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匯區田林十二村、吳中公寓、徐家匯花園的垃圾房上,都有一塊電子顯示屏,會告訴居民,當天小區共分出了多少溼垃圾,戶均溼垃圾產量是多少。這些電子顯示屏上的數據哪裡來的?
原來,徐匯區部分溼垃圾運輸專用車都安裝了車載稱重系統,每天溼垃圾裝運完成後不久,系統就會計算出小區溼垃圾總量及戶均溼垃圾產生量,反饋到電子顯示屏上。
溼垃圾車安裝車載稱重系統
溼垃圾量是目前考核一個小區垃圾分類是否有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
剔除季節性因素之後,通常來說,一個小區幹、溼、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總量是比較穩定的。那麼,如果將垃圾分類做好了,溼垃圾不再混入幹垃圾,一個小區的溼垃圾就會增多,幹垃圾就會相應減少。因此,一個小區分出的溼垃圾量越多,說明這個小區有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進行垃圾分類,並且分類準確率在不斷提高。
在很多小區,居委會、物業或者垃圾分類第三方組織也往往會時不時去稱重溼垃圾,以此判斷小區垃圾分類的推進是否有成效。在有些小區,保潔人員做的時間久了,靠目測或者拖動垃圾桶時的感覺,也能八九不離十的判斷出每天溼垃圾的量,然後記錄在冊,有的還會公布在小區布告欄。
怎麼知道小區每天的溼垃圾量有多少呢?在徐匯區,田林和虹梅兩個街道率先試點了在溼垃圾運輸專用車上裝車載稱重系統,來反映小區垃圾分類情況,不再需要人工去稱或者靠目測估計。
徐匯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管理科副科長曹丹俊介紹,目前徐匯區已經安裝了車載稱重設備的溼垃圾收運專用車有33輛,還有20輛正等待安裝。
溼垃圾量可一定程度反映出分類質量
這個車載稱重系統最關鍵在設備就是一個「小盒子」,好似一個電子秤,當溼垃圾桶放上車輛裝運的同時,就會稱出來溼垃圾有多重。
在系統後臺,管理人員可以統計這33輛車所負責收運的小區每天各自產生了多少溼垃圾、總共產生了多少垃圾。
「剔除季節性因素,目前來說,一般小區戶均溼垃圾量達到0.3-0.4公斤,我們認為這個小區居民的垃圾分類質量是比較好的,而且發動面也是比較廣的。」曹丹俊表示。
因此,如果在小區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後一段時期內,溼垃圾總量和戶均溼垃圾量一直上不去,說明小區的垃圾分類推進工作肯定出現了問題,需要去尋找原因,採取措施予以解決。
如果,小區溼垃圾上升到一定數量然後穩定了,但突然又明顯下降,也說明垃圾分類推進工作出現了問題。這就是小區居委會、物業、第三方組織以及政府管理部門需要通過一定方法來知道溼垃圾量的原因,在徐匯部分街道採取了利用車載稱重系統的方式。
除了能自動稱重溼垃圾量,徐匯區的部分溼垃圾車還試點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可以拍到裝運垃圾的情況,起到監督環衛作業企業有沒有混裝混運等作用。
告知戶均溼垃圾分出量,提升居民分類積極性
徐匯的這些溼垃圾收運專用車稱出的溼垃圾重量不僅管理部門知曉掌握,以便推進垃圾分類,同時也告知部分小區,讓居委會、物業、居民看看,提高分類積極性。
在田林十二村的垃圾箱房上,都有一塊電子顯示屏,上面顯示了日期、小區總溼垃圾總量,戶均溼垃圾量以及負責收運的垃圾車車牌號。每天,溼垃圾收運車收運完成後不久,通過傳感器,當天的數據就會顯示在這塊顯示屏上。
居委會書記趙國慶告訴周到君,居委會很關注這個數據,剔除季節性因素外(夏季由於水果皮較多,溼垃圾量通常會比其他季節多),小區近期垃圾分類做得怎麼樣,都可以從這個數據「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目前,田林十二村的戶均溼垃圾量基本穩定在0.4公斤左右,說明小區垃圾分類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些居民也會看這個電子屏上的數據。一位居民說,倒垃圾的時候會順便看一下,從去年剛開始分類到現在,看到戶均溼垃圾量逐步上升,覺得很高興、很自豪,說明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了,把溼垃圾分出來了。
安裝了類似電子顯示屏的還有徐家匯花園。除了數據告知功能,徐家匯花園垃圾箱房中間的這塊屏幕還能播放垃圾分類宣傳片,還能顯示天氣預報。
目前,徐匯區有田林十二村、徐家匯花園以及吳中公寓三個小區的垃圾箱房上有安裝電子顯示屏,反饋小區每日溼垃圾總量和戶均垃圾量,其他小區也將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