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釣這個事情,大概是岸釣裡面最危險的一種釣法.說它危險,是因為它的釣場比較危險.所謂"磯",就是海邊的礁石或者懸崖.那些黑乎乎的石頭溼乎乎的時候本來就很滑,如果上面在長了海藻,那就更加站不穩了.其次,通往磯釣釣場的路,常常都不是尋常路.下面我們來簡單說一說.
一個人可以磯釣
哈哈,一堆人也可以磯釣
站得不高也可以磯釣
磯釣,是指在突出水面的巖石或礁石灘上垂釣。在那些人跡罕至或很少有人為幹擾的磯、礁、島、嶼周圍,水下往往是峰巒疊嶂、懸崖峭壁、深不可測,地形十分複雜;磯巖周圍,礁石叢中,海峽海岬,往往都伴生著極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成為海洋中各種洄遊性魚類索餌、產卵的必經之路,一年四季,魚源極為豐富,所以成為磯釣冒險家的垂釣樂園。 尋找磯釣釣場,不一定非要乘船渡海,去找那荒磯荒礁;而沿著海岸線的或者大型島嶼周圍的礁巖、磯石之邊,防波堤、消波樁、攔海壩、水閘、港口、碼頭、船塢、橋、石油平臺、橋梁平臺或停泊的船舷旁,凡於潮漲潮落水位能達二三米、三五米或十餘米以上水深的地方,都是很好的磯釣釣場。
引自維基百科
磯釣釣場水下,魚類資源豐富
磯釣這種釣法之所以成立,是因為魚類資源豐富.原因綜述有2
其一: 釣場比較危險或者只能坐船到達,人跡罕至.
其二: 磯釣釣場水面之下,水往往比較深,地形複雜,是很多魚類非常喜愛的結構.魚類來這裡捕食,產卵形成了習慣.
實話說,我沒有在美國東岸找到磯釣釣點.
西岸的磯釣釣點在南加州比較集中. 我們推薦名聲如雷貫耳的Dana Point.
Dana Point是加州各族裔公認的排名第一的釣點.這裡可以進行所有海釣的釣法.另外,南邊的港口停著成千上萬的私人遊艇.
Dana Point北部的釣點
也是跳水愛好者常來的地方
想必水下的水深非常深
也沒有暗礁
懸崖上的釣點
懸崖上釣劍魚,也可能是獨一家吧
磯釣釣組
磯竿/Rod:任何磯竿,標準長度是18尺。
磯釣輪/Reel:可以安裝3至5號的母線,約150M的長度即可以。必須是前卸力魚輪.
母線/Main line:即卷在磯釣輪上的線,3至5號的母線比較適合一般浮磯用途。
子線/Leader:亦即「賴腳」,一般浮磯上用的子線會比較投釣時所使用的賴腳長及精貴,要求耐磨損的效能比較高,故此亦有比較昂貴的碳化絲。
連接環/擰圈(Swivel):尺寸比較投釣所使用的小。
咬鉛/Round Split-Shot Sinker:用以調較浮波及穩定釣絲。由於需要靈活加減。
太空豆:用於穿入母線以設定釣棚深度及固定浮波上限。
膠珠:穿在太空豆以下以防止浮波的孔道大於太空豆。
膠擋:穿栓於母線擰圈以上,防止擰圈因意外斷掉而流失浮波。
浮波:讓釣餌懸浮在水中吸引魚兒及表達魚訊。
磯釣竿
浮波
飄在水面上的浮波就是阿波
Girella nigricans
美國綠寶石眼黑毛
Porgy / 鯛魚
凡是在海邊釣魚,潮水都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磯釣也是從漲潮前後做釣.這個時間段海水漲進內灣,磯釣釣點水位上升.水裡溶氧量上升,眾多餌魚隨著潮水被衝到釣點旁邊.磯釣的目標魚也會跟隨餌魚之後捕食.具體情況需要根據釣位的環境和目標魚種來定.請看下文.
