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的溼垃圾車會稱重溼垃圾重量!然後告知居民:垃圾分類大家做得...

2021-01-21 騰訊網

在徐匯區田林十二村、吳中公寓、徐家匯花園的垃圾房上,都有一塊電子顯示屏,會告訴居民,當天小區共分出了多少溼垃圾,戶均溼垃圾產量是多少。這些電子顯示屏上的數據哪裡來的?

原來,徐匯區部分溼垃圾運輸專用車都安裝了車載稱重系統,每天溼垃圾裝運完成後不久,系統就會計算出小區溼垃圾總量及戶均溼垃圾產生量,反饋到電子顯示屏上。

溼垃圾車安裝車載稱重系統

溼垃圾量是目前考核一個小區垃圾分類是否有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

剔除季節性因素之後,通常來說,一個小區幹、溼、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總量是比較穩定的。那麼,如果將垃圾分類做好了,溼垃圾不再混入幹垃圾,一個小區的溼垃圾就會增多,幹垃圾就會相應減少。因此,一個小區分出的溼垃圾量越多,說明這個小區有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進行垃圾分類,並且分類準確率在不斷提高。

在很多小區,居委會、物業或者垃圾分類第三方組織也往往會時不時去稱重溼垃圾,以此判斷小區垃圾分類的推進是否有成效。在有些小區,保潔人員做的時間久了,靠目測或者拖動垃圾桶時的感覺,也能八九不離十的判斷出每天溼垃圾的量,然後記錄在冊,有的還會公布在小區布告欄。

怎麼知道小區每天的溼垃圾量有多少呢?在徐匯區,田林和虹梅兩個街道率先試點了在溼垃圾運輸專用車上裝車載稱重系統,來反映小區垃圾分類情況,不再需要人工去稱或者靠目測估計。

徐匯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管理科副科長曹丹俊介紹,目前徐匯區已經安裝了車載稱重設備的溼垃圾收運專用車有33輛,還有20輛正等待安裝。

溼垃圾量可一定程度反映出分類質量

這個車載稱重系統最關鍵在設備就是一個「小盒子」,好似一個電子秤,當溼垃圾桶放上車輛裝運的同時,就會稱出來溼垃圾有多重。

在系統後臺,管理人員可以統計這33輛車所負責收運的小區每天各自產生了多少溼垃圾、總共產生了多少垃圾。

「剔除季節性因素,目前來說,一般小區戶均溼垃圾量達到0.3-0.4公斤,我們認為這個小區居民的垃圾分類質量是比較好的,而且發動面也是比較廣的。」曹丹俊表示。

因此,如果在小區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後一段時期內,溼垃圾總量和戶均溼垃圾量一直上不去,說明小區的垃圾分類推進工作肯定出現了問題,需要去尋找原因,採取措施予以解決。

如果,小區溼垃圾上升到一定數量然後穩定了,但突然又明顯下降,也說明垃圾分類推進工作出現了問題。這就是小區居委會、物業、第三方組織以及政府管理部門需要通過一定方法來知道溼垃圾量的原因,在徐匯部分街道採取了利用車載稱重系統的方式。

除了能自動稱重溼垃圾量,徐匯區的部分溼垃圾車還試點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可以拍到裝運垃圾的情況,起到監督環衛作業企業有沒有混裝混運等作用。

告知戶均溼垃圾分出量,提升居民分類積極性

徐匯的這些溼垃圾收運專用車稱出的溼垃圾重量不僅管理部門知曉掌握,以便推進垃圾分類,同時也告知部分小區,讓居委會、物業、居民看看,提高分類積極性。

在田林十二村的垃圾箱房上,都有一塊電子顯示屏,上面顯示了日期、小區總溼垃圾總量,戶均溼垃圾量以及負責收運的垃圾車車牌號。每天,溼垃圾收運車收運完成後不久,通過傳感器,當天的數據就會顯示在這塊顯示屏上。

居委會書記趙國慶告訴周到君,居委會很關注這個數據,剔除季節性因素外(夏季由於水果皮較多,溼垃圾量通常會比其他季節多),小區近期垃圾分類做得怎麼樣,都可以從這個數據「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目前,田林十二村的戶均溼垃圾量基本穩定在0.4公斤左右,說明小區垃圾分類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些居民也會看這個電子屏上的數據。一位居民說,倒垃圾的時候會順便看一下,從去年剛開始分類到現在,看到戶均溼垃圾量逐步上升,覺得很高興、很自豪,說明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了,把溼垃圾分出來了。

