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寒假將至,期末考試也快馬上來臨,很多孩子都進入了緊張的複習衝刺階段。
提及到考試和成績,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同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家庭作業,孩子之間的成績差異會這麼大?
其實,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下面是一份來自與學霸父母交談得到的「養娃指南」。
1
「常說這3句,養娃沒問題。」
1.「孩子,我知道你學習的辛苦。」
學習,原本就不是一件輕鬆事。雖然國家提出學習「減負」,但孩子一兩個小時的作業是家常便飯。
每天六七點起床,背著大書包上學,直到下午四、五點才放學回家。大部分孩子還要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不如和每天起早貪黑學習的孩子說句「辛苦了,寶貝。」
用溫柔的話向孩子表達謝意,明白孩子一年來學習的辛苦,給予適當的安慰和理解,孩子也會慢慢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
2.「孩子,並不是所有付出都能換得好成績。」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也並不是付出了就能擁有好的成績,我們都需要時間的證明。
當沒有足夠優秀的成績時,我們需要理解並且接納孩子,每個孩子都有所長,也都有他自身的局限,不能拔苗助長。
讓孩子明白:「付出也許不一定有回報,但我希望你努力做好這件事。」
3.「考試雖然重要,但你進步的過程更重要。」
如果說我們一點都不關心考試成績和排名,似乎也有些口是心非。
但考試固然重要,但我們更要在乎的是孩子努力進取、超越自己的過程。
鼓勵孩子成為一個勇敢拼搏又虛心坦然的人,有接受變數的胸襟和坦然的情懷。
告訴孩子:「你努力進取、超越自己的過程,比分數更重要。」
2
「分數很重要,孩子更重要。」
古往今來,清朝科舉考試到現代高考應試,時代在更替,不變的是考試在每位父母心中的分量。
絕大多數父母在意孩子成績,有些憂心忡忡:
「有什麼好方法才能讓孩子提高成績呢?」
「我到底該怎麼做?」
私立學校、小班輔導、學區房,這些花樣百出的方法和手段,都是我們愛孩子的證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不錯的未來,但可能就是太在乎孩子,過分重視成績,依賴學校教育,會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做到家庭和睦,這也是一種能力。
成績只是孩子的一部分,就像是北極的冰山,顯露的往往只是那麼一小部分,低下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就拿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弒母案來說,品行優秀和成績沒有必然的聯繫,更多可能與父母教育、家庭氛圍有關,我們應當重視對孩子人品性格的培養。
有數據調查顯示: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並不能影響孩子學業的好壞,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無論如何,分數和考試可以代表一個人學識的深淺,但是,分數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
3
心態「輸得起」,學習不會崩。
每個孩子成績差的背後,不可否認,這不是一天拉開的差距,而是長期累積的後果。
曾經有朋友向我抱怨:「孩子不愛讀書,不愛思考,放學回家,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打遊戲。」
我試著問她:「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你在幹嘛?」
她卻說:「我在幹別的事情呀,玩玩手機,再刷刷視頻。」
我繼續問到:「你做事情遇到困難,是不是還挺容易放棄?」
她回答道:「其實有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啦,我是在遇到困難之後才會這樣做,但現在孩子經常做一半就停了,現在就挺苦惱」。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學習深度。
學習的終極意義是讓孩子通過學習不斷了解世界,豐富自己的認知,充實頭腦,成為一個完善發展的人才。
因此,好的心態是孩子進步之路上不可缺少的輔助。
在一次親子課堂分享會上,臺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說:「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點進到十七名裡,那才能成功。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裡面。」
學習就是一個裝水的過程,而不怕輸的好心態就是「補洞妙招」,只有把漏洞補好了,才能源源不斷地蓄水。
後記:
學霸不是天生,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負責任的父母。
期末複習期間,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上面這份「養娃指南」,希望我們每位父母都能「接收成功」,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每位父母心中的學霸。
提前預祝每個孩子在考試中,考取心儀的分數,事半功倍。
更多乾貨內容,關注興智教育(ID:xzjy985),專註解決0-18歲孩子的成長難題!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傾心服務千萬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