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江幹區政協委員張瑞旭,有個委員工作室。包括她自己在內,工作室一共7位成員,有老師、醫生,還有杭州市消保委的相關專家。最近,這個工作室不僅被評為江幹區五星級委員工作室,還配發了15000元的工作經費。
「有了這筆錢,我們的公益項目可以繼續下去了。」張瑞旭口中的公益項目,叫「舒心緣」公益茶咖,就設在江幹區信訪局的二樓連廊裡。
如此「牽手」,主要是因為江幹區一項創新工作——政協委員參與信訪工作,簡單來說,就是江幹區以矛調中心為實踐基地,60名「智庫專家」輪流值守,調解矛盾糾紛,賦能基層治理。而張瑞旭,正是其中一員。
在值守的過程中,她發現,每個人來信訪都是怒氣衝衝,情緒特別激動。常年從事消費維權工作的張瑞旭,說話輕輕柔柔,特別有安撫效果。經常是她三句兩句親切的話語,就能消除對立情緒,贏得信訪群眾的信任。「我就在想,能不能在信訪一線,設立一個類似「解憂雜貨店」的地方,讓人稍微平復一下心情。」
由此,就開出了「舒心緣」公益茶咖,可咖啡機、茶具,哪一樣都要錢。「我還拉來了『贊助』,咖啡豆是工作室成員的『私藏好貨』,白茶、綠茶、紅茶一應俱全。」張瑞旭說,遇到著急上火的案件,他們還時不時會送茶和咖啡到調解室,效果挺不錯。
近年來,江幹區政協充分發揮委員專業特長,積極探索推進委員民情聯絡站(工作室)建設,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目前,全區已建有23家委員民情聯絡站、8家委員工作室,實現了包括錢塘新區下沙、白楊兩個街道在內的10個街道全覆蓋。
「停車難、綠化面積小、老年人活動場所少、消防設施老化等都是老舊小區目前存在的幾大難題,也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採荷街道幸福19委員民情聯絡站創始人、江幹區政協委員傅紅娟說,以架在空中的電線為例,電話線、網線等有十幾條電線交纏在一起,像蜘蛛網一樣穿梭在道路兩旁的行道樹間,如若發生火災,很危險的。
「能否通過數位化、智能化的方式,加以妥善解決?」她建議道。
今年,在採荷街道荷花塘未來社區打造工作中,依託「幸福19」微平臺,採荷街道的政協委員們圍繞未來社區建設的方方面面「把脈問診」。
包括張瑞旭委員工作室、幸福19委員民情聯絡站在內,都是江幹區「請你來協商」平臺眾多「毛細血管」的一根,但卻實實在在把協商民主的「血液」送到了基層,讓協商民主的優勢轉化成了基層治理效能。近年來,委員民情聯絡站(工作室)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2493條,向區委、區政府和上級政協報送291條,被全國政協採用9條,成為名副其實反映民意訴求的「綠色通道」。
下一步,江幹區政協將積極探索委員民情聯絡站(工作室)建設的新載體、新方式,拓展履職新空間、展現履職新作為,並及時總結提煉委員民情聯絡站(工作室)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將之上升為規範化的制度機制固化下來,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源源不斷地激發委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始終保持「一池活水」。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