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排澇泵站現場施工圖 圖片由市林水局提供
檢驗一座城市是不是夠現代化,一場大雨足矣。
這段時間,杭州雨水特別多,多到新投用的杭州南站來不及排澇水,出現了倒灌。據杭州市氣象臺數據統計,上個月杭州有19天與雨水相伴,市區累計降水量達到383.2毫米,是6月歷史平均降水量(220.5毫米)的1.7倍,雨水之多位於歷史排名(1951年至今)第7名。而入梅以來,浙江平均雨量42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56%,已超常年梅雨量4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大雨之後,杭州市區絕大部分地方,並沒有像前幾年一樣出現大範圍積水現象。
杭州有兩大排澇通道:北排和南排這麼多雨水是怎麼排出去的呢?談這個問題前,先來認識下杭州的地形。杭州城區處於天目山、千裡崗山脈東部末端至平原交接過渡地帶,地勢總體呈西南往東北傾斜狀。主城區位於山坡與平原過渡地帶,錢塘江河口兩岸。這樣的地形有個特點,山洪來得快、去得慢。
從防洪角度看,杭州城區主要依賴錢塘江大堤、東苕溪堤防,比如西險大塘,是杭州最後一道防洪屏障;而從市區排澇角度看,主要依賴管網、河道、水閘、泵站。
杭州的排澇通道,分為北排和南排。北排又稱自排,主要通過區域內河道,自然向北經過湖州等地排入太湖。
南排,又稱強排,就是通過三堡、七堡等排澇泵站,強行向南排入錢塘江下遊。大致過程是這樣的,雨水落到地面,流入下水道,進入城市雨水管網、河道後匯入運河,最後通過水閘、泵站南排入錢塘江。
目前三堡排澇泵站工程設計排澇能力為200立方米/秒,七堡排澇泵站設計排澇能力為60立方米/秒。三堡排澇泵站工程連接京杭運河和錢塘江,在汛期,泵站把運河的水外排到錢塘江以緩解杭城內澇。如果4個機組同時發力,全天最多能抽掉1700多萬立方米的運河水,相當於1.5個西湖的水量。
自2015年6月投用以來,三堡排澇泵站在杭州10餘個強颱風和18次強降雨中充當主城區排澇主力軍,累計外排水量4.6億多立方米,相當於33個西湖水量。
市區為什麼還有個別積水點?雖沒有大範圍積水,但個別積水點還是存在的,比如天目山路,記憶中好像每逢大雨,這裡總要泡上一泡。
為什麼會這樣,市城管局河道和排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說:一是今年雨水期特別長,持續個把月了;二是降雨量特別大,超過去年同期1倍以上;三是市區內多個工程施工,影響到澇水外排。
但總體來看,現在杭州市區各種排水管道還是比較順暢的,基本在大雨後1-3個小時排光。我們的運河,是澇水外排主要通道。降雨後,大量雨水匯入運河,會導致運河水位上升,當運河拱宸橋水位達到1.80米以上時,根據水雨情,會及時啟動泵站外排,控制運行水位上漲,讓城區河道水能順暢排入運河,不出現局部大面積積水。
八堡排水泵站工程亞運會前投用日排水量相當於1.8個西湖杭州城區需要怎樣的排澇標準?有人說需要達到20年一遇的排澇標準,相當於可抵禦一日降雨210毫米左右,或三日降雨280毫米左右。
為實現這個目標,杭州正在加快推進運河二通道和八堡排水泵站工程建設,這兩項工程完工後,杭州將有效解決杭州主城區澇水外排問題。
八堡排澇泵站,全名叫杭嘉湖南排八堡排水泵站工程,位於下沙頭格社區,運河二通道東面。
它比三堡排澇泵站工程更大,有4臺機組和1臺備用機組,設計排水量200立方米/秒,全力運轉1天,可抽掉1.8個西湖。
八堡排水泵站工程將成為杭嘉湖平原上的又一「排澇重器」,於2018年10月開工建設,預計在2022年亞運會前建成並發揮作用。配合市區雨水管網不斷提升改造、各區域骨幹河網整治,到時候杭州市區內澇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