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為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深入實施黨中央、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高質量、高起點規劃建設懷柔科學城,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懷柔科學城管委會,會同懷柔、密雲兩區政府,組織編制了《懷柔科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0年—2035年)》(以下簡稱「控規」)。目前已形成控規草案,於10月22日起正式啟動社會公示。
控規編制工作建立了由主責單位、責任單位、專家智庫、規劃編制工作營組成的四級聯動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工作營的支撐平臺作用,廣泛邀請建築、科研、景觀、產業、國際化服務等多領域的國內外專家,共同參與、全程指導,有效提升了規劃的前瞻性。
控規成果剛性傳導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積極適應資源緊束、減量提質的轉型發展要求,通過制定規則、創新策略,引導空間資源有效配置,強化實施過程動態管控,進一步提升了規劃的可操作性。
一、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
控規深入貫徹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按照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和百年科學城的總體要求確定了懷柔科學城的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
戰略定位: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撐,引領全球科學發現和重大前沿技術突破的新引擎,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發展目標:尖端創新引領的世界知名科學中心,綠色創新引領的協同發展示範區,生態文明引領的宜居城市典範。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國家實驗室集群,湧現出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和國際頂尖水平的科學家,產出一批基礎性、前瞻性、交叉性、融通性、顛覆性的創新研究成果。
二、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
控規尊重自然本底條件和城市組團格局特點,按照核心聚焦、學科集中、職住平衡、聯動發展的理念,在懷柔科學城內構建「一芯聚核,聯動,一帶潤城,林田交融」的空間結構,形成山巒環抱、碧水繞城、組團鑲嵌、疏密有致的整體布局。
控規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規劃建立全域覆蓋的分區分類管控體系,通過劃定居住主導區、科學創新功能主導區、商業商務主導區、公共服務主導區、基礎設施主導區、綠地水域主導區、混合功能主導區、村莊建設主導區、戰略留白主導區、水域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其他林草保護區、自然保留地、農業觀光區、景觀遊憩區等主導功能分區,明確城鄉建設空間和生態空間的主導功能,進而有針對性提出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建設的管控要求。
三、底線管控與發展規模
懷柔科學城規劃範圍總面積約100.9平方公裡。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堅持前瞻謀劃、近遠結合、集約高效,到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規模約23萬人,就業崗位數量約22萬個,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約40.3平方公裡(其中城市建設用地約36.1平方公裡,村莊建設用地約4.2平方公裡),建築規模約2720萬平方米,形成適宜的人口密度與合理的建設強度。
四、實現「雙體系」深度融合發展
控規著力突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源頭優勢、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的強度優勢、首都生態涵養區的自然人文優勢,圍繞「1+3」的總體思路,構建「創新生態體系」與「自然生態體系」高度融合的整體格局。
1自然生態體系——構築亮麗生態底色
「1」是構築亮麗生態底色,建設山水城市典範。控規以多要素生態評價為基礎,嚴格落實兩線三區全域國土空間管控要求,通過現狀建設用地減量、生態修復與生態建設等綜合方式,鞏固生態本底優勢,構建有生機、有生活、優生境的整體環境,實現藍綠空間比例約佔規劃範圍的60%。
通過養山、活水、密林、富田,持續提升生態品質,營造融合城市、環抱鄉村、涵養科學精神的優美環境。建立覆蓋全域的森林生態廊道網絡,有效發揮生物多樣性保護、滯塵抗霾、降溫降噪和提升景觀品質的重要作用,實現「森林伴科創,花園裡生活」。
2創新生態體系——聚焦「科學、科學家、科學城」核心要素
「3」是構建由科學、科學家、科學城三個核心要素組成的創新生態體系。
在推動「科學」原始創新發展方面,重點圍繞物質、信息與智能、空間、生命、地球系統等學科方向,構建支撐完整科學創新鏈條的功能布局。適應科學發展的成長性和實施動態性,規劃「科學發展類用地」總計約12平方公裡,在保證規模布局前提下允許靈活調節細類用地比例,鼓勵用地和建築功能混合,形成活力開放的科研社區。劃定1.8平方公裡戰略留白用地,為中遠期發展預留空間條件;劃出7.6平方公裡有條件建設區,引導遠期重大項目優化選址。
在服務吸引「科學家」方面,通過全方位構建國際人才社區綜合功能體系,打造具有成就感、榮譽感、歸屬感的環境氛圍,形成科學領軍人才高地。結合新城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懷柔科學城內構建「城市—街區—社區—街坊」四級城市生活服務圈,提升工作生活的融合度與便捷度。適應國際化、年輕化的科研人群特點,加強與國際公共服務資源的對接合作,推動涉外教育、醫療、商業設施建設,打造開放包容、國際化氛圍濃鬱的宜居環境。
在營建「科學城」方面,綜合考慮行政邊界、功能分區特點及地理標誌因素,將懷柔科學城劃分為科學城中心區、科學城北區、科學城南區、科學城東區和科學田園5個空間單元,並細分為23個街區,實施分級分類的規劃統籌管控。
科學城中心區面積約28平方公裡,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尖端科學創新要素與國際化高品質城市服務功能高度複合的城市活力中心區。
科學城北區面積約5.7平方公裡,是與雁棲湖國際會都融合發展的關鍵區域,北部打造礦山生態修復和工業遺產再利用的標杆工程,南部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打造智力資源集中的懷北科教小鎮。
科學城南區面積約21.6平方公裡,是與懷柔老城區、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融合發展的樞紐區域,是創新型產業示範區、城市綜合服務承載區和高品質國際化社區。
科學城東區面積約12.8平方公裡,是懷密聯動、融合發展的關鍵區域,以頂尖科研機構及大學為帶動,緊密結合軌道微中心建設,打造創新鏈條完整、高端要素集聚、生活服務完善、文化魅力突出的創新提升發展示範區。
科學田園面積約32.8平方公裡,跨懷柔、密雲兩區,是山水林田有機共融的生態區,美好鄉村人居發展的示範區,綠色科技創新理念的展示區。
五、構建完善的城市支撐體系
控規構建通達暢行、高效智慧的需求響應式交通系統,充分利用既有鐵路系統開行高速和城際鐵路、區域快線、市郊鐵路等多層級的軌道交通服務;堅持集約高效、綠色低碳、韌性智慧理念,提升市政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加強防災減災和綜合應急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建設永續發展的健康城市;聚焦城市形態管控,劃分「兩級八類」的城市設計管控引導分區,彰顯山水美、城景交融的城市特色,展現山水風韻、懷密風採、秀雅風格、創新風尚。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要求,現就《懷柔科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0年—2035年)》(草案)進行公示,聽取公眾意見,公示期限30天。公示分為網上公示和現場公示,公示時間從2020年10月22日到11月20日,網上公示內容為一張圖解讀控規草案,將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懷柔區政府和密雲區政府網站上進行發布,若有意見,請在發表評論區填寫意見或直接通過郵箱(郵箱地址:hrkxckonggui@163.com)提交反饋意見;現場公示內容為控規草案,公示地點在懷柔科學城管委會一層大廳(北京市懷柔區雁棲經濟開發區楊雁路888號),若有意見,請在現場留言。
對於市民反饋的意見建議,我們將及時研究,並將採信結果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懷柔區政府和密雲區政府網站進行通告。直接反饋意見的個人,應籤署真實姓名、住址及聯繫方式;單位應加蓋公章,註明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本內容由詳細規劃處(城市更新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