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不養狗,男不養貓。」
其實還是源自於古代流傳著的一個說法:
「相傳漢末時期,某地的男人喜歡裸睡,有名姓李的男子正在熟睡時,家中的貓咪看到小jj還以為是老鼠,立即捕之,將其一口咬掉。」
從此,便有了「不讓男人養貓」的說法。
其實即使在現在,「好男不養貓」也是並非無憑無據。
因為據說,一旦男生養了貓,便一發不可收拾——會上癮的,會中毒的!
「我家公貓為啥更喜歡我男朋友?
經常聽朋友抱怨,自己一個人任勞任怨的為貓咪鏟屎鏟尿,為了貓崽子的健康學習如何看配料表、如何選擇最好的貓糧。
辛辛苦苦地拿著小行李箱,從快遞代收點拖回一袋又一袋的膨潤土砂、豆腐砂。
為它洗澡,為它修剪指甲,還常常不被買帳。
反觀家裡的另一位"甩手掌柜",卻更得這隻小祖宗的歡心。
走到哪兒跟到哪,還時常同床共枕,地位儼然是家裡的「正宮」。
但是,但是,它明明是一隻絕了育的小公貓啊!
正值雙十一,在她苦苦搶優惠券蹲活動的時候,卻看見男友和貓咪玩的不亦樂乎,更是悲從中來。
簡直就像是被小綠茶搶了老公的可憐女人在風中凌亂。
而這個小綠茶,還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小寶貝。
貓咪更喜歡男生還是女生?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是懵逼的,因為至今為止都沒有以貓咪為主角進行的相關研究。
2011年,維也納大學的一個實驗,也確實證實了貓咪對於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行為模式。
所以,不少貓行為學家認為,貓咪應該同樣具備區分男人和女人的能力。但同時,行為學家也指出, 貓咪可能是因為貓咪把男人和女人當成了兩個物種......所以才會區別對待。
最主要的還是男性和女性身體所散發出來的信息素不同,貓這一行為跟貓平日裡靠嗅覺進行對事物的辨別並且靠鼻子進行社交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人類的鼻子無法聞出不同性別的人類身上不同信息素的氣味,但貓靈敏的鼻子卻對這種氣味格外敏感。
一個物體的信息素對貓來說,就好比是這個物體的身份信息,男性和女性不同的信息素,會讓家貓將男性和女性當成兩個物種。不同物種的突然出現,會讓家貓感受到威脅,從而表現出害怕、拒絕、討厭的行為。
但既然貓咪能分得清男女,那貓咪更喜歡誰這個問題就可以討論了。
就像這位朋友的家庭當中,男女主人具有完全不同的行為方式,生活分工,和語言習慣。
貓咪則自然會傾向於選擇接近更加讓自己舒適的「物種」,所以挑選了不吵鬧、不強迫它剪指甲、還體溫偏高的「天選之子」——男朋友。
而如果貓主人是獨居的女性,並且並沒有過多接觸其他人類,當它們看到身形高大並且聲音不同的男性時,同樣會感受到威脅。
其實家貓更喜歡跟女性接觸
一部分人認為,家貓更喜歡跟女性接觸,根據日本獸醫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接近70%的家貓會更喜歡女性。
這源於,家貓聽覺靈敏,而女性的聲音比較輕柔,並且女性會比男性更有耐心跟貓互動,女性對貓做出的友好行為會更多地給予回應。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家貓更喜歡跟男性接觸,原因在於男性遇事沉穩不會大呼小叫情緒穩定,男性身上的護膚品以及香水等化學元素的味道較小,男性想要抱起貓來親熱的欲望比女性低。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貓對人類性別的不同態度跟不同性別的人給予貓的不同態度與行為有更大的關係。與其說貓是對人類性別的區別對待,倒不如說是貓對人類不同行為習慣的區別對待。
貓咪喜歡一個人是什麼表現?
貓咪不同於狗狗,沒有比較發達的面部神經,沒有辦法明顯地表達喜歡。
但是我們面對著一隻「面癱臉」的小可愛也不用灰心喪氣,因為當它喜歡你的時候,它可以從頭到尾巴都凹出「喜歡你」的樣子。
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小貓咪的千層套路,它們究竟是如何「撩人」於無形的!
1.主動用小腦袋蹭主人
貓咪辨識氣味的部位在它的嘴角,所以經常可以看見它用腦袋蹭蹭你,不僅僅是想要在你身上留下自己氣味,宣示「你是我的人了」,還是想要牢牢記住你的氣息,或者辨識一下,你沒有在外面偷摸別的小貓咪。
與你親近的貓咪,也非常享受你的撫摸,甚至會主動翹起尾巴過來強烈暗示自己需要摸摸,還會把主人的手拱起來讓主人摸自己。
2.主動坐到你的腿上
家貓對自己不習慣的東西通常都會抱有戒備心理,貓咪是不會跳到不喜歡的人身上的。只要是主動選擇的「座椅」,那必然是真心喜歡信任的人。
3.無防備地對你露肚皮撒嬌
肚子通常都是小動物的「軟肋」,也是貓咪最敏感的位置之一,一般是不會輕易示人的。甚至很多天生少有安全感,比較傲嬌的貓咪是不給主人摸肚子的。
只有對你完全沒有警惕心,給你全心全意的信任,才會把最柔軟的自己交給你。
4.霸道的「舔貓」
如果說舔狗是卑微的代名詞,「舔貓」則是恰恰相反。
貓咪的佔有欲很強!他們最理想的環境就是被自己專屬信息素包裹的的空間,而面對喜歡的主人,也會想要在他們身上印下自己的味道。
5.對望並且眨眼
當貓和主人眼神對視,並且貓咪緩緩眨眼的時候,這意味著它一邊說著:「我愛你。」並且還親吻了你一口。
寫在最後
就像在人類社會中,愛與性別本身就不具備必要關係。
貓咪對你的愛其實也一樣。
它愛你,無關貧富,無關美醜,更是無關性別,只需要你有一顆同樣愛它的心。
「謝謝你的支持,我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