安裝了類似電子顯示屏的還有徐家匯花園。除了數據告知功能,徐家匯花園垃圾箱房中間的這塊屏幕還能播放垃圾分類宣傳片,還能顯示天氣預報。

目前,徐匯區有田林十二村、徐家匯花園以及吳中公寓三個小區的垃圾箱房上有安裝電子顯示屏,反饋小區每日溼垃圾總量和戶均垃圾量,其他小區也將逐步推廣。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新時尚|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溼垃圾純度將直接影響...
    垃圾處理,不僅要看技術可實現性,還要講究性價比。特別是在溼垃圾的處理上,主要難點不在技術,而是出路,處理不當更會造成二次汙染。隨著垃圾分類的推進,老百姓將乾濕垃圾分得更清了,溼垃圾的處理手段和方式有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 垃圾分類進行時!有害垃圾、幹垃圾、溼垃圾怎麼分?這21字口訣值得...
    》還有10天的時間,上海的市民準備得怎麼樣了?他們對於垃圾分類又有那些困惑和心得呢? 上海垃圾分類倒計時 困惑與心得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了位於上海徐匯區的嘉樂公寓,這裡是上海最早試點垃圾分類的小區之一。在居民劉阿姨家,記者看到有兩個垃圾桶,說起垃圾分類,劉阿姨表示,大家都有一個適應過程。
  • 如何分類垃圾?小龍蝦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是上海率先實施垃圾分類政策,從大家的反映來看,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人開玩笑說垃圾分類很快逼瘋和上海人,但另一方面,垃圾分類卻讓很多企業看到了商機,據說有分類標誌的垃圾桶是賣斷貨,大家都很高興我只能買一個,也很給力!按照上海垃圾分類,主要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幹垃圾和溼垃圾。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 題:垃圾分類迎來「史上最嚴」,這些焦點你應當知道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杜康 楊有宗 周穎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社會公眾稱為迎來垃圾分類「史上最嚴」。在很多人看來,垃圾分類如何分?如果自己的分類不妥,很可能會被罰款。要求「定時定點」投放,如果錯過時間,又該怎麼辦?
  • 同樣是吃剩的骨,憑啥排骨貝殼是幹垃圾,龍蝦魚骨就是溼垃圾?-虎嗅網
    垃圾分類可以大大減少填埋量,不用擔心越來越多的填埋場包圍我們。還可以降低無害化處理的難度,不用擔心我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差。分類之後,各種垃圾之間不會互相汙染,垃圾才能變成資源。由於回收價值增加,實施垃圾分類後,收集垃圾的成本反而會降低[8]。分類好的垃圾,堆肥、焚燒也會產生經濟效益。
  • 垃圾分類進行時 | 上海居民區試驗廚餘垃圾做肥料,最快發酵15天...
    每天下午,小區垃圾廂房內的一臺廚餘垃圾粉碎機都會將居民集中投放的廚餘垃圾進行粉碎,人工加入EM菌種後發酵變為有機肥,運送到崇明、青浦、奉賢等地的農場。試點半年來,如今梅隴三村的居民們已經養成了「溼垃圾手動破袋」「廚餘垃圾單獨投放」等垃圾分類的「高階習慣」,也吃上了用自家「垃圾」種出的大米和蔬菜。
  • 消除垃圾投放點異味有妙招:上海一小區自製除臭劑 原料全來自溼垃圾
    今年出爐的新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達標(示範)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將「垃圾投放點採取異味控制措施,收集點配有破袋、洗手裝置」納入考評範圍。居民告訴記者,桶裡的是「三年純」——存放三年以上的酵素,由溼垃圾、紅糖、水按照1:3:10的比例製成。「我們3個小區從4年前就開始發動居民自製酵素,稀釋後用來洗碗、澆花草、衝馬桶,那個時候大家就反映除臭效果好。」
  • 長三角近郊探索:溼垃圾養蟲前景如何?
    新華社上海4月14日電(記者杜康、吳寶澍)垃圾分類後,溼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方式成為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上海、浙江等地一些企業用剩菜剩飯、果皮菜葉養蟲,能否兼顧溼垃圾處理和經濟效益?  在滬郊崇明建設村,上海冬臣昆蟲養殖公司租借了村上流轉的20畝土地用來處理鎮上的溼垃圾。餐廚垃圾經粉碎後,摻上麩皮用來飼養黃粉蟲。
