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二十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根據艾瑞諮詢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模型最新核算數據,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總體盜版損失規模為56.4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3.3%。其中,PC端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縮減至17.1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24.7%;移動端盜版損失規模為39.3億元,同比2018年上升10.4%,呈現出明顯的反彈跡象。
網絡文學盜版不僅為行業帶來巨額損失,還嚴重影響了網文作家的切身利益和創作熱情。閱文白金作家「愛潛水的烏賊」提出:「對抱著創作夢想的作者來說,盜版可能直接扼殺了他們的熱情,摧毀了他們的選擇。」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高維權質效,與侵權方賽跑。」閱文集團法務總監朱睿龍公布了一組數據:去年閱文總計下架侵權盜版連結近2000萬條,較2018年翻一番;每年處理侵權案件近2000起,其中約70%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但中小型盜版網站打擊困難,加上網絡文學跨境維權艱難,令行業版權保護困難重重。」
陣地轉向移動端,網文盜版灰色產業鏈日趨完善
對比往年來看,雖然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連續三年保持走低態勢,但2019年下降幅度已然放緩,需要行業保持高度警惕性。
從盜版平臺的發展趨勢來看,2014年至今,網絡文學侵權盜版行為由PC端不斷向移動端轉移,中小型盜版網站通過移動端的搜尋引擎、瀏覽器入口、應用市場,以及H5小程序、社交媒體、營銷自媒體等多種形式傳播,是移動端侵權盜版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
為進一步推進行業版權保護,閱文集團聯合中國政法大學對網絡文學行業侵權盜版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雙方合作研究認為,網絡文學盜版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專業化盜版網站通過技術手段或者「盜打」方式,獲取正規網絡文學站點不斷更新的正版內容,盜版網站以搜尋引擎、瀏覽器主頁為推廣途徑,引導用戶點擊,從而獲取網絡流量,同時在閱讀和下載頁面內嵌廣告,賺取巨額廣告收入。最後,搜尋引擎、廣告聯盟與盜版網絡文學網站按照一定比例共享灰色收益。
另外,從案件數量的增長和對行業的影響來看,不正當競爭類案件也越來越值得關注,最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攀附式虛假宣傳行為。
此類侵權行為最初發生在遊戲領域,主要表現為使用知名作品名稱,在搜尋引擎平臺為與該作品毫無關聯的遊戲產品連結設置關鍵詞,或在搜尋引擎平臺上將其遊戲產品連結展示在知名網文作品名的搜索結果中,甚至優先於正版小說及其改編作品連結,誤導相關受眾點擊,從而以低成本在短時間內截取大量用戶流量。近來,這種侵權方式已經從遊戲領域擴散至影視、動漫和數字閱讀等更多IP產生和開發的相關領域,已經成為當前行業發展最快、影響最廣的侵權模式。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鄭璇玉認為:「網絡文學如今是很多文化產業增值的來源,盜版會打擊創作者的積極性,從創作源頭上影響行業的創造力發展,擾亂行業秩序與生態環境。目前來看盜版形勢不容樂觀,但在國家與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有所好轉。」
海外取證難度大、小網站打擊難……維權仍需政策法規指導支持
閱文集團法務總監朱睿龍將打擊侵權形容為「打地鼠」,打掉一個侵權網站,又出現一個新的。據他介紹,當前網絡文學行業版權保護工作面臨的困境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中小型盜版網站打擊困難。一方面,網站運營者將主要人員及伺服器設置於境外,逃避監管;另一方面盜版內容藉助移動端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通過搜尋引擎、聚合轉碼閱讀軟體、小程序等渠道快速傳播,形成盜版產業鏈條,侵權行為向隱蔽化、地下化方向發展,追責困難。企業方通過監測投訴雖然在短期內可以取得一定的限流效果,但侵權方僅需對連結地址進行細微調整即可讓侵權內容恢復上線,從長期看依然是「治標不治本」。
二是網絡文學跨境維權難。隨著網文出海的發展,中國網絡文學作品正在海外有越來越多粉絲,但隨之而來的是,正在有一大批境外文學翻譯類網站,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大量翻譯國內的優秀作品,以謀取巨大的網站流量、廣告收入和其他經濟收益。據保守估計,某知名歐美地區網站依靠上述侵權模式,每年可獲利數千萬美元。
以閱文旗下海外門戶起點國際(Webnovel)排名前100部熱門翻譯作品為例,在海外用戶流量排名前10位的盜版文學網站中,對這些作品的侵權盜版率高達83.3%,嚴重損害了國內網絡文學企業、權利方利益,也阻礙了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市場的開拓與發展。然而受海外取證難度大、侵權內容監控難、小網站打擊難等因素制約,中國企業進行海外維權的成本和壓力極高。
專家認為,當前,網絡文學行業正版化的推進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平臺堅持不懈的維權努力和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同時更需要國家層面給予指導和支持。特別是當前行業版權保護工作中面臨的中小型盜版網站清理難、侵權投訴質效低,以及海外維權難等諸多困境,都亟待政府主管部門關注和指導。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