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的生物學特性
家兔在長期馴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於其它家畜的生物學特性。它是實行科學養兔的重要依據,我們熟悉並充分掌握兔的生物學特性,便可以採用科學的方法,迅速提高兔的經濟價值。
家兔起源與分類
家兔起源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葡萄牙)的野生穴兔,以後逐漸分布到地中海西部其他國家和歐洲,約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就馴養成家兔。我國最早的兔種來源於歐洲野生穴兔,通過「絲綢之路」經伊朗輸入我國。
家兔在動物學分類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哺乳綱,兔形目,兔科,真兔亞科,歐洲穴兔屬,穴免種,家兔變種。
家兔具有齧齒行為,但不歸類於齧齒目,主要因為齧齒目上頜僅有兩枚門齒。而兔形目則有四枚門竣S前排一對大.門齒、後排-對小門齒)。兔科動物又分兩大類,即塘兔類(Hares)和穴兔類(Rabhits)。塘兔類的特點是曠野產仔,生下來有毛,開眼,生後幾分鐘之內就能跑動,腿比-一般家兔長,跑時能遠跳。而穴兔在地下挖掘彼此相連的穴道,幼兔初生時裸露無手,不睜眼,無聲不會行動,享致一周後長毛。
家兔的生活習性
家兔仍保持著野生時期的打洞和晝伏夜出的防禦行為。
白夭除採食排洩外,比較安靜,夜間十分活躍,舉動輕捷,採食頻率高,採食量約為全天的75%。具有好靜、膽小、怕驚和聽覺很靈敏等特性,這與野生兔相似,兔受驚表現出精神緊張,食慾減退,甚至「驚場」在籠亂竄亂跳。兔因受驚可造成嚴重不良後果,如流產、拒絕哺乳,甚至抓死、踏死、咬死仔兔,噪音會造成兔的吸收性消化系統的紊亂,高頻噪音可造成仔兔的意外死亡。
兔的嗅覺特別發達,家免舌有1.7萬個味蕾,比豬、羊(1.5萬個)數目多,能辯別飼料的新鮮與否,怪味和毒性。兔是鼻嗅後再採食,還能辨別是否是自己的仔兔。因此在寄養仔兔時多用異味物質擾亂母兔嗅覺。
兔喜清潔乾燥,厭潮溼汙穢,兔體質較弱,往往因環境不清潔潮溼以至影響健康而生病。所以室外養兔要防止雨淋,室內要保證經常通風換氣,及時清掃。
兔具有耐寒怕熱的特性,這與被毛濃密尤其是長毛兔的毛長密厚和缺乏汗腺關係極大,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注意防寒工作。
家兔保持了同性好鬥的特點,特別是公兔同群較為突出,往往因股鬥咬傷甚至死亡。
家兔具有如鼠類牙齒不斷磨損,不斷生長的齧齒行為。
因此,在飼養管理中,要經常餵些堅硬的農作物莖杆或放一些木棒、樹枝等。在兔籠建造材料上要堅固,製作時不留梗角,使家兔無法啃咬。另外,家兔仍保留其祖先打洞穴居的習性,因此在建築免舍時要防止家免打潤逃逸。
家兔的消化與吸收特性
兔是草食性動物,因此,家兔對植物性飼料的消化與吸收,有其特別的適應性。兔的門齒發達,無犬齒,白齒也很發達,具有寬閥的橫脊咀嚼面,有利於切斷植物,磨碎飼料。
家兔是單胃,在胃底部的胃黏膜,能分泌較多的鹽酸和胃蛋白酶構成胃液。用來分解消化食物。兔的唾液分解澱粉的能力較低,故喜歡吃多計飼料和顆粒飼料。兔的腸道約為體長的10倍,小腸約佔總長度的7/10,大腸約為1/10。
食物經過腸道的時間長,有利於消化植物性食物。大腸包括盲腸、結腸官直腸,兔的盲腸很發達,長度與體長相近,約50釐米。盲腸中有25個螺旋狀皺褶的螺旋瓣,有大t的微生物繁殖,起發酵作用。
家兔分解消化纖維素,主要靠盲腸中的微生物分豁的纖維素酶進行發酵分解。盲腸收縮蟎動能力很強,據測定,一晝夜蟎動5238次平均每分鐘3.6次,盲腸和結腸有明顯的蟎動和逆蟎動,保證了微生物對纖維素的充分發酵分解。在迴腸和育腸相接處,有一個膨大的淋巴球囊(這是家免特有的),此囊肌肉發達能機械地壓榨粗飼料,同時不斷分泌鹼性液進入盲腸,中和有機酸,使其保持著利於微生物繁殖的環境,加強發酵作用,促進纖維的分解。
家兔採食大量的粗纖維可以減少腸炎和腹瀉,但幼兔因腸壁具有明顯的滲透性,故易患腸炎且.嚴重,死亡率高。因此,幼兔開始吃食時,應注意防止胃腸炎或消化不良,這是提高幼兔成活率的關鍵。家兔具有食糞行為或稱「食糞癖」,屬於正常生理現象(無菌兔或摘除盲腸的兔除外)。
家免排出的糞便有兩種,一種是在大腸中產生的硬糞,白天排出。另一種是在盲腸生產的附有粘液的團狀軟糞,於夜間排出。軟糞排至肛門口時便立即食入口內,兔的食糞量佔排龔總量的26%左右。軟糞中含有蛋白質是正常類球的3.5倍,所含粗纖維只有正常糞球的1/3。此外,欽糞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見表5),家兔將軟糞吃下後,與其它食物混合進行第二次消化,這與牛羊的反芻十分相似又稱服反芻,從而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