  • 幹垃圾車混裝混運 控江二村垃圾壓縮站被查處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7月7日報導:居民們分好的生活垃圾,清運到垃圾壓縮站後,收集運輸環節是否規範?7月7日上午,上海市城管局執法總隊對虹口、楊浦等中心城區的生活垃圾小型壓縮收集站進行了執法檢查。該站除了要兜底保障沿街公共區域的垃圾清運外,周邊單位和居民零星導入的垃圾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隔壁小區在定時定點投放時段結束後,小壓站門口經常會堆積大量垃圾,給分揀處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執法人員檢查發現,正在進行作業的幹垃圾駁運車中有多種垃圾混合的現象。於是,執法人員現場對其「將已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運輸的行為」開具了責令整改通知書。
  • 王者榮耀小故事:鍾馗這次闖禍了,幹垃圾和溼垃圾應該如何分類?
    在帝王谷,狄仁傑給鍾馗,分配了一項垃圾分類任務,狄仁傑明確告訴鍾馗: 豬能吃的是溼垃圾,豬不吃的是幹垃圾。 當鍾馗聽到狄仁傑的任務要求時,他覺得很簡單,答應完成任務,但鍾馗從未想到這一點,但最終他陷入了大麻煩。
  • 一袋垃圾的「奇幻漂流」,從你家裡出來後它將去哪裡?
    你可知道,垃圾自從離開你家後,去哪兒了?怎麼走?你知道嗎?2018年上海生活垃圾環衛處理量為900餘萬噸,日均處理量2.6萬噸。垃圾分類,好處多多:每焚燒1.04噸垃圾,可為1戶上海居民提供一年的用電量;1噸溼垃圾經過處理,等於0.3噸有機肥;回收1噸廢紙,可免於砍伐12棵大樹……我們每天倒掉的生活垃圾都去哪了?
  • 垃圾分類 居民這樣參與
    小區業委會主任陳榮林介紹說,小區有100戶居民,每天早上6時30分至8時30分和晚上7時至8時是大家投放垃圾的時間。「現在大家基本養成了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不太需要我們操心了。」  一年多前,情況卻正好相反。由於投放垃圾的廂房年久失修,環境髒亂差,居民扔垃圾都要屏住呼吸。變化始於去年3月,當地政府對垃圾房進行了更新改造。
  • 上海入梅 那麼問題來了:除溼劑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6月18日報導:距離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不足半個月,「垃圾怎麼分」已經成為市民們每天的必答題。繼今年2月東方網推出生活垃圾分類「怪題集」之後,近期,記者結合網友們的最新留言梳理出了「第二彈」,解答大家在生活垃圾分類方面的困惑。  問題1:除溼劑算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 垃圾分類已「逼瘋」上海人?早就有魚能分清幹垃圾和溼垃圾!
    聽說最近一段時間裡,上海人不得不被垃圾歸類搞得發瘋? 「你是什麼垃圾?」朝夕之間徘徊在耳朵,折磨的讓人崩潰。這樣的一張圖讓很多人有點迷茫~但是對於一些魚來說,早在幾個世紀之前就分清乾濕垃圾了!不僅能分辨,而且還很清楚。
  • 垃圾回收,我們該向臺灣學什麼?
    結果這位朋友遲到近1個小時,理由是「先回家扔垃圾。」當時他覺得很不可思議。然而,如今上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後,張先生已然明白那位臺灣朋友的心情。「現在每天分類幹垃圾、溼垃圾就已忙得團團轉,大家見面討論最多的就是垃圾話題。」相比大陸,臺灣嚴格的垃圾回收和分類政策已行之有年,且效果不錯。那麼,臺灣的垃圾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執行的呢?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乾淨了嗎?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
  • 垃圾分類不做「選擇題」
    機關做表率 垃圾袋分顏色,餐具回收有流程 目前,廣州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2.5萬噸,今年1—6月全市生活垃圾日均處理量1.95萬噸,儘管持續快速增長,但處理能力與垃圾產生量的矛盾依然突出。「垃圾分類是我們必須幹、也必須幹好的工作,要形成以法制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廣州市市長溫國輝表示。
  • 小詩收溼垃圾,小柑收幹垃圾……國內首套學齡前兒童垃圾分類讀本面世
    圖說:《寶寶學分類(幼兒園版)》  全國首本專門編個學齡前孩子看的垃圾分類讀本——《寶寶學分類(幼兒園版)》今天面世。
  • 破袋神器、自製花肥……這份垃圾分類「三十六計」,快點收藏
    24小時後,溼垃圾就會轉變成濃縮有機質。機器裡面像土壤一樣的棕色有機質,就是由溼垃圾降解而來的。居民經常會來挖一些帶回家,與泥土拌一拌就能種花了。第五計點位標註 心中有數上海天平街道德昌居委自行印製了一份「垃圾分類投放地圖」,分類投放點在哪兒?按圖索驥就行!
  • 垃圾分類改變百姓生活——垃圾分類推進一年間
    垃圾分類正在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新時尚」。  從垃圾混扔到養成垃圾分類新習慣要經歷哪些「錘鍊」?管中窺豹,從上海奉賢區金海社區金水佳苑小區的「定時定點」垃圾分類實踐可見一斑。金水佳苑小區住著2009戶居民,2018年7月開始推進垃圾分類,從宣傳動員、撤桶到定時定點經歷了三個多月。  走好垃圾分類「第一公裡」,宣傳動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