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遊客心目中的網紅打卡地——和田夜市,細心的人會發現,在肉香四溢的燒烤攤位前,除了烤羊肉、烤鴿子等和田特色燒烤外,又多了一項新的風味佳餚——烤兔子。幾年前,兔子在和田還只有個別人在飼養,在餐桌上很難見到。如今,它已經不僅成了和田人招待貴客的「金牌菜」,更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補鏈條 聚集群 打造全產業鏈
和田地區生態脆弱,人多地少,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如何跳出「人均八分地」的束縛,培養新的致富產業成為了政府面臨的一項挑戰。和田地委立足基礎弱、底子薄、稟賦差的實際,精準發力,持續做好產業發展和就業扶貧工作,實現主導產業從產業布局到提質擴面,帶動群眾穩定就業、如期脫貧、持續增收,「兔產業」被列入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兔產業作為我國草食畜牧業中發展迅速的特色產業,已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和田氣候乾燥少雨,此「短板」恰好使得病蟲害少,成為發展兔產業的優勢。寬闊平坦的地理環境為大規模建設飼養區、降低企業投入成本提供了便利條件。加之和田牧草種植資源豐富,為兔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而優質的養殖飼料。適宜的自然資源為兔子提供了「安樂窩」。
除了氣候、資源、區位優勢外,對於從事兔產業的企業而言,當地60萬富餘勞動力更是為企業在和田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用工保障。
2018年,和田地區各級黨委、政府按照「抓產業、促脫貧、保穩定」的發展思路,圍繞構建「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數據化」現代兔產業發展體系,制定出一系列招商引資政策,營造親商、富商、安商、惠商的良好環境。僅一年時間,就陸續有15家大型兔養殖企業落地。
在皮山縣新疆崑崙綠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肉兔產業養殖示範基地,一進大門,「成年兔區」「幼兔區」「種兔區」「兔糞發酵區」等示意牌引人注目,標準化的養殖區內一排排兔舍整整整齊齊,一隻只優良種兔鬧得歡實。
作為招商引資龍頭企業,養殖示範基地佔地1200畝,總投資4.06億元,基地建設有曾祖代兔場、祖代兔場、父母代兔場和標準化兔舍121棟,配套了國內先進的標準化養殖設備,可自動餵水、清糞、控溫等。與免養殖基地配套的還有飼料加工廠、屠宰廠、食品加工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已逐漸形成。
如今,崑崙綠源兔養殖產業已覆蓋和田市、和田縣、皮山縣等地,建成年出欄50萬隻種兔的基地。
「為了牢牢鎖定市場終端,我們把銷售總部設在全國兔肉消費量最大的成都,將屠宰後的肉兔通過冷鏈車運往成都。確保銷售環節不出問題。」新疆崑崙綠源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杜軍說。
隨著崑崙綠源等企業的進駐,和田地區兔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呈現爆發式增長。
墨玉縣天馭集團在墨玉縣英也爾鄉、吐外特鄉建設兩個集中養殖基地,已建成標準化兔舍104座,存欄生產母兔10萬隻,年可出欄商品兔400萬隻。同時配套建有家兔繁育中心、飼料加工廠、萬畝飼草種植基地、屠宰廠、兔肉深加工廠、有機肥加工廠、電子商務中心、實驗室等,帶動近1000戶貧困戶通過家兔養殖脫貧致富。
位於和田縣布扎克鄉的新疆棗兔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種兔養殖示範基地一期已投入使用,全產業鏈項目建成後可達到年出欄肉兔1000萬隻的規模,輻射2000餘戶貧困戶,解決100餘人就業。
策勒縣新疆幫幫兔農牧集團公司種兔養殖基地佔地總面積600畝,新建兔舍96棟,飼養種兔13萬隻,年商品兔出欄量達500萬隻以上,年解決就業不少於500人,人均月工資2000元以上……
