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出真鯛虹彩病毒的進口觀賞魚
大洋網訊 日前,廣州海關從坦尚尼亞進口觀賞魚中檢出真鯛虹彩病毒,這是廣州關區近年來首次檢出該病毒。目前,廣州海關根據相關規定已對該批觀賞魚作監督銷毀處理。
5月24日,廣州某貿易公司從坦尚尼亞進口一批觀賞魚,共9個品種、71.35千克,全部為海水觀賞魚,廣州海關隸屬荔灣海關按規定對其實施14天的隔離檢疫並抽樣送檢。經廣州海關技術中心檢測,確認在其中的慈鯛科布魯劍沙魚中檢出真鯛虹彩病毒。
真鯛虹彩病毒病作為海水魚新興傳染性疾病,1990年在日本真鯛魚養殖場首次爆發,造成當地養殖魚類大量死亡,目前已蔓延至日本多種海水魚中,對泰國養殖石斑魚類和韓國養殖條石鯛和真鯛也造成嚴重危害。其傳染方式主要以水平感染為主,由發病魚通過水體或餌料傳染給健康魚,染病後造成魚類造血組織壞死,患病死亡率從30%到100%不等。鑑於其危害,該病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定為必檢疫病。《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物檢疫疫病名錄》規定真鯛虹彩病毒病為二類動物疫病,是我國2019年進境水生動物疫病重點監測項目。
據悉,廣州市荔灣區是我國最大的觀賞魚養殖貿易集散地,有12家進境觀賞水生動物隔離場,每年從東南亞、非洲、美洲等13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觀賞水生動物約1500批次,佔全國進口總量的一半以上。廣州海關針對進境觀賞水生動物品種繁多、來源複雜、檢疫風險較高等情況,嚴格落實進境觀賞水生動物許可制度,積極開展疫病監測和定期隔離檢疫監管,落實各項檢驗檢疫措施,實現「管得住、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工作目標,在規範管理、科學把關的前提下,為進境觀賞水生動物貿易健康安全發展提供保障。
(廣報全媒體記者李大林 通訊員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