府的救援不力感到不滿。
天災無情人有情,澳大利亞的政府官員應該擔負責任而不是「踢皮球」,首要的工作不是度假而是救災。放在中國,瀆職的官員是要被直接下臺的。而如今以澳大利亞的救援速度,恐怕民眾只能依靠自救,可以說這才是澳洲人民真正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