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龍十八掌為何「天下第一」,從《易經》分析招式的精髓
金庸老先生用幾十年的時間,構建了一個傳奇的武俠世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本書中,都有一個鐵血柔情的故事,一段國讎家恨的糾纏,字裡行間充滿著江湖快意,俠肝義膽,當然還有許多神兵利器和絕世武功,有了這些充滿想像武功,武俠才是真正的武俠,才能展現其魅力,最為人熟知的武功,應該當數「降龍十八掌」了。
降龍十八掌是丐幫的絕學,最早的記錄出現在北宋年間,後被喬峰簡化為十八掌,這門武功不僅威力驚人,招式名字也大有深意,全都取自於《易經》,《易經》是周文王所作,其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如果讀懂,能夠根據生活中細微的變化預測吉兇,知人生百態,曉處世情理,是一本奇書,降龍十八掌招式名,對應了《易經》十八個卦象,那麼這些招式的和卦象有什麼聯繫呢?
先說「亢龍有悔」,這是洪七公平生最為得意一招,「亢」意思是高位的、高傲的,亢龍可以理解為某人地位達到非常高,或者將某一件事做到了頂峰,但是如此之下,「亢龍」為何會悔?正所謂月滿而虧,過猶不及,為人處世,任何事情,都要留有餘地,這樣才符合自然萬物變化的規律,合乎天道,也合乎仁義。
降龍十八掌,每掌都威力絕倫,為何在洪七公得意「亢龍有悔」,因為這是仁義之招,洪七公是仁義之人,這一招僅打出三分力氣,自留七分威力,後勁可綿綿不絕,目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給對方留下退路,這才是武德精神,在金庸筆下,洪七公無疑是一位非常具有武德精神的宗師高人。
再看降龍十八掌的最後一招,此招式的名字並沒有龍字,而是「鴻漸於陸」,《易經》中的「漸」卦,鴻就是大雁,漸則是循序漸進的意思,只有循序漸進,才能安穩著陸。這就是字面意思,當然具體的理解需要結合具體事物。
降龍十八掌是至剛至陽的外門武功,非常消耗勁力,不管成敗與否,從第一招使出最後一招,定然消耗了大量力氣,此時如果強行再對敵,非常容易造成反噬,或者讓使用者陷入癲狂的處境,因此最後一招取名「鴻漸於陸」,招式的精髓也是一明一暗,一化一擊,就是為了讓使用此門武功人平復心境,莫將自己置於險地。還有其他的招式精髓,與《易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絕不只是取用名字而已,由於篇幅原因,不能一一詳述。
金庸多次將這門武功譽為天下第一,在《射鵰英雄傳》中稱降龍十八掌為「天下武學絕藝」在《天龍八部》中,掃地僧被喬峰用這門武功打到吐血,並稱讚它「果然天下第一」;《神鵰俠侶》原文旁白,也說這門武功是「武學中的巔峰絕詣」這門武功的十八招,是喬峰和虛竹共同簡化而來,暗含儒、釋、道、俠四門精義,金庸賦予了他「至強至理」的靈魂,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