磯釣,又有「輕磯釣」和「重磯釣」之分。「輕磯釣」裝備輕,使用「輕武器」,主攻中、小型魚類;「重磯釣」裝備重,需要用「重武器」,主攻大中型魚類。由於海洋魚類品種繁多,形體各異,其泳層、個性、食性都不盡相同,其釣具裝備除分輕、重之外,具體施釣的釣組和釣餌也要因魚而異。
釣潮水「進二退八」(從漲潮二分直釣至退潮八分),此時會有許多魚群乘著潮頭湧進灣內,灣內餌料豐富,初到潮水溶氧量高,魚群活躍,釣前可用50克單墜加活動阿波浮標,拋投至數十米的灣區測試深淺,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沉石,然後組裝浮標釣組釣餌進行垂釣。此時應主釣乘潮而入的中上層魚類。選3B左右的長頸自立低重心阿達利或長型倒水滴型阿波通心標,掛誘餌籠,配長子線不咬鉛小墜雙鉤釣組,釣棚定得不宜太深,約2米左右,採用50克左右的通心鉛墜掛在釣組中部,便於拋投。拋釣前均須仔細檢查竿、輪、線、導環、浮標、釣組、餌料等。
此處一般都突出於海面,釣潮水「進四退六」。角區外側多為往返「魚道」必經之路,水下地形較複雜,潮水流向多表現為側向或左右流動。釣棚可採用自動線結或太空豆調節法,釣棚2米~4米。浮標選短小圓中通阿波3B~4B,釣組2門~3門鉤,可掛誘餌籠,拋投點均選上遊。拋釣後的釣組2門~3門鉤,可掛誘餌籠,拋投點均選上遊。拋釣後的釣組應懸浮站立於水中,隨潮流湧去,釣者的持竿方式應竿尖低垂指向浮標,通過線輪控線及漂流距離。若浮標停在某處不「走」了,有可能水下「掛了鉤」(鉤上磯石),應收線調棚(浮標調淺)另拋;若見浮標急驟飛馳或沉沒,即為魚訊出現,便可揚竿收魚。
此區域地形複雜、深淺莫測,釣前須用光砣浮標進行測試。釣潮水「進二退七」。亂礁區往往有底棲大魚藏匿,可換上較粗的母線,選用中型無標沉底釣組,或加小浮球、捨棄線、誘餌籠、單鉤或雙鉤,主攻深水較大魚種。
峭壁上往往叢生海藻和小型貝類,為多種浮遊性魚尖的索餌必到之所。釣棚釣組須與藻區同層,一般表現為低潮釣(調)淺棚,高潮釣(調)深棚,選用中通圓型3B阿波標,4門~6門鉤。釣餌要用錨鉤或抄網撈取部分海藻,摘取一些繞成小指頭大球狀,反覆鉤於鉤上,再配以1隻~2隻小蝦餌。釣者站於峭壁之上,無須拋竿,只把釣竿伸長,打開繞線環,垂直放下釣組,使釣組浮標距巖壁1米~5米之間,隨水漂流並加以線控。釣組上由於鉤多,並可相繼上魚,故能多次揚竿,最後聚總「提吊」上岸。
面對迎風湧浪可遠投釣浪外區域,若是面對大風大浪,一則難以拋投,二則十分危險,要防止「瘋狗浪」的襲擊,以安全為重。選長型阿達利3B~4B標,掛誘餌籠,釣組2鉤~3鉤,以小魚、蝦、沙蠶、蚯蚓球為餌。釣棚調幅1米~3米,遠投近漂線控,獵取到湧浪外側覓食的掠食性魚兒。
引潮帶多為近磯近岸的較深的河床、海溝海槽、航道、閘道等,退潮時仍有淺水;漲潮時,乘潮而上的魚群首先到達該區;滿潮前後,許多大魚則又悄悄藏匿捕食魚蝦,故「引潮帶」魚多好釣。釣潮水「進地二退七」。釣浮遊魚類即用淺棚多鉤釣組、阿波或阿達利標,掛誘餌籠。若定點主釣底棲大型魚類,則選用無標直感沉底單鉤或雙鉤釣組,掛誘餌籠。
造成漲潮、湧浪的回流之處,一般都由凹凸的地形所致,回流在凸角外側較深處形成湧波,濺起水花或泡沫,溶氧量高,餌料較集中,故為魚群集中索餌必到之處。一般釣潮水「進三退七」,採用阿達利長形標3B~4B,1.5米~3米的釣棚,3門~4門鉤,蝦、小魚為餌,可不掛誘餌籠而用撒餌法。誘餌用小蝦、蝦頭、切碎的魚、樂禽內臟,拌和一半潮溼的沙或泥土。用撒餌杓陸續往回流上水頭撒,然後將掛好餌的釣組拋入下水頭,或先拋鉤後撒餌,使誘餌釣餌形成一體,以利提高上鉤率。
在回流區外側如果水流再受阻,便會形成漩渦及漩流區,此區多藏有大魚,伺機捕食被漩流挾裹而來的小魚蝦,釣組採用重墜無標單鉤或雙鉤、掛誘餌籠,用底釣法。
磯礁下邊一片深沉的沙灘,釣潮水「進二退八」,選大頭中通阿波3B~4B標,釣棚2米~4米,釣鉤2門~4門鉤,掛誘餌籠,主攻中層上下洄遊魚類。
一般離岸愈遠水愈深,在投點50米~100米範圍內,可用光砣活漂遠投測試,可大概知道深度。5米以上深場魚多,宜用負荷力較大的竿、輪、線、釣鉤、重墜,掛誘餌籠,一二門鉤,遠投直感,拋竿後可以支架等候魚訊。
潮漲潮落一片汪洋,水流較急。選上冒較多長形阿波3B~5B標,釣棚2米~4米,2門~4門鉤,掛誘餌籠,採取遠投近拉或近投遠放的「漂流」釣法,主攻中上層浮遊魚群。
在礁島與礁島之間的海面下,常常既是水道又是魚道,既可浮遊磯釣,又可直感磯釣。浮釣遠投選水面目標較大阿波3B~5B標,可調釣棚3米~5米,2~4門鉤,掛誘餌籠,漲潮近投,落潮遠投。
以上釣法引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44781.htm
磯釣以其僻靜的釣點,獨特而優美的目標魚種,豐富的魚類資源,驚心動魄的搏魚過程而緊緊抓住了釣魚人的心.很多人常常在前往釣位的過程中摔倒,也有人在搏魚的過程中滑倒受傷.但是,有那麼一群人,就算傷痕累累也從不輕言放棄磯釣.我們在佩服他們勇敢精神之餘,還是要勸告磯釣釣友:磯釣有風險(比其它釣法明顯風險大很多).
磯釣基本上屬於勇敢者的遊戲.做釣時,請務必注意安全,大魚雖然可貴,但是生命只有一回.所有的釣具也都可以重新買過,如有風險,放棄大魚和漁具都無所謂.
另外,進入一些偏僻釣場最好和三五好友一起前往,彼此有個照應.
進入磯釣釣場,請注意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