和田兔產業一個集育種、養殖、飼料加工、有機肥加工、微生物研究、屠宰、兔肉深加工、品牌創建、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已經形成。
「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鋪就脫貧增收路
和田縣的空氣一如既往地清爽。皮山縣木吉鎮新疆崑崙綠源兔產業養殖示範基地工人阿不力克木·麥提吐拉一早就來到兔舍,添水餵食、清潔打掃,侍弄著他負責養殖的兔子。
阿不力克木·麥提吐拉是新疆崑崙綠源兔產業養殖示範基地的一名工人。主要負責種兔日常餵養和管護。「這批兔剛產仔,餵料的時候要特別細緻地檢查,防止幼崽被壓傷。」他輕輕地翻動母兔籠外剛出生10天的小兔子,挨個查看,確保沒問題,才去下一個兔籠。
除了在該公司上班,阿不力克木·麥提吐拉還動員家人養兔子。「公司提供兔苗、飼料和養殖技術培訓。每批可收入2000元左右。」阿不力克木·麥提吐拉說,現在父母年齡大了,在家裡養兔子,還能有這麼多的收入,以前從未想過。
與此同時,在和田縣布扎克鄉託乎拉村養殖戶吾爾尼薩·依明尼亞孜也起了個大早,看著即將出欄的兔子,心裡算起了經濟帳。「有125隻兔子今天出欄,賣出後差不多有1000元,還有230隻20天以後也可以出欄了。」吾爾尼薩一邊抓兔子,一邊盤算著說。
去年4月,和田縣從山東引進一家兔養殖企業新疆棗兔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有兔養殖基地、屠宰場、飼料廠,具有成熟的養殖經驗和完整產業鏈。企業落地後,成了鄉裡最新的產業脫貧項目,企業還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飼養技術、養兔設備,種兔和飼料的費用也是由企業提前墊付。
吾爾尼薩還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隻種兔一年至少出欄40隻兔子,她家100隻種兔一年就可以出欄4000隻兔子,每隻兔子的純利潤按最低5塊錢算,一年至少也可以純收入2萬元。
吾爾尼薩所在的布扎克鄉200多戶貧困戶依靠養殖兔子,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151名村民在企業實現了穩定就業,其中貧困戶佔幾乎一半。
在墨玉縣吐外特鄉蘇甫拉村家中,兔籠中,肉兔健碩靈巧,而帕太姆·馬合木提只要利用三餐間隙去投喂。「政府提供兔籠,天馭實業集團給了子兔和飼料。企業下派的技術員和鄉鎮安排的防疫員教我養兔。除了搭建兔舍,我可以說是零投入養兔。」「輕鬆」養兔正是依託和田政府與企業通力協作。
農民標準化養殖兔子,由企業再照價回收,通過冷鮮車運輸方式將屠宰後的肉兔運往我國兔子主要消費地川渝地區,再由川渝輻射周邊省市區。此外憑藉著新疆口岸區位的優勢,還有利於兔肉出口中亞和歐美等國家。
「為了牢牢鎖定市場終端,我們把銷售總部設在全國兔肉消費量最大的成都,將屠宰後的肉兔通過冷鏈車運往成都。確保銷售環節不出問題。」新疆崑崙綠源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杜軍說。
和田地區規劃推行出「公司+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按照「兔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汙處理無害化、監管常態化」的要求,推動兔養殖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龍頭企業免費提供基礎養殖兔,貧困戶按照統一產品生產、統一飼料配方、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技術服務、統一保價收購的「五統一生產模式」進行飼養,貧困戶不僅無需大量資金投入,還降低了養殖風險,同時有效解除了養殖戶「銷售難」的後顧之憂。
目前,全地區存欄種兔139萬隻,年出欄商品兔4000萬隻,實現總產值20億元,貧困戶收益3.2億元,帶動8萬貧困人口增收。兔產業已經成為和田農牧民群眾增收脫貧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
圖片:于田縣科克亞鄉獺兔養殖基地位於巴什艾格來村,養殖兔10萬隻,年產商品兔達500萬隻,帶動科克亞鄉、先拜巴扎鎮13333貧困人口脫貧。(資料圖片)(牛斌)(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