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杭州市區累計降水量是歷史平均的1.7倍,但大範圍積水現象較...

2021-01-08 瀟湘晨報

八堡排澇泵站現場施工圖 圖片由市林水局提供

檢驗一座城市是不是夠現代化,一場大雨足矣。

這段時間,杭州雨水特別多,多到新投用的杭州南站來不及排澇水,出現了倒灌。據杭州市氣象臺數據統計,上個月杭州有19天與雨水相伴,市區累計降水量達到383.2毫米,是6月歷史平均降水量(220.5毫米)的1.7倍,雨水之多位於歷史排名(1951年至今)第7名。而入梅以來,浙江平均雨量42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56%,已超常年梅雨量4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大雨之後,杭州市區絕大部分地方,並沒有像前幾年一樣出現大範圍積水現象。

杭州有兩大排澇通道:北排和南排這麼多雨水是怎麼排出去的呢?談這個問題前,先來認識下杭州的地形。杭州城區處於天目山、千裡崗山脈東部末端至平原交接過渡地帶,地勢總體呈西南往東北傾斜狀。主城區位於山坡與平原過渡地帶,錢塘江河口兩岸。這樣的地形有個特點,山洪來得快、去得慢。

從防洪角度看,杭州城區主要依賴錢塘江大堤、東苕溪堤防,比如西險大塘,是杭州最後一道防洪屏障;而從市區排澇角度看,主要依賴管網、河道、水閘、泵站。

杭州的排澇通道,分為北排和南排。北排又稱自排,主要通過區域內河道,自然向北經過湖州等地排入太湖。

南排,又稱強排,就是通過三堡、七堡等排澇泵站,強行向南排入錢塘江下遊。大致過程是這樣的,雨水落到地面,流入下水道,進入城市雨水管網、河道後匯入運河,最後通過水閘、泵站南排入錢塘江。

目前三堡排澇泵站工程設計排澇能力為200立方米/秒,七堡排澇泵站設計排澇能力為60立方米/秒。三堡排澇泵站工程連接京杭運河和錢塘江,在汛期,泵站把運河的水外排到錢塘江以緩解杭城內澇。如果4個機組同時發力,全天最多能抽掉1700多萬立方米的運河水,相當於1.5個西湖的水量。

自2015年6月投用以來,三堡排澇泵站在杭州10餘個強颱風和18次強降雨中充當主城區排澇主力軍,累計外排水量4.6億多立方米,相當於33個西湖水量。

市區為什麼還有個別積水點?雖沒有大範圍積水,但個別積水點還是存在的,比如天目山路,記憶中好像每逢大雨,這裡總要泡上一泡。

為什麼會這樣,市城管局河道和排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說:一是今年雨水期特別長,持續個把月了;二是降雨量特別大,超過去年同期1倍以上;三是市區內多個工程施工,影響到澇水外排。

但總體來看,現在杭州市區各種排水管道還是比較順暢的,基本在大雨後1-3個小時排光。我們的運河,是澇水外排主要通道。降雨後,大量雨水匯入運河,會導致運河水位上升,當運河拱宸橋水位達到1.80米以上時,根據水雨情,會及時啟動泵站外排,控制運行水位上漲,讓城區河道水能順暢排入運河,不出現局部大面積積水。

八堡排水泵站工程亞運會前投用日排水量相當於1.8個西湖杭州城區需要怎樣的排澇標準?有人說需要達到20年一遇的排澇標準,相當於可抵禦一日降雨210毫米左右,或三日降雨280毫米左右。

為實現這個目標,杭州正在加快推進運河二通道和八堡排水泵站工程建設,這兩項工程完工後,杭州將有效解決杭州主城區澇水外排問題。

八堡排澇泵站,全名叫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水泵站工程,位於下沙頭格社區,運河二通道東面。

它比三堡排澇泵站工程更大,有4臺機組和1臺備用機組,設計排水量200立方米/秒,全力運轉1天,可抽掉1.8個西湖。

八堡排水泵站工程將成為杭嘉湖平原上的又一「排澇重器」,於2018年10月開工建設,預計在2022年亞運會前建成並發揮作用。配合市區雨水管網不斷提升改造、各區域骨幹河網整治,到時候杭州市區內澇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山東降水量創16年新高、高溫日...
    山東省氣候中心氣候變化評估室高級工程師曹潔介紹,2020年,山東全省平均氣溫為14.2℃,較常年偏高0.8℃;平均降水量為814.0毫米,較常年偏多26.2%;平均日照時數為2485.4小時,較常年偏多94.1小時。
  • 濟南發布2020年八大天氣氣候事件 近70年來,2020年冬天歷史同期最暖
    全市平均降水量736毫米,較常年多66毫米,偏多9.9%;全市平均氣溫14.5℃,為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第9位高值,較常年偏高0.7℃。【事件1】 冬季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全市平均氣溫2.3℃,為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第1位高值,較常年同期偏高2.3℃。
  • 今年我國入汛以來降雨頻繁雨量大 次生災害影響嚴重--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汪群均) 今年入汛以來(5月1日至7月20日),我國天氣氣候異常,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氣象災害突發性、極端性和並發性突出,影響範圍廣、損失程度重。與常年同期相比,江南大部、華南地區東北部降水量偏多3~5成,江西東部和福建西部局部地區偏多5成至1倍。
  • 江南華南地區出現大範圍歷史罕見夏秋冬連旱
    今天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評價室的專家說,持續少雨,致使江南、華南出現了大範圍歷史罕見的夏秋冬連旱。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評價室分析,二OO三年夏、秋季,江南和華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入冬後至二OO四年一月上旬,南方大部降水仍然少雨,其中江南南部和華南大部降水量不足二十毫米,南部、廣東東南部甚至滴雨未降。
  • 昆明對10個嚴重淹水點動手術 淹積水現象有效緩解
    據介紹,截至目前,整治後這10個嚴重淹積水點,淹積水現象已得到消除或有效緩解。永昌片區的工人正在清淤。其實不然,淹積水點的整治並非一勞永逸,因為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進行有效整治,一旦降雨量超出其所能承受的範圍,整治過的淹水點依然會再次發生淹積水。分析今年主城區域內出現的73處淹積水點不難發現,如大樹營、探礦廠等區域,雖然還是逢雨必淹,但每次發生淹積水強度較之往年明顯呈下降趨勢。
  • 降水7毫米幹了40天,你的嗓子冒煙了嗎?
    跳出杭州,10月以來,東北西部、華北、黃淮大部等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五到九成,今年10月全國平均氣溫為11.7℃,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  今年9月下旬,中國氣象局預測,當時熱帶海洋大氣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未來6個月內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暖。
  • 三江平原,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人均糧食產量是全國平均的四倍!
    三江平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日照時數2400~2500小時,全年平均氣溫1~4℃,7月均溫21~22℃,年降水量500~6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屬於典型的雨熱同期氣候,非常適合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種植的生長!
  • 「海葵」小幅吹漲杭州菜價 青菜平均貴兩成
    「海葵」小幅吹漲杭州菜價 青菜平均貴兩成   昨天,在杭州古蕩農貿市場買菜的吳女士有些鬱悶了,頭一天青菜還賣2.5元/斤,現在每斤貴了1.5元。該市場的副總經理趙方明專門統計了颱風前後商品售價變化表。數據顯示,該市場監測的27種蔬菜中,14種蔬菜是漲價的。  「大白菜由2元/斤漲到2.5元/斤,花菜由5元/斤漲到6元/斤,茭白6元/斤漲到7.5元/斤。」趙方明稱,蔬菜價格漲幅在0.5元至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