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中為何要設置納威這樣一個也在7月出生的人物形象?
相對於哈利,原著總給我一種「納威才是預言中的人」的感覺。因為納威從出場就很單純,他的壞心眼很少,他不像哈利的太過真實,哈利也有過叛逆和負能量的時候,但是納威在原著中並沒有那種負能量情緒的體現。
我感覺羅琳這樣寫的手法很巧妙,類似給你一種「如果主角不是真正的主角會發生哪些故事」的奇妙感,超棒。
他的部分設定和哈利很相似,聯合羅琳原本的設定「哈利會死」就知道了:納威就是被用來取代哈利的。當哈利死亡之後,納威就會成為第二個救世之星。
HP7哈利三人在外逃亡時,霍格沃茲裡領導DA的可是納威啊。況且,一個懦弱的男孩成長為救世之星,這樣的設定不是更加振奮人心嗎?
伏地魔以為預言選定了他的敵人,但事實上是他自己選擇了自己的敵人。所以說,如果他沒有選擇任何一個,沒有選擇殺掉那個男孩兒,那麼哈利/或納威都不會有愛的保護。
另外,納威也從側面解讀了格蘭芬多的「勇敢」的含義。勇敢並非匹夫之勇,內心堅定亦是勇敢。納威的成長,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納威的設定,正說明了哈利對自我命運,對堅持正義道路的選擇。伏地魔既是外在的敵人,同時又是他自身一部分的隱喻。這裡涉及的問題已不是兒